困龍之地—— 秦始皇下線

【題記】

簡單的人員組成,才使得後面的驚天鉅變,成為可能。

公元前210年秋天,千古一帝秦始皇,病逝於沙丘行宮。

【第五次出巡】

困龍之地—— 秦始皇下線

公元前211年冬天,為了逃避各種詛咒自己的預言,秦始皇踏上了人生最後一次巡遊的道路。

這次出巡的隨行隊伍並不豪華,隨行的重要人物只有丞相李斯、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就是後來的秦二世)。當然還有大太監趙高,他擔任中車府令(掌管皇帝出行的車馬和旅行計劃),相當於這次旅行的首席導遊。秦始皇的其他兒女,包括長子扶蘇,都沒有隨行。除李斯外的其他朝中大員,也沒有隨行。

如此簡單的人員組成,才使得後面的驚天鉅變,成為可能。

困龍之地—— 秦始皇下線

既然是大冬天去旅遊,自然要先去南方貓個冬。這就跟東北人喜歡到海南過年一樣。雖然一想到那些可惡的詛咒有點不爽,但是一路上游山玩水還是會讓人心情大好。

農曆十一月,秦始皇到了雲夢澤(秦朝時期的大溼地,後來因乾旱慢慢萎縮成了現在的洞庭湖),估計是去泡了溫泉。之後又來到了杭州和蘇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嘛~

在蘇州的時候,秦始皇威風凜凜的車隊和高高在上的氣勢,被二十歲的流亡青年項羽看到了。項羽想起國仇家恨,咬牙切齒的說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也!”

站在上帝視角,我們知道,滅亡秦國的根本不是什麼胡人,就是圍觀群眾中的這個大個子。秦始皇和自己帝國的掘墓人,就這樣失之交臂。

從蘇州一路向北,秦始皇第三次來到了青島和煙臺。這一次依然沒有看到徐福的船隊回來,秦始皇對於尋找仙藥的希望,再一次落了空。不死心的秦始皇,還親自率領船隊繞著山東半島外的大海,跑了一圈,依然沒有看到傳說中的仙山.

【秦始皇暴卒】

困龍之地—— 秦始皇下線

或許是因為尋仙未果的打擊,或許是因為吹了凜冽的海風,秦始皇到達平原津(現在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的時候,一病不起。

按照正常的流程,在皇上的病情日益加重的情況下,作為首輔大臣的李斯,就應該請示皇帝如何辦理身後事了。即使是個平頭老百姓,這種情況下也該提早預備後事了。可是李斯沒有這樣做。

這不埋怨李丞相沒有責任心,要怨就怨秦始皇對死亡太忌諱。我可是千古一帝,我需要的仙丹可能正在路上呢,你們誰敢咒我?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秦始皇終於確信,自己真的要下線了。於是,雖然百般留戀這個花花世界,留戀自己高高在上的權勢,自己也不得不向死神繳械了。

必須交代後事了。

秦始皇叫來自己的親信趙高。趙高此時除了擔任中車府令負責行程安排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掌管傳國玉璽!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有這玩意兒就牛掰大發了。

秦始皇讓趙高立刻謄寫遺詔,再蓋上玉璽。遺詔是寫給長子扶蘇的,內容是讓遠在上郡(陝北綏德)戍邊的公子扶蘇,立刻回首都咸陽,主持治喪事宜。

老皇帝彌留之際,沒有給其他兒子遺詔,包括就守在跟前的胡亥,而是給了遠在千里之外的長子,這已經說明要傳位給長子扶蘇了。

困龍之地—— 秦始皇下線

公元前210年秋天,千古一帝秦始皇,病逝於沙丘行宮(現在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而這裡距離最初發病的平原津,僅僅一百多公里。

大秦帝國,從此進入滅亡倒計時。並在三年之後最終滅亡。

【困龍之地】

困龍之地—— 秦始皇下線

說起沙丘這個地方,風水真的是有點奇特。奇特的原因是,這裡是有名的“困龍之地”,也就是說好幾個帝王都在這裡下線。

困龍第一君,就是封神榜裡的無道昏君商紂王。

困龍之地—— 秦始皇下線

紂王就在沙丘營建了“酒池肉林”。就是在地上挖了大坑,然後灌上美酒,既可以喝酒,還方便游泳(我猜的)。旁邊的樹上掛上自助烤肉。自己和一堆美女在這裡天天開party,餓了吃肉,渴了喝酒。想想好像挺美的哈~~

不過作為君王,如果心思都花在抽菸喝酒燙頭上,不對,是喝酒吃肉玩女人,這也離滅亡不遠了。果然,在周武王和姜子牙的攻擊下,商紂王身死國滅。

第二個就是戰國著名的武靈王,就是“胡服騎射”的那位。

困龍之地—— 秦始皇下線

趙武靈王是一代雄主,他在位期間,充分發揚“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學習精神,在全國推廣胡服騎射運動(向匈奴學習著裝和騎射技術)。

學習胡服是因為,華夏的衣服是寬袍廣袖(參考漢服),在打仗過程中並不適宜。改成窄衣窄袖的胡服(參考八路軍的綁袖綁腿),顯得更利索利於戰場搏殺。

學習騎射是因為匈奴以騎兵為主,能夠在馬上射箭,而當時華夏民族主要是倚靠笨重的戰車,只能跪在地上射箭(參考秦始皇兵馬俑),不利於機動化作戰。

經過胡服騎射運動,趙國從此崛起,躋身超級大國的行列。

趙武靈王晚年在立儲問題上犯了致命的錯誤。

他本來立長子為太子,後來又廢長立幼改立小兒子。原因只有一個,正妻去世了,但是小兒子的母妃年輕漂亮正得寵。

如果只是這樣,我們頂多說武靈王是個渣男。

更要命的是,小兒子即位後,武靈王看大兒子可憐,於是打算把趙國一分為二,讓兩個兒子都當大王。你沒看錯,武靈王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太上皇。他及早從國家主席的位置退下來,只幹軍委主席,負責開疆拓土。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

人渣武靈王雖然想做一個好父親,可是全國人民只認一個趙國!

無可避免地,大兒子和小兒子發生火併。先當上趙王的小兒子最終獲勝。

由於擔心軍委主席武靈王讓自己下臺,趙王派人圍困了沙丘宮中的老父親,並進行斷水斷糧斷傭人的封鎖。馬上君王——趙武靈王,在吃完剩飯、鳥蛋、皮帶、樹皮之後,終於彈盡糧絕,活活餓死在沙丘宮中。

一代雄主,就此謝幕。

第三個,就是我們的秦始皇大帝,也駕崩在這裡。大秦帝國進入最後三年的至暗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