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疫”让物管从幕后走到前台 坚守小区的最后一米“防线”

“搏疫”让物管从幕后走到前台 坚守小区的最后一米“防线”

金山网讯 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14号通告“全面恢复各居民小区正常生活秩序”,这两天,市区多个小区陆续“解封”,拆除临时隔离设施。不过,各小区物业管理部门仍不敢松劲。“我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公共区域消毒不能停,管控境外输入关口必须查实小区‘人头’,防疫物资采购还要继续跟上……”昨天,我市莲花物业相关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

在疫情防控最为关键的一个多月里,少出门、不聚集、居家隔离成为市民生活的关键词;与此同时,小区封闭管理、公共区域消毒、管控进出人员,守好全市700多个小区最后一米防线的重任,便压在了小区物业管理部门身上。统计显示,全市300多家物业服务企业、1.2万余名从业人员参与“搏疫”,他们的努力得到绝大多数业主的认可。

一场疫情让物业

走到“前台”

疫情期间,餐饮业、电影院、旅行社等多个行业饱受冲击只能“沉寂”,物业管理部门却为各自的居民小区扛起了抗疫的大旗,真正从幕后走到前台,走进居民生活,其重要性日渐凸显。

京口区物管中心管理着辖区85个物业管理小区、47家物业服务企业。了解到物业服务企业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况后,该中心积极协调筹措,调配到50只测温仪,分发出约800公斤消毒液。为了防止病毒交叉感染,多个小区物业“开发”出无接触电梯按键的方法让居民安心,如用保鲜膜贴住电梯按键,每日更换;在电梯间放置一包袋装餐巾纸,供业主随取随用。

居家隔离,业主购物不便,润州物业管理中心秀山美苑项目经理戴小祥成为业主值得信赖的“跑腿帮办”。戴小祥得知该小区内有一户业主行动不便且身患糖尿病,迅即帮忙联系药店,购买指定的糖尿病治疗药物,解决了业主的燃眉之急。小区内部分外地返镇人员必须隔离在家,戴小祥联系到小区周边仍在营业的超市,组建业主微信群,每日发布最新菜价和到货情况,并安排专人上门收取垃圾、送达快递。

受疫情影响,市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以及对小区公共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甚至对物业服务所附加的金融、商事、公共服务配套能力亦抱有相当大的期望值,物业管理部门“应变而考”,努力“答卷”,与业主始终站在同一战线。

有业主说

“不再拖欠物业费”

在绝大多数居民居家隔离的时候,物业管理人员冲在了小区最具接触传染风险的“一道岗”。每天接触来来往往的居民、来访人员、快递小哥,自身的防疫物资还不能完全得到保障,物业管理部门人员并没有退缩。

“搏疫”之考合不合格,业主感受很重要。家住丁卯桥一小区的于女士说起自家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人员时表示:“这段时间他们都挺认真的,每天保安拿着测温枪站在小区出入口,保洁人员背着药桶穿行于楼道、电梯间、地下室各个楼层,还有帮忙守着门口的快递,挺不容易。”

部分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还为业主提供了“增值”服务。中南世纪城、雅居乐、美的城的业主享受到物业贴心“管家”服务。“管家”通过微信与业主互动,增强了大家的互信理解。莲花物业坚持每天通过公众号发布抗疫信息:“病毒一天不倒下,物业人一天不退缩”“不是物业人不害怕,只是使命让我们必须向前”“战场有无数个,但对手只有一个,我们终将一起打赢这场战疫”……

有业主在微信邻居群里交流:虽然物业服务工作仍有欠缺,但是将心比心,他们还是很尽责的。防疫工作繁重,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吧。大家今后及时缴纳物业费,别拖欠了,就是对他们工作的认可。

疫情后物业仍需面对

挑战与不足

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考验,我市物业管理行业亦显现出应对不足,今后也将面临更大的考验。在江浙沪多个物业管理公司辗转任职的物管“职业经理人”蔡南普告诉记者,维护成本剧增是物业服务行业必须面对的当务之急。作为小区防疫主力军,物管服务人员所需的口罩、防护服等物资存在短缺状况,这不仅会对一线员工的健康造成威胁,也是对所在小区疫情防控的有效性造成威胁。此外,这段时期,物业服务企业运营成本急剧增加,物业费收缴率远跟不上物业服务企业费用的支出情况。

而在后疫情时代,物业服务企业一方面必须考虑服务手段能否与时俱进。疫情防控期间,业主对“无接触式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将倒逼物业服务企业加快数字化、机械化服务的建设。另一方面,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增值服务是否贴心便捷、是否多元化无死角?比如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没有智能手机、行动不便,怎样对这类人群提供上门定制服务,为他们解决消毒、代购、跑腿等业务,费用怎么核算等等,都是需要细化的内容。

而我市法律界有人士提出,其实从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内容来看,疫情防控并非其合同中所列职责。在这样的特殊情形下,物业服务企业承担了一定的公共管理责任,是否应当纳入社会基层治理体系?相关物资是否应由政府统一调配和保障?这些问题都值得有关部门思考。 (翟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