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個月1600,第4個月辭職,鄭州10萬房產中介都沒《安家》的光環


第1個月1600,第4個月辭職,鄭州10萬房產中介都沒《安家》的光環

開篇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安家》裡面中介門店的名字“安家天下”第一眼是不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第1個月1600,第4個月辭職,鄭州10萬房產中介都沒《安家》的光環

《安家》劇照


我的第一感覺,這是安居客,鏈家,房天下,各取得一個字,編劇還真是誰都不得罪啊。

這是題外話,以下是正文。



在電視劇《安家》裡,有人看到了夢想,有人看到了職場,有人看到了權謀,有人看到了奮鬥,其實都有跡可循。


但我想談談房產中介這個行業。


《安家》雖然講的是房產中介這個行業,但卻以一種行業轉換作為結局。


電視劇最後,精宜門店全員換水,兩位主角帶著老店員們從房產中介的行業中跳出來,開始了青年公寓領域的創業。


第1個月1600,第4個月辭職,鄭州10萬房產中介都沒《安家》的光環

《安家》劇照

房產中介的境遇,實際上一直都非常尷尬:


  • 這是一個流動性非常大的行業。
  • 這是一個狼多肉少的行業。
  • 這是一個二八定律非常嚴重的行業。
  • 這還是一個容易撕裂的行業。


01


去年,我表妹,去了鄭州東區的一個二手房門店當中介。


有天晚上,她在飯桌上雲淡風輕地說:

“我準備辭職了”。


說這句話的時候,她其實才入職不到3個月。而在前兩月,她也說過。

我們勸她再堅持一下。結果那天還是忍不住了。


表妹進入*家門店成為了一名二手房中介,從此,就神龍不見首尾。


早上7點多出門,晚上10點多回家,週一固定的休息也在外面跑樓,在我的印象中,本來就閒不下來的表妹,做了中介後比以前忙十倍。

表妹所在的*家中介位於鄭州高鐵站附近,是鄭州業績比較好的區域。二手房靠交易額提中介費,房價越高,中介費越高,門店業績越高。

鄭州最貴的房子在東區,東區二手房除綠城百合片區外,就數高鐵站片區最貴,綠城百合二手房房價向北龍湖新房看齊,且房齡時間長,所以不比高鐵站二手房有優勢。

第一個月,表妹領了工資,1600元。

原本底薪為3000元,其中無責任底薪2000元+績效底薪1000元。績效底薪考核項為每月達成3000元業績。

入職3個月,表妹0業績,一直拿的底薪2000元,門店罰款400,到手1600。

不過,她還不是最慘的,店有同事為了拿更高的提成,選擇無底薪,結果發工資時不僅不領錢,還倒給店裡面交幾百塊罰款。


02

二手房房產中介的競爭壓力非常大,特別是在鄭州。


按照正常的邏輯,城市土地總有開發完的一天,新房最終都會變成二手房,小樹最終會長成大樹,二手房交易行業應該很有前景,二手房中介們應該很有未來,才對。

可現實的情況是:中國600多個城市中,二手房成交套數超過新房的,只有7個:

4個一線城市(北上深廣),3個二線城市(南京、蘇州和廈門)。

北京、上海他們土地有限,新房少,二手房多,基本都是二手房市場。但是鄭州正在開發階段,新房多,而且還有不少人有新房情節,所以二手房的市場體量本來就少。

根據鄭州房管局數據:

2016年(1-10月)鄭州新二手房成交80439套,比新房少83136套;

2017年(1-12月)鄭州二手房成交67412,比新房少,201667套;

2018年(1-10月)鄭州二手房成交50251套,比新房少182213套;

也就是說:

  1. 2016年,鄭州每賣出2套新房,會有1套二手房被賣出。
  2. 2017年,鄭州每賣出4套新房,會有1套二手房被賣出。
  3. 2018年,鄭州每賣出5套新房,才有1套二手房被賣出。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二手房從業人員特別多。

粗略估計,鄭州的二手房門店,德祐有約1000家,鏈家約200家,21世紀不動產約400家,易居房友300多家,世家房產約100家,房快遞約100家,創實不動產約100家,我愛我家約60家,中環地產約60家,住德地產約40家,美麗房約50家,樂有家,居有家,正天置業這幾家加在一起約100家。

以上這些叫得上名字的品牌二手房門店統計在一起差不多有2500家。再加上沒統計上的、那些小區門口常見的、見縫插針的、不知名的二手房門店,鄭州至少有3500家中介門店

這些店面多則五六十人,少則一二十人,即便是取中間數30人,那麼保守估計鄭州至少有100000名二手房中介從業人員!

這是什麼概念呢?我們對比一下新房。

鄭州大大小小在售樓盤有近700多家,新房售樓部少則一二十人,多則上百人,跟二手房一樣,取中間值50人來算,保守計算新房置業顧問有35000人左右。

根據2018年數據,對比這兩組數據,理想模型下:

10萬二手房人賣出50251套二手房,1個二手房從業者只能賣出0.5套二手房。

3.5萬人賣出232464套新房,1個新房從業者能賣出6套新房。

所以千萬不要輕易勸人去賣二手房,尤其是在鄭州,除非他特別自律,特別優秀。

03


表妹當中介的時候,我詳細採訪過她,算是得知一些“內幕”吧。

第3季度,表妹店裡面的業績是100萬。


所謂“業績”就是一個店的所有中介費,包括新房分銷、租賃和二手房中介費。

中介費是2個點,其中40%屬於房源端(錄入、維護、鑰匙、實勘),60%屬於客戶端(誰成交),這40%或者60%,才是經紀人結算業績提成的基礎。

很少有經紀人能既是房源端又是客戶端,一般年輕的中介,剛入職一年半載,房源端積累很少,再加上年輕員工辭職率也高(房源端辭職的,房源業績歸店東所有),所以一般都只是成交端。

舉個更形象的例子:

中介門店提成按照職級提點,為30-75%。一般經紀人為30-45%,升為店經理才50%。

第1個月1600,第4個月辭職,鄭州10萬房產中介都沒《安家》的光環

某中介業績提成

100萬的房子成交後,中介費2個點就是2萬元。這2萬元,客戶端分60%就是1.2萬,然後經紀人個人再基於這1.2萬進行30%提成,差不多是3600元左右。

表妹店裡100萬的季度業績除去新房和租賃,其實真正算到二手房頭上並不多。

往大了估計,二手房季度業績50萬(根據季節新房二手房佔比不同)。鄭州高鐵站附近的房子均價差不多在200萬左右,中介費基本在4萬塊,50萬季度業績需要成交12套房子。3個月,平均每個月4套。

表妹的店面有40多人,一半做新房,一半做二手房房(有的店面新房二手房都可以做,不分開),那麼也就是20個人,1個月5套,開單率是四分之一。

四分之一的開單率,還不算殘酷。

更殘酷的是這四分之一,95%都是行業老人成交的。

何況老人一人一月可成交多套,新人多人多月也不見得成交一套。

因為,二手房成交原因中,佔比最大的不是地鐵口拓客,不是打電話,不是站街邊發傳單,而是老客戶推介。

從業較早的二手房經紀人,老客戶多,朋友多,人脈廣,推薦的多。

還有入行早的經紀人遇到前幾年的好行情,都掙得盆滿缽滿,他們本身在附近買了房子當了業主,做起鄰居間的生意更方便。

還有的老經紀人即便不開單,憑著以前積累的房源,每個月在房源端也有幾千塊的收入。

上文我們提到,中介費的40%是分給房源端的。

房源端包括誰錄入的房子,誰在維護房子、誰去業主家拿的鑰匙、誰去房子裡實地勘察攝像的。手裡握著大把房源的老經紀人,就算坐著不動,都比剛入行忙得四腳朝天的新人要強。

因此,表妹的辭職,我絲毫沒有阻攔,因為現在的二手房行業對新人太不友好了。

04

除了難做,經濟壓力大之外,中介人員的心理壓力也非常大。

表妹之前的門店有好幾個95後的同事,最小的是99年生。表妹離職的時候,好幾個同事私下裡也表達了要辭職的想法。

二手房中介的辭職多發生在第4個月,或者第4天。

第4個月開始,經紀人徹底沒有底薪,電話拓客費用、地鐵口拓客交通費,包括自己的食宿費全部沒有了著落,靠信用卡續命的年輕人難以為繼。

第4天,是經紀人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前3天是培訓或者拓展學習。中介行業自由和鬆散在很多循規蹈矩的上班族看來,上班不知道做什麼,做了什麼也不知道有沒有用,總之心裡空落落的。

他們離職的原因,有的是因為掙不來錢,有的是受不了罪,也有的是心理過不去。

在房地產的話語體系裡,新房和二手房是一對互相博弈的左右手。可是在購房人眼中,新房置業顧問是光鮮靚麗的正規軍,二手房經紀人更像散漫無序的野戰軍。

由於中國房產中介行業的不規範和確實的落後,大家本身就對二手房中介心存敵意,他們經常被看做是騙子,有時候甚至他們自己也覺得自己是個騙子。

表妹剛開始做中介的時候,總是在自我懷疑。那種感覺就像是《安家》裡,房似錦把跑道房賣給宮蓓蓓時候,徐姑姑和她的那段對話一樣。

第1個月1600,第4個月辭職,鄭州10萬房產中介都沒《安家》的光環

《安家》劇照

然而,這依然是個快進快出的行業,成批的人倒下,就有成批的人頂上。

就在表妹離職的那天,店裡面又進了幾位新人,眼中閃爍著年薪百萬的光芒。

《安家》中有富二代徐姑姑,有賣得出去所有房子的房似錦,有願意跟著老闆創業的好員工,但是這些優秀的他們也不得不以跳出房產中介的方式去收尾。

可見房產中介這個行業,的確不易,生活中的房產中介們真的沒有《安家》主人公的光環。

電視劇雖然結局,但是生活還在繼續。

鄭州距離步入存量房時代還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艱難的。

加油吧,everyone!不管你是不是房產中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