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邊界感”的父母,會讓孩子長不大,父母也要學會“斷奶”

文|小梅媽媽

朋友剛結婚不久,就在微信群裡大吐苦水,說自己嫁了個“媽寶男”,就拿最近的事來說,因為疫情,兩個人沒辦法去度蜜月,合計完之後就打算在家裡舒舒服服休息幾天直接去上班。

婚後第三天,婆婆竟然上門了,大清早的,朋友給婆婆開了門,回到床上還沒休息幾分鐘,婆婆就直接推門進房間,問小兩口早飯想吃什麼,這個舉動直接把朋友的瞌睡都給嚇跑了。

反觀老公,卻一臉的自然,這下朋友心裡就有點不舒服,認為婆婆不敲門就進房間有點不尊重自己,但是礙於情面也沒有說什麼,就打算讓老公跟婆婆說一下,卻被老公抱怨朋友自己太斤斤計較,這下小兩口之間開始有了矛盾。

沒有“邊界感”的父母,會讓孩子長不大,父母也要學會“斷奶”

婆婆在小兩口的新家裡待了好幾天,美名其曰“照顧”兩個人,但是朋友卻不這麼想,除去婆婆不喜歡門這件事,還有一些行為引起了朋友的反感,例如婆婆會對小兩口的生活方式指手畫腳。

例如讓習慣了晚睡晚起的兩個人早睡早起;對於自己兒子的穿衣打扮也要點評一番等等,種種行為都讓朋友感覺不適,而對於老公如此聽媽媽話的表現,朋友也是一肚子的不滿,認為自己的老公很“媽寶”。

朋友之所以反感婆婆,是因為在她看來,婆婆做事沒有“邊界感”,打擾了他們的正常生活,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身處一樣的困境。

沒有“邊界感”的父母,會讓孩子長不大,父母也要學會“斷奶”

什麼是“邊界感”

人與人之間相處時,會感覺到有明顯的界限,一旦超過了界限,就會帶來不適的感覺,這個界限就是邊界感。邊界感幫助我們將自己與客體區分開,明確他人和自我的距離,維護彼此之間的穩定關係。

沒有“邊界感”的父母,會讓孩子永遠長不大

邊界感不僅適用於個人與群體成員,也適用於孩子與父母之間,父母有“邊界感”,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1、強勢控制,孩子缺乏主觀意識

孩子的成長,伴隨著主觀意識的發展和完善,過於強勢的父母,會想要控制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思維邏輯還比較薄弱,在父母這樣的影響下,很難有自己的認知和想法,逐漸缺乏主觀意識。

2、萬事包辦,孩子缺乏獨立意識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樂於為孩子奉獻,不誇張的說,如果可以,他們能替孩子把所有事都做了,孩子沒有獨立作事的機會,就會過於依賴父母,即使年齡在增長,卻也不會有獨立的想法和意識。

3、過渡保護,孩子抗挫折能力弱

父母沒有“邊界感”,總是在干涉孩子的生活,替孩子做決定,孩子習慣了身邊有人幫忙,缺乏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在遭遇失敗的時候,常常會推卸責任,導致人際交往困難,進而失去自信,心理承受能力愈加脆弱,降低抗挫能力。

沒有“邊界感”的父母,會讓孩子長不大,父母也要學會“斷奶”

4、孩子沒有獨立的空間和隱私

小時候窺探隱私

孩子的隱私在小時候被父母窺探,會讓他們的心理年齡無法正常生長,總是比同齡人慢一步。

成年後干涉孩子家庭

“邊界感”並不會隨著孩子的成家而出現,原來父母是怎樣的,會在孩子成家後也維持自己的一貫作風,干涉影響孩子的小家。

以養育之恩“要挾”孩子

動不動就拿“我是你爸/媽來”這句話來“要挾”孩子,會給無形中給孩子帶來很多壓力,讓孩子質疑自己存在的意義,阻礙孩子的正常成長。

沒有“邊界感”的父母,會讓孩子長不大,父母也要學會“斷奶”

如何培養親子間的“邊界感”

讓“邊界感”給親子之間留足充分的空間,才能夠有利於彼此的生活。

1、給孩子獨立的生活和精神空間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總是要脫離父母獨自生活的,與其等到孩子不得不獨立的那一天父母再放開孩子,不如早一點給孩子獨立的生活和精神空間,讓孩子早做準備。

2、尊重彼此間的個體隱私

很多父母可能不在意自己的隱私是否會被孩子知道,但是孩子卻不一定認同父母的想法,尊重彼此的隱私,就是對一個人最大的尊重,父母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學著去尊重別人,形成良性循環。

3、尊重孩子興趣和感受,不給強加自己的主觀意識

孩子是父母的延續,卻不是父母的複製,因此孩子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父母不要把自己的主觀想法強加給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做自己,而不是父母的“翻版”。

4、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對孩子“情緒勒索”

被“我是為你好”這句話壓迫而聽話的孩子,不是真的順從,只有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對孩子“情感勒索”,正確教育孩子,孩子才會真的聽話。

沒有“邊界感”的父母,會讓孩子長不大,父母也要學會“斷奶”

只有父母有“邊界感”,才能做出對孩子最好的行為,父母先“斷奶”,放開孩子,孩子才能夠真正長大。

我是小梅媽媽,一枚90後寶媽,和你分享更多的育兒知識和過程,也希望這些能幫助每個有需要的寶媽,願每個寶貝都能更好的成長,更有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