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酒业的五大机会

疫情后,酒业的五大机会


哪些是危险,哪些是机遇?这是整个酒业面对疫情引发的危机,首要回答的问题。酒业几十年的浮沉交替,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认清真正的危险,认清真正的机遇。


酒业是被疫情严重影响的重要行业。从茅台、五粮液、洋河、郎酒等,上市、非上市公司连续不断发布的稳定市场和军心的举措,就可以一窥一二。想必大家都认识了疫情所带来的酒业的真正的危险。但是在面对危险时,除了从企业内部找原因和解决途径外,在外部,我们会遇到哪些机遇,有哪些可以创造和利用的,新的、极有可能成功的条件?这个问题,鲜少看到有酒业企业同仁的清晰和彻底的解答。


要分析酒业在疫情后的机遇,不可不将现阶段,以及下一阶段国内和国际历史、社会、经济局势做一大概分析。

1

疫情与金融危机双重叠加

疫情的暴发和持续情况,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从国内转到国外,从严防国内传播,到谨防输入性病例,防疫时间战线不断被黑天鹅事件无辜拉长。造成国际时局的动荡外,对企业生产和市场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


白酒自从脱离了祭祀和药用的范畴,它的发展,与餐饮和聚会等社交性活动休戚相关。其所受到的影响,不需要赘述就可一眼以明之。


读历史可以知兴替。这次疫情的发生发展,很容易让人联系到17年前的非典事件。因此也很容易让人把酒业的发展遵照17年前的事件进行复盘和执行。但我们不得不悲观地说,这种简单的复盘,是严重背离了现在的局势的。


1.这次疫情持续时间和波及范围,比非典时期更长,更广。

2.从病毒本身来讲,其传染性的增强,让餐饮等社交性商业业态,复工出现了极大的阻力和不确定因素。

3.从非典、H1N1,到现在的新冠状病毒,越来越引起民众对传统餐饮模式、饮食习惯的质疑,对健康的诉求已经上升到了更高维度。

4.非典期间并未实行完全的市场管控,餐饮、工业等业态并未出现中断。

5.各地反应不一的复工复产时间表,拉长了民众对报复性消费的心理空间,让完全恢复市场后的消费爆发性增长出现了更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自疫情在国外传播失控后,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历史性的下挫。美股出现了百年难逢的4次熔断。超过11国股市连续封停跌停板、油价、金价等期货也同时跳水。比2008年更严峻的金融危机,出现了抬头。并且,这次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性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不断增高。


所以,此次市场变化,是2003年的非典与2008年的金融危机双重叠加。

2

“双奥”协同的商业轮动减效

2008年的开年局势并非特别好,5.12大地震、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同时发生。但不同的是,2008年,北京承办的夏季奥运会,如期举行。大国实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奥运经济带动了房地产、旅游、基建、餐饮、文化等产业的全面开花。因此,2008年,尽管有金融危机的压力,导致消费和资本偏向于保守,但整体来讲,对于酒业是一个小高潮。


2020年东京奥运会还在紧锣密鼓筹备中,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也已经启动了校园招聘和志愿者行动,新的奥运经济本来会再次影响亚洲、影响中国经济,值得期待的。


然而疫情的连续以及在日本和韩国的暴发,让奥运经济原本可以带来的商业轮动,处于严重的不可控状态,商业轮动减效。

3

5G影响下的渠道营销变革

互联网带来的革命,引领了中国和世界商业的25年浪潮。诞生了特斯拉、苹果、亚马逊、阿里、腾讯等新型商业巨头。许多年前,我们谈物联网,谈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除了理念上的超前外,网络底层结构的不完善,导致了这些产业很难有具体的功能和产品实现。沦为了噱头和不法分子的口头禅。


2019年11月26日,世界上第43亿个,也是最后一个ip4地址分配完毕。诞生了20多年的ip6不得不进入最终部署。同时,从2G、3G到4G,带宽的不断扩大,已经从消费、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以华为、爱立信等引导的5G开发中,有两个重要因素影响了5G的大范围应用:4G的拥堵和5G的新模式。


线下传统的渠道和营销模式,虽然仍然在人与人的感情互动、体验式社交中,存在不可替代作用。但疫情发生后,会发现,许多原本认为不可替代的内容,都被舍弃或者选择性忽略。新的线上AR、弹幕等形式的互动方式,开始获得关注。


无论是野生动物的追踪、食品安全的追溯、还是云计算、云存储,对带宽的要求已经迫使5G的应用迫在眉睫。同时,疫情发生期间,线下模式被摧毁,以美团、淘宝等为代表的线上模式,体现了互联网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了各个年龄群体的互联网水平。5G下,新的渠道模式、营销方式势必会以互联网为底层架构进行设计和倾斜。

4

全球协作下的中国力量

全球多个主要国家股市或熔断或跌停,A股表现出了一枝独秀的坚挺。所谓资本只会用脚投票,这与中国疫情的防控的及时有效是分不开的。连日来,中国外派了多个地方的多个医疗队,参与到了国外疫情的防控方面。同时,面对全球暴发的飞蝗危机,中国也派出了专业防治队赴巴基斯坦协助。


中国力量在基建、科技之外,在防疫医疗、生物技术、管理组织能力等方面,又有了更充分、更具体的展现。


在以美国为首的保守和单边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拥抱和提倡的全球一体化,在“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下,越来越受到多个国家的支持。这种放下文化和政治成见,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新的大国关系模式,在疫情的防控和示范下,更会获得更多国家的肯定和支持。


以西方为主导的旧的价值观必将会被打破。与之同时,展现出来的中国的文化自信,中国文化和产品也在新型的大国关系中,有了更多展示和输出的机会。

5

价值回归的产品说明书

疫情也是面镜子,它会折射出许多平时看不见的问题。从疫情发生以来,板蓝根、双黄连事件屡次出现,中西医之间的争论也时不时在民众之间产生。


与中医类似,丝绸、瓷器和白酒,四者是最有可能在全球一体化形势下,最具有中国特色,也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行业。但仔细对比发现,这四个产业,也因为既得利益群体的庞大,伴生问题的繁多,而不能够实现新时代产业的特点。


一个产业在出现危机的时候,要么致力于颠覆和变革,要么在其基本框架内补充其论点。在其基本框架内补充其论点,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为“托勒密化”。不引入额外的说辞,不改变微小的前提,而是彻底转换基本框架,这时,真正的“哥白尼式”革命就会降临。


克罗狄斯·托勒密的地心说曾一度阻碍了宗教到科学的一系列进步,哥白尼的日心说正是在革命式的颠覆中,实现了科学的进步。


所以,每当面对自诩的“革命”“颠覆”“改变”,我们首先要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是真正的哥白尼式革命,还是只是托勒密化?


放之于酒业内,无论是药酒、保健酒甚至某些品牌宣扬的保肝、治癌等功效,有多少是真实的,有多少是鸵鸟式的自嗨,其实并不需要作过多的说明。正如啤酒不会回避喝了会尿酸高,红酒、日本清酒也没有以保健为主打噱头一样,价值回归是酒业在民智普及,全球化和文化输出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说真话死不了人。白酒、中医、丝绸、瓷器,是最需要哥白尼式革命的中国核心产品。


提出了问题,下面来概括一下应对策略。


应对一:掌握双重危机叠加下的新消费洞察


疫情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叠加,势必会让居民的日常消费出现变化。其基本变化为更理性、更经济、更直接和更节约的“口红经济”。


口红经济,是指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疫情期间,在拼多多消费研究院发布的“宅家十大热销产品”中,口红名列第二。有品牌的产品分享次数上涨300%。搜索洗面奶的人比2月多了3倍,搜索洗发水的人比2月多了4倍;热门品牌口红的涨幅普遍都在3倍到7倍之间。

“茅五”历史股价变化

疫情后,酒业的五大机会

疫情后,酒业的五大机会

我们以最有说明性的“茅五”的股价变化,来分析20年来酒业的起伏。


20年中,白酒行业发展经历了3次较大的外部事件的冲击,分别是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2年的打击三公消费。


2003年非典时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12年限制三公消费,“茅五”营收和归母利润增速均骤降,最终“茅五”市场表现,在经历过后续的行业塑化剂事件后,直到2016年才全面复苏。

整个酒业,也是在经历过13年的连续调整后,迎来了4年的黄金时期。


原油和黄金等硬通期货双双骤降,以猪肉为代表的CPI的不断升高,P2P、互联网金融等多个金融模式早就进入了调整期。货币流通的紧缩,导致资本趋近于保守。也代表了以投资、炒作、收藏为核心的白酒模式,定会遭受严重的上行阻力。在淘宝、拼多多、微商等平台,均出现了多批次的茅台打折促销情况,预示了这一调整周期的开始。


所以,高价与低价相匹配,高端和低端相协调的产品业态,是应对这一消费趋势的方法之一。


应对二:“双奥”经济减效下的健康诉求


奥运早在本世纪之初,带来的直接经济效应就在每况愈下。但带来的基建、体育产业、文化产业、餐饮产业的间接经济效益,却在升高。以2008年为坐标原点,原点之前全国各地兴建的体育公园、社区健身场所、奥运场馆等,带来了以体育为核心的一系列产业的催化反应。更重要的是,奥运效应带来了全民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双升高。


叠加疫情后,人们在餐饮、体育、出行等方面,对健康的诉求会越来越高,高度烈酒的市场,很可能会进一步受到冲击。


此外,随着精神诉求的升高,对比欧美经济跃迁到萧条时期的表现,巴洛克炫耀性风格到地中海风格再到现代简约风,可以看到,以奢侈品、珠宝等炫耀性、显性消费产业,开始退潮,萎缩在一定的小众群体内。取而代之的是,品位和格调相协调的更实用也更彰显个性的产品。


应对三:5G模式下的数据化改革


如果错过了世纪之初的互联网化,你还打算继续错过5G化吗?


疫情带来的考验也好,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化取得的成绩和改变也好,5G一定会带来更彻底的产业系统性改变。


渠道端,数据化一定会成为渠道结构的底层架构,将实体的人与人、人与仓之间的关系,通过物理的数据连接形成共享,实时了解仓储、物流并对未来可预见的危机进行预警和协调。终端方面,以消费者为中心的C2M业态会成为主流,传统依靠历史数据以销(销售)定产,将会通过大数据和消费洞察,实现实时和预见性的以消(消费)定产。


应对四:从国内存量到国际增量市场的突破


最近东京奥运会的设计图案在抖音等社交平台火了一把。日本的设计理念和水平让不少中国设计业内人士艳羡。与此同时,日本动漫、和文化随着《菊与刀》的传播,获得了全球的拥趸。反观国内,白酒、中医、丝绸、瓷器四大最能代表中国文化和水平的产品,却并没有在国际上打出自己的品牌。


回到酒业来讲,数以千家的酒厂,长久以来把酒当做了与米、面一样的日常用品来制造。在茅台镇的数千家小作坊里,没有一家认为自己的酒比茅台差。几百年来一代代的消费惯性,让酒业从来就不愁消费者。


2016年茅台销售了2.29万吨,2017年茅台销售了3.02万吨、2018年为3.2万吨,2019年计划是3.1万吨,越来越平滑的数字,说明了茅台的存量市场已经开发殆尽。

整个酒业的存量市场,又有多少可以开发的空间?


只有向国际上,向更宽泛的年龄色谱寻找增量市场。六神出了香水、马应龙出了眼霜,东阿阿胶在达到瓶颈之后,与食品结合,生产了阿胶糕等消费品,获得二次生命。小酒、低度酒、时尚酒等以前或许不在重视范围之内的产品品类,需要进一步得到重视。


应对五:话语体系的再塑造


江小白的社会化营销,曾给沉闷的酒业带来了一些春风。但江小白的问题在于,它并没有沉淀出自己的核心用户,沦为了传统酒企的市场教育员。


中国白酒从世界范围来讲,拥有专属的香型特征、酿造特征、工艺特征、文化特征,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这不是wine能够概括的,所以国际上以Baijiu来称呼。好比于中餐,以欧美餐饮评判为标准体系的米其林评价中,中餐处于劣势。同样地,以国际烈度酒为标准的评判标准体系里,中国白酒也存在劣势。无论是茅台等曾经自诩的巴拿马金奖等荣誉,都距离世界级、广泛认可的烈度酒有很大差距。


文化氛围的不同,让中国的产品国际化面临许多难关。在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中,高铁、电网、5G、互联网等具有绝对优势和绝对话语权的产品,才能够在国际上获得绝对的认可。如果中国白酒仍然还在国际上讲自己的故事、悠久的文化,而不是在标准制定、口味教育等方面下苦功夫,国际化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疫情等黑天鹅已经发生了,在已经确定的劣势中,如果只是被动等待,不确定性会急速增加,如何主动寻找突破口,是酒业企业共同面对的首要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