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六)逼死坡

第七坡:逼死坡

逼死坡,曾名篦子坡、升平坡,在五华山之西,今华山西路中段陡坡地带(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旁边)。清代以前名叫篦子坡,是以出售旧时妇女篦头发的篦子得名的。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六)逼死坡

篦子

明末永历帝朱由榔在李定国、白文选等旌拥下入滇,以昆明为滇都、五华山的宫殿为王宫。清顺治年间,吴三桂率清兵临滇,永历帝逃往缅甸瓦城。后在清兵威逼下,缅王交出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四月吴三桂于坡头金禅寺内缢死永历帝。民间因而称此地为逼死坡。清政府为避“逼死坡”有损声誉之讳,取“昇平盛世”之意,于道光年间(1821—1850)更名为昇平坡(升平坡)。但民间仍习称逼死坡。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六)逼死坡

永历帝遇害处立碑纪念(原来的,没有加盖碑亭)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六)逼死坡

现在盖了亭子,把“明永历帝殉国处纪念碑”保护了起来

辛亥革命胜利后,蔡锷等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逼死坡"建立"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碑高1.96米,宽0.725米,厚0.12米,碑文为正楷阴书,至今尚存。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六)逼死坡

永历帝简介碑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六)逼死坡

明永历帝殉国处碑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六)逼死坡

碑亭前的对联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六)逼死坡

逼死坡处建立了个小公园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六)逼死坡

"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背面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六)逼死坡

"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指示牌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六)逼死坡

文保碑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六)逼死坡

文保碑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六)逼死坡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六)逼死坡

在莲花池公园的“永历悲歌”


说说老昆明的十三坡(之六)逼死坡

暮色苍茫中的"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多了几分苍凉悲壮

明朝末年,清兵入关,整个大明王朝分崩离析,虽然各地都有义军抗清,但由于明朝遗孤势力分散,又相互倾轧,不能有效的组织指挥,导致被清军各个击破,南明小朝廷永历皇帝朱由榔先后从福建逃亡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最后出逃缅甸。

永历帝等人初到缅甸时,虽然身边兵士不多,但外围仍有李定国的数万大军抵抗清兵,受到了缅甸君臣比较善意的接待。但当李定国的军队节节败退,军士死伤大半,无力保护永历政权。恰好此时,缅甸又发生了宫廷政变,对永历政权还算友好的国王莽达被处死,国王的弟弟莽白自立为王。随后莽白发动咒水之难,诛杀了永历帝的随行大小官员。1660年八月,在平西王吴三桂的请求下,清廷决定出兵缅甸,迫使交出朱由榔,十二月初一日,清军迫近缅甸阿瓦,缅甸国王大惊,将朱永历帝献给吴三桂,随后被押解回昆明。

永历帝及其家属被押回昆明后,接着被囚禁在老昆明篦子坡头的金蝉寺内西路(地址在今昆明华山西路利昆巷)。金蝉寺在五华山的西麓,翠湖的东岸,即今华山坡头处。古时这一带树木繁茂,风景优美,寺观林立。从远处看,山坡的形状很像妇女梳头的篦子,后来形成街市,还真有几家卖篦子的店铺,所以得 名“篦子坡”。

由于从云南到北京路途遥远,为防止路上起变故,吴三桂为保险起见,上疏请求在昆明当地处决永历帝。清廷同意后,在行刑方式上,吴三桂主张把永历和他年仅十二岁的太子斩首。但是满族人爱星阿和宗室贝子卓越罗心中不忍,劝说:“永历(帝)亦曾为君,给他留个全尸总该不过分。这两个满人的话,才保全永历帝在被执行时有个全尸而死的下场。

永历十六年阴历四月十五日(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以弓弦绞死于昆明箅子坡,时年40岁。与其一同被绞死的,还有永历帝的十二岁儿子。临刑之际,永历帝默然。他的十二岁太子,年纪虽小,很有风骨,对坐观的吴三桂骂道“奸贼,我大明朝有哪里对不起你?我父子和你有什么私怨?为什么要对我们下此毒手!

行刑完毕后,永历帝等人被焚尸,没有留下墓。位于贵州都匀高塘山的永历陵,是扶纲收集永历帝衣物制成的衣冠冢(也有说法扶纲确实在昆明收集了永历帝的遗骸带回都匀,就安葬在永历陵)

永历帝与太子等人被吴三桂绞死于蓖子坡金蝉寺,昆明人认为吴三桂原是明朝臣子,永历帝虽深陷泥沼,但到底还是明朝皇帝。皇帝居然被臣子逼死,出于对吴三桂投清灭明忤逆之举的义愤,人们便借用谐音,将“篦子坡”改名为“逼死坡”。到了清代道光年间,地方官员觉得这个名称有损于朝廷威名,对执政者是个讥讽,对老百姓会存有潜意识的逆反心理,就把这坡改名为“升平坡”,并立“升平坡”短碑于坡头,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虽然坡头的石碑可以改头换面,可“逼死坡”的旧称始终不绝。

1911年,云南革命党人举行“重九起义”,辛亥革命胜利后,蔡锷等人以“三迤士民”的名义,在“逼死坡”建立“明永历帝殉国处”石碑。碑高1.96米,宽0.725米,厚0.12米,碑文为正楷阴书,1964年遗失,1983年五华区文化馆找回了石碑,碑身没有损伤,重立在原址。后来,为了城市建设、道路拓宽等各种工程,这块碑在华山西路移动了好几次,在文保部门的坚持下,从1998年起,这块碑终于没再“挪过窝”重新立于新建小游园内,该石碑目前是昆明市五华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翠湖边上的华山西路,在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旁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