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老師中班數學教案《小青蛙請客》

活動目標:

  1.藉助故事情節,感知、理解5以內的數量和形成。

  2.能用語言表述自己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體驗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快樂。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

  2.幼兒操作卡片和材料人手一份。

屈老師中班數學教案《小青蛙請客》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在故事情節的幫助下,讓幼兒感知、理解5以內的數量和形成。

  活動難點:

  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表述自己探究的過程和結果,體驗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說一說、數一數,認識青蛙一家

  師:小青蛙有一個幸福的家,它的家裡有誰?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師:你發現了誰?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數一數,它們家有幾口人?

  二、分段講述故事《小青蛙請客》,感知、理解5以內的數量和形成。

  1.情景一:迎接客人。

  師:小青蛙邀請了哪些動物朋友來做客,它會請來誰呢?(逐步出示小動物圖片)有幾個?

  師小結:今天小青蛙請來的客人真多呀,有兩隻小熊、三隻小兔、四隻小貓、五隻小狗,小動物們都到齊了,小青蛙的家裡可真熱鬧呀!

  2.情景二:購買食物。

  師:小青蛙一家去超市買了許多好吃的食物招待客人,是誰買的?買了什麼?有幾個?

  3.情景三:分發食物。

  ①師:小青蛙有些發愁,朋友們到底愛吃什麼呢?這些食物夠不夠呢?[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我們一起動手來幫幫小青蛙吧。

  ②幼兒操作:幫助小青蛙分發食物,瞭解動物與食物的對應。

  ③交流操作結果:你是怎麼分的?

  4. 情景四:添加食物。

  ①師:在幫小動物分食物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小青蛙準備的食物夠不夠?怎麼辦?

  ②幼兒操作:為小動物添加食物,感知、理解5以內數的形成。

  師:我們一起動手為小青蛙的朋友添上好吃的食物,讓每一個小動物都能吃到。一邊分一邊說一說你是怎麼分的?

  三、師生完整講述故事,進一步感受5以內的的數量和形成。

教學反思:

  在活動開始時過白板課件的導入,讓幼兒猜測小青蛙的一家都有誰,你是怎麼知道的,將人物的特徵的匹配也暗含在其中,但在實施中發現孩子們對爸爸和爺爺容易混淆,白板課件我也增加了與幼兒互動的機會,讓孩子上來演示尋找,帶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在活動的第二部分,通過形象生動的講述故事《小青蛙請客》,幼兒猜測點數請來的小客人,通過採用幼兒集體點數和個別幼兒點數的方式來複習5以內的點數。通過情景二、情景三的故事講述,引出為動物朋友匹配食物的內容,從活動中幼兒的表現看出,孩子們在食物匹配方面掌握的情況不錯。在請幼兒進行第一次操作活動時,有些孩子為小動物們分完食物,就發現了其中的問題,不夠吃,叫著:“老師,我的小動物們的食物都不夠吃,你再給我些吧。”順著孩子們的回答,但不急著將答案告訴他們,而是反問他們,你們都發現小動物們的食物不夠吃,那誰來幫小青蛙想想辦法,讓每一個小動物都能吃到自己想吃的食物呢?這時塗塗就說,再去超市買一些,我肯定了塗塗的想法,接著又說,那要再買多少就能兩隻小熊都吃到自己喜歡吃的呢?這時孩子們紛紛否說“再買一個”,原來一罐蜂蜜添上一罐蜂蜜是兩罐蜂蜜正好分給兩隻小熊吃,然後我請幼兒再次進行操作,為小動物,並提出了:一邊分一邊說說你是怎麼分的要求,聽過分一分、添一添、感知理解5以內數的形成。在操作中,孩子們能夠較好的參與其中,體驗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快樂。

  在活動的最後一個部分,完整講述故事時,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講述孩子們能夠跟著老師一起來完整的講述故事,在說說講講中鞏固5以內數量和形成。

  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根據中班幼兒形象思維佔主體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初步發展的年齡特點,幼兒所要學習的知識和法則應避免由教師直接提示或者教授給他們,而是應該安排成幼兒在操作體驗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為幼兒設置遊戲化、故事化的情景,通過有趣化的遊戲使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儘量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