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愛情觀念交織下的一場愛情悲劇

《胭脂扣》是由關錦鵬執導,梅豔芳、張國榮主演的一部愛情影片,電影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在第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共摘得包括最佳導演獎、最佳女主角等在內的多項大獎,在我國香港影壇甚至國際影壇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胭脂扣》整部電影細膩唯美,夾雜著淡淡的哀傷旋律,完美地還原了原著的悲情格調。

《胭脂扣》: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愛情觀念交織下的一場愛情悲劇

影片通過分線敘事,向觀眾展現了兩個不同時代的愛情故事:如花與十二少陳振邦的舊時代愛情,袁永定與凌楚娟的新式愛情。導演通過這種巧妙的敘事手法無形中將兩個不同時代的愛情放到一起進行對比和展現,讓觀眾不僅能夠看到千百年來人們對於愛情的一些共性認識,還能通過觀察不同時代的人對於愛情的不同態度,進行一些現實的考量和反思。

“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正如十二少在送給如花的花牌裡寫的那樣,愛情本就是如夢如幻、若即若離的東西,但是它卻能讓人為之生,亦能使人為之死。“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作為千百年來人類最重要的情感主題之一,愛情到底是什麼,我們找不到一個具象的描述,但卻在作為看客或作為親歷者中能夠感受到它的悲歡綺麗。

一、 從“痴情”到“殉情”再到“別情”:跨越生死的愛情悲劇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愛情觀念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香港紅牌妓女如花愛上了富豪子弟,人稱十二少的陳振邦。如花只是一箇舊社會的煙花女子,而十二少是舊時代的富家公子,身份的懸殊已經奠定了他們悲劇的愛情基調。於是,他們相約吞食鴉片,以此了結生命,期盼在陰間再續情緣。如花魂歸陰界,獨自徘徊在黃泉路上,痴痴地盼著心上人與她攜手同行。

《胭脂扣》: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愛情觀念交織下的一場愛情悲劇

可是苦苦等待了五十三年之後,依然不見對方到來。她決定以自己來世的陽壽為代價重返人間找尋。在陽間,她意外地得知十二少並沒有結束生命,而是仍然活在人世。得知真相的如花明白兩人情緣已盡,傷心至極,漠然轉世投生去了。

  • 1. 如花執拗的痴戀與佔有

毫無疑問,如花對十二少的愛是熾烈的。她為了愛情不惜得罪其他客人,終致“花運日淡,臺腳冷落”;她為了能與十二少長相廝守,可以鼓足勇氣去拜訪陳母,結果可想而知,得到的不過是辱罵和諷刺;及至後來,她又靠賣身之錢來供養吸食鴉片成癮的十二少。

《胭脂扣》: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愛情觀念交織下的一場愛情悲劇

其實,我國自古以來在文藝作品中都不乏這樣的女性形象,比如怒沉百寶箱的杜十娘,又比如“懷憂抱恨,遂成沉疾”的霍小玉,她們命比紙薄,卻愛得轟轟烈烈、感地動天;她們奢望像平常女子那樣得到一個如意郎君有一個幸福的歸宿,卻往往事與願違,大多結局悽慘。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卻偏偏如飛蛾撲了火,真真驗證了那句“男子痴,—時迷;女子痴,無藥醫”的老話。

原本說好的一起殉情,十二少卻做了逃兵,在黃泉路上苦等53未果的如花決定用自己來世的七年的陽壽換取陽間七天的時間去尋找一個答案,然而等待她的卻是十二少“名妓痴纏,一頓煙霞永訣;闊少夢醒,安眠藥散偷生”的結果。

《胭脂扣》: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愛情觀念交織下的一場愛情悲劇

“分手的那晚,我在酒中落了四十粒安眠藥,細細攪勻……”

原來從一開始如花就不敢完全相信十二少會跟自己一起吞鴉片殉情,因此對於如花來說,這樣的結果也只不過是驗證了當年自己的猜疑,卻也使得她的殉情與苦等都完全失去了意義。

如花因為痴情,所以才敢於殉情,直至最後得知真相後的別情。但她的愛是執拗的,夾雜著太多的一廂情願,她自己也深知這一點,卻還是心甘情願赴了黃泉。要麼愛,要麼死,如花不能完全相信十二少的真心,但是又想完全佔有十二少,於是便設下了這場賭局。

《胭脂扣》: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愛情觀念交織下的一場愛情悲劇

“我怕只是吞鴉片,萬一我死了,他不死,丟下我一個,我不會放他去跟淑嫻好的。”

“如果他有一點真心,便死於殉情如果掉頭他去,也死於被殺。”

如花自己也知道,這段愛情本就是虛幻的,她只是不願意承認,也是抱著必死的決心拿自己的命去賭十二少的愛情,賭一場死後的天長地久,但是,她賭輸了,輸在了她把自己對待愛情的執拗態度,強加在了十二少身上。她對待愛情太過於理想化、浪漫化,但是很顯然,十二少並不是這樣。

  • 2.十二少被動的愛戀與逃避

毋庸置疑,十二少也是愛如花的,而且愛得很深,深到可以送如花各種昂貴的禮物,可以為了如花眾叛親離跟如花私築愛巢,甚至能夠答應如花一起殉情。但他的愛的是一種被動的愛,並沒有如花那麼徹底,所以最後他遲疑了,反悔了,並且一個人苟活了五十多年。與如花不留後路、身心合一的殉情相比,十二少的殉情多少帶著一點怯懦和保留,這可能源於他骨子裡的理性與自私。

《胭脂扣》: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愛情觀念交織下的一場愛情悲劇

殉情前,如花問他:“你會不會幫淑嫻戴耳環?”他回答道:“會啊,我還會幫她掏耳朵,可是一邊掏,一邊想你。”如花又問:“你會不會幫淑嫻穿旗袍?”他答道:“會啊,我還會幫她扣鴛鴦扣,可是一邊扣,一邊想你……”

他可以同時愛兩個女人,用身體愛他的未婚妻,用心愛如花,他或許以為,如花聽到他這樣的回答就會心滿意足,其實如花對他早有防備,不然也不會再在酒裡下了安眠藥。愛到深處就是痛,是相互折磨,是把所有外界的阻力都歸咎於對方身上的一種隱藏的恨意,如花是這樣,十二少亦然,不然也不會眼睜睜看著如花去死。或許他認為,只有如花死了,橫亙在兩人之間的所有痛苦都會得到解脫吧。

《胭脂扣》: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愛情觀念交織下的一場愛情悲劇

說到底,如花是一個沒有後路的人,但是十二少有。在那個時代,身為豪門富少,時代賦予他的權力就是不管他在外面做出多麼荒唐的事情出來,只有有朝一日他能“改過自新”,回到家裡他都能得到家人以及“未婚妻”的諒解。所以,雖然他會給如花送花牌、花床,以及象徵他們愛情的胭脂扣,但是他也可以安然的過著“將心給如花,將身給未婚妻”的日子。

二、兩人不同愛情觀念的碰撞才是愛情悲劇化的根本原因

不管從外在形式看,還是從他們的內在心理分析,如花與十二少都是相愛的,但是在本質上,他們兩個人的愛又是不同的,不管是由於出身的不同還是價值觀念的差異,他們對於愛情的理解和追求都不在一個平臺上。

如花對於愛情的態度有著一種要麼愛著生、要麼一起死的,近乎執拗的純粹追求。而十二少陳振邦的愛情觀念則稍顯淡泊和冷漠:既可以愛,也可以不愛,既可以愛你自己,也可以愛很多人,你讓我愛我就愛,你不讓我愛我也可以走。從這一點來看,最後如花面對苟且偷生、垂垂老矣的陳振邦時,失望而歸的結局也就更加合乎情理了。

《胭脂扣》: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愛情觀念交織下的一場愛情悲劇

如花和十二少這場愛情終究隨著如花消失在黑夜裡而化成了兩人“如夢如幻月,若即若離花”的回憶。至於在這場虛幻的愛情中誰對誰錯,或許也沒那麼涇渭分明,執拗與淡漠被動之間,也分不出哪個更好一些,哪個更壞一些。

能夠跨越生死的愛情是偉大的、動人的,比如《牡丹亭》裡的杜麗娘和柳夢梅,比如《長恨歌》裡的唐明皇和楊貴妃。杜麗娘為愛生、為愛死,楊玉環也能夠為愛情獻身,但她們都是出於個人意志,而並沒有捆綁對方,更沒有從道德上轄制對方。在她們死後柳夢梅和唐明皇的態度也跟十二少對於如花的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最後杜麗娘復活與柳夢梅喜結伉儷,唐明皇“上窮碧落下黃泉”,終在蓬萊仙島覓得貴妃芳蹤。

《胭脂扣》: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愛情觀念交織下的一場愛情悲劇

反觀如花和十二少之間發生過的愛情,即使是真摯的,但也因如花的捆綁式的生死豪賭與十二少的苟且偷生而而生出一絲虛假的味道。現實的殘酷阻撓自然是造成他們愛情悲劇的直接因素,但是他們截然不同愛情觀念才是兩人愛情被現實玷汙的根本原因。

三、袁永定和凌楚娟的現代愛情:關於愛情的現實思考

影片中的另一條故事線便是八十年代的袁永定和凌楚娟的愛情,導演正是通過這兩種不同年代的愛情的關聯和對比,來引導觀眾進行一些關於現代愛情的反思與考量。在現代精緻的利己主義思想的薰陶下,為愛“殉情”的故事似乎成了一個遙遠的傳說,所以十二少和如花的愛情的不圓滿,到了袁永定和凌楚娟這裡都成了難以置信的愛情傳說。

《胭脂扣》: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愛情觀念交織下的一場愛情悲劇

凌楚娟作為—個強勢、獨立的現代化女性,根本不會像如花一樣把愛情當做自己人生的唯一歸宿;袁永定是報社的廣告部副主任,為人木訥、不解風情,更不會把愛情當作人生真理。

所以在他們的愛情裡,我們看到的是空洞和麻木,他們理智的自我分析,相互利用的實用主義態度和精明的金錢計算使他們的情侶關係已經超越了婚姻形式,他們既不會為對方自殺,更不會殺愛,他們甚至不會為對方付出如花那樣的強烈情感。

《胭脂扣》: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愛情觀念交織下的一場愛情悲劇

因此在聽完如花講述的愛情故事後,袁永定的第—反應是不相信這是真的。但是隨著他們通過對如花深入的接觸,真的相信瞭如花和十二少的愛情故事之後,才如夢初醒般地意識到,原來傳說中的那些理想化的愛情是真的存在的,原來那些可以跨越生死的愛情並不是只有小說中才會出現的一種意象化的符號。但是這更讓他們感到恐懼,因為如此強烈的情感,能夠賠上性命的犧牲,他們做不到。

“我嫉妒如花,她敢做的,我這輩子也不敢做,連想也不敢想。“凌楚娟這種聲淚俱下的獨白也是現代人對巳逝真愛的追憶性想象。對於袁、凌二人來說,幫助如花尋找十二少的過程也是他們逐漸認同“古典式愛情”的過程。

《胭脂扣》: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愛情觀念交織下的一場愛情悲劇

在當今社會,拋開人類的原始慾望、經濟利益、繁衍後代,以及習慣性的家庭生活程式之外,愛情還剩下什麼?

一方面,人類對自己的生活與精神剖析越來越深入,由此帶來社會禁忌的開放、人性的解放和自由的泛濫,但另一方面,日益功利化的社會卻愈來愈出現人的精神空洞化,實用主義吞噬了愛情最初的純粹與靈性,真情的匱乏使愛情趨於衰微和黯淡。

直到此時,《胭脂扣》這一深刻的寓意才在那傳奇有緣的悲劇愛情之外,更加凸出了其主題的現代性思考。

寫在最後

影片通過還陽的如花把兩個時代貫通聯結起來,在兩個不同時代交錯的故事敘述中,通過兩段不同時代的愛情故事向觀眾展現了兩個不同時代的人在社會心態、情感認知上的不同觀念

。但是,不管是如花與十二少之間的佔有和逃避,還是袁、凌之間相互的功利性的利用冷落,這都不是愛情該有的樣子,真正的愛情應該是相互的付出與成全,在乎和理解,即使面對生死,也要向《泰坦尼克號》中的傑克和羅斯那樣為對方努力活下去。

《胭脂扣》:不過是兩種不同的愛情觀念交織下的一場愛情悲劇

影片的結尾,如花把當年的愛情信物—一胭脂扣,還給了潦倒一生、行將就木的十二少,然後頭也不回地消失在了黑夜中,兩人的愛情也真正落下了帷幕。而袁永定和凌楚娟卻從如花和十二少的愛情故事中感悟到了愛情的本質,重歸舊好。所以這場尋找真相之旅,不僅僅是舊時代的如花尋找她的十二少,也是現代袁永定和凌楚娟對於愛情的本質的找尋,更是我們作為觀眾對於現實理想的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