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0年中國5G發展“總綱領”發佈,有哪些亮點?

重磅!2020年中國5G發展“總綱領”發佈,有哪些亮點?

導 讀

今天,工信部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正式發佈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作為2020年針對5G發展的第一個重磅紅頭文件,工信部在5G網絡建設、應用推廣、技術發展、安全保障和組織實施多方面進行全面部署,可以看作是2020年度中國5G發展的“總綱領”。


重磅!2020年中國5G發展“總綱領”發佈,有哪些亮點?


今天,工信部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正式發佈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推動5G加快發展的通知》。作為2020年針對5G發展的第一個重磅紅頭文件,工信部在5G網絡建設、應用推廣、技術發展、安全保障和組織實施多方面進行全面部署,可以看作是2020年度中國5G發展的“總綱領”,需要產業鏈各方仔細研究並作為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當然,這份文件中大部分工作部署是工信部和業界一直強調的內容,而其中一些新的提法更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可以看出國家對於5G產業發展的決心和一些新思路。

重磅!2020年中國5G發展“總綱領”發佈,有哪些亮點?

在筆者看來,這份文件中值得關注的新亮點包括以下五點:

  • 支持基礎電信企業以5G獨立組網(SA)為目標,控制非獨立組網(NSA)建設規模;
  • 調整700MHz頻段頻率使用規劃,加快實施700MHz頻段5G頻率使用許可;
  • 適時發佈部分5G毫米波頻段頻率使用規劃;
  • 開展5G行業(含工業互聯網)專用頻率規劃研究,適時實施技術試驗頻率許可;
  • 推進網絡共享和異網漫遊

這5個亮點,凸顯國家對於5G網絡建設、頻譜規劃、網絡運營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和思路。筆者就圍繞這5個亮點逐一進行分析。

01

控制非獨立組網(NSA)建設規模

工信部在本次文件中明確提出“支持基礎電信企業以5G獨立組網(SA)為目標,控制非獨立組網(NSA)建設規模”,可以看出官方針對5G網絡部署路線的態度,NSA作為過渡性方案逐漸減少,SA必將成為5G主流的部署方式。

獨立組網(SA)和非獨立組網(NSA)是5G的兩個組網選項。簡單的說,所謂的NSA組網,就是藉助4G現有的核心網+新建5G基站快速實現5G部署,而SA則是核心網和基站全部新建。NSA組網主要支持5G eMBB業務場景,SA則可以支持5G eMBB、uRLLC和mMTC業務場景。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區別是是否有5G核心網。

由於3GPP在2017年12月凍結了首個5G標準,這一版標準是支持NSA的標準,為希望加快商用5G的運營商打下基礎;而在2018年6月,5G SA組網標準凍結。因此SA組網標準比NSA晚了半年時間,加上NSA可以複用4G的網元,因此SA的產業生態成熟晚於NSA。

2019年,在5G牌照發放之前,業界曾經掀起過一波是否要先部署NSA後部署SA的討論,不少觀點認為應該以SA為目標。當然,在5G牌照發放初期,鑑於產業生態的完善程度,運營商首先以NSA組網為主,逐漸過渡到SA。工信部本次表態,SA的地位進一步確立。

從運營商的動作來看,實際上也已經將SA作為5G網絡建設的核心目標。早在2019年6月的GTI峰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就表示:“2019年的5G基站很多基於NSA,要想讓5G發揮作用,SA一定是目標架構網絡”。近期,楊傑又表示:“中國移動要把發展5G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加快推進5G建設發展,全面開展SA端到端性能測試。”而在3月10日,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聯合啟動5G設備招標,而本次集採的對象就是SA無線主設備,一共約25萬站。


02

調整700MHz頻段頻率使用規劃

眾所周知,700MHz頻段一直由廣電所有,而這一頻段作為黃金頻段,對於無線通信網絡尤其是5G部署意義重大。

5G牌照發放之前,中國廣電被業界一致認為是第四大5G運營商的人選,2019年6月6日,工信部發放5G正式商用牌照也印證了業界的猜測。然而,在獲得牌照後,中國廣電將獲得哪些5G頻譜,是廣電5G商用中值得業界關注的最核心問題。

早在2018年12月,工信部就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頒發了5G頻率使用許可。隨後,隨著多次頻譜牌照的頒發,中國廣電的5G頻譜分配格局初步確定下來,包括2020年1月向廣電頒發4.9GHz頻段5G試驗頻率,以及2020年2月向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廣電共同使用3300-3400MHz頻段頻率用於5G室內覆蓋的許可。整個頻譜分配格局為:

  • 中國電信:3400-3500MHz
  • 中國移動:2515-2675MHz、4800-4900MHz
  • 中國聯通:3500-3600MHz
  • 中國廣電:4.9GHz頻段
  • 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廣電:3300-3400MHz共享室內頻段

在多個場合,中國廣電曾表示過“採用低頻+中頻協同組網策略”,其中,中頻就是4.9GHz和3300-3400MHz,低頻即700MHz。然而,中頻是無線電頻譜監管機構已經明確可用於5G組網的頻段,而低頻並未明確用於5G組網。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規定“無線電頻譜資源屬國家所有”,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負責無線電頻率的劃分、分配與指配。700MHz雖然此前授予廣電,但其使用範圍是明確由廣播電視和微波使用,並未指派給5G移動通信,直接用來商用5G並不合法。700Hz頻譜要用於5G,必須經過專門流程,先從之前使用範圍中“剝離”出來,再歸到國家無線電管理機構分配序列,然後才能決定最新使用範疇。

工信部本次提出“調整700MHz頻段頻率使用規劃,加快實施700MHz頻段5G頻率使用許可”,筆者認為有兩方面動向:一方面,坐實了700MHz未來要用於5G的計劃;另一方面,將啟動無線電分配合法程序,為700MHz“鬆綁”,加速其用於5G。當然,最終700MHz會授予哪家運營商,亦或是多家共享,還需進一步關注政策動向。


03

發佈部分5G毫米波頻段頻率使用規劃

早在2019年初,工信部發布的《2019年全國無線電管理工作要點》中,就提出將“適時發佈5G系統部分毫米波頻段頻率使用規劃”。2019年,5G商用牌照發布,運營商在中頻段完成了13萬5G基站的部署,中頻段相關產業鏈成熟度較高。本次再將毫米波提上議事日程,可見業界對毫米波商用的需求開始上升。

眾所周知,毫米波一般是指處於24.25GHz—52.6GHz的頻段。隨著移動通信的發展,無線電頻譜稀缺性越來越突出,加上數據傳輸速率越來越高的趨勢,毫米波通信技術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它可以緩解網絡頻譜資源限制,顯著提高提升網絡速率,有效解決熱點地區網絡覆蓋等問題。

當然,毫米波穿透能力弱,覆蓋範圍小,在組建網絡時需要建設大量基站提高覆蓋範圍,投入成本極高。同時,在實際應用中對於產品的挑戰非常大。

2019年11月,中國IMT2020(5G)推進組曾透露了我國毫米波試驗節奏:2019年重點驗證5G毫米波關鍵技術和系統特性;2020年重點驗證毫米波基站和終端的功能、性能和互操作,2020到2021年開展典型場景驗證。國內通過毫米波的試驗,目的是驗證5G毫米波關鍵技術和主要特性,來制定26GHz頻段的5G設備功能和性能的指標要求,指導5G毫米波基站、核心器件和終端的研發。

毫米波場景的特徵,其技術對基帶、射頻、天線、變頻器、移相器、功放、低噪放、射頻開關等關鍵器件提出了新要求,國內企業技術儲備還有很大差距,毫米波產業生態還不夠完善。美國運營商5G的商用,就是在毫米波頻段上開始的,雖然因為其國內頻譜現狀不得已選擇毫米波,但其相關器件的競爭力較強。

因此,“適時發佈部分5G毫米波頻段頻率使用規劃”,這個“適時”更多還是要看產業生態的發展,看試驗的進展,保證中國5G的競爭力。

04

5G行業(含工業互聯網)專用頻率規劃

5G推出伊始,國內外很多行業領軍企業對於5G專網就表示出極高的積極性,這其中工業企業的積極性最高。當然,通信行業企業也表示出一定積極性,例如,諾基亞曾在2019年底表示其已發展了120多傢俬有網絡客戶,涉及交通、能源、公共部門、物流和製造業等多個行業和領域

專用網絡也可以是採用3GPP的標準部署的蜂窩網絡,目前已有多種形式,包括私有的低功耗廣域網絡(LPWAN)、基於LTE的寬帶無線專網和5G專網,這些網絡與公網在物理上隔離,專網專用能夠做到安全性和服務保障。

雖然5G網絡切片也能提供類似專網的體驗,但一些行業用戶依然願意自建私網。相對於私有LPWAN和私有LTE網絡,目前已有大量廠商在規劃建設私有5G網絡,業界對5G專網也寄予厚望,有很多專家認為5G專網將成為5G時代的一種主流網絡部署方式。5G專網的發展,頻譜政策和技術的發展是其中最重要因素之一。

私有網絡的頻譜使用方式一般有三種類型:專用頻譜、共享頻譜和非授權頻譜。

專用頻譜一般包括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私網運營商自己獲得監管機構頒發的專用頻譜牌照,第二種是在一些特殊的地理範圍內使用公網運營商的頻譜。第二種方式在操作中有一定的複雜性,因為首先要保證這些地域沒有公網客戶的接入,其次是公網運營商頻譜牌照的二次授權,不過,這樣的形式可能給公網運營商帶來一些新的收入,例如幫私網運營商部署、運營、優化網絡,畢竟公網運營商這方面經驗非常豐富。

採用專用頻譜,尤其是第一種形式的專用頻譜已有很多實踐,電力、民航、鐵路、公安等很多行業都採用專用頻率自行部署過行業專網。未來更多企業若想部署5G私網的最大難點是專用頻譜獲取難度太大,目前很多國家在這方面開始陸續出臺一些政策,增加私網專用頻譜的可用數量。當然,專用頻譜畢竟非常稀缺,因此共享頻譜和非授權頻譜也派上用場。

共享頻譜是一種“輕授權”的頻譜使用方式,一些國家監管機構會出臺一些共享使用的頻譜使用制度,行業用戶可以採用共享頻譜部署其私有網絡。全球多個國家都出臺了共享頻譜政策,一些廠商也開始了實踐,這方面並非從零開始。

海外為專網預留專門頻譜的政策,最為典型的是德國、英國和美國。舉例來說,2019年德國聯邦網絡局就發佈了供本地使用的5G頻率框架條款,決定將3700-3800 MHz頻段內的頻譜將預留給工業自動化、農業和林業等應用,並將根據申請進行分配,無需進行拍賣。此政策發佈後,大眾、奔馳、西門子、博世等廠商已經開始了5G私網的測試和部署。此外,美國的CBRS、英國的本地許可接入頻譜政策都給5G專網提供了有利條件。

本次工信部提到“開展5G行業(含工業互聯網)專用頻率規劃研究,適時實施技術試驗頻率許可”,可以說是首次將5G行業專網頻率寫入政府紅頭文件中,考慮重點行業對5G通信需求,順應5G專網發展的趨勢,推動多種業態的5G網絡部署形態發展。

05

推進網絡共享和異網漫遊

這句話裡面主要在於“異網漫遊”這個關鍵詞。所謂“異網漫遊”,就是用戶使用一家運營商簽約的SIM卡,也可以用另外一家運營商的網絡。比如,通常大家所熟悉的國際漫遊,在國外沒有本地運營商網絡覆蓋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接入其他運營商的網絡使用移動通信業務。但是在國內異網漫遊並未實施起來。

目前,在5G建設中,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開展了共建共享合作,在很大程度上節約了5G投資的成本,也進一步提升了網絡服務。而異網漫遊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算一種網絡共建共享方式,而且是對網絡改造最小、成本最低的方式,因為大量工作主要在不同運營商計費系統之間完成。

通信業專業社區“通信人家園”曾對異網漫遊做過詳細解釋,引用部分觀點包括:

  • 在歸屬運營商網絡沒有覆蓋、信號弱、終端不支持所處位置的網絡制式、擁堵、故障等狀況時,自動漫遊切換到其它運營商網絡,繼續為客戶提供服務;歸屬運營商網絡恢復可用時,自動切換回來,優先使用歸屬運營商的網絡。
  • 採取系統自動控制,優先使用歸屬運營商的網絡的漫遊策略,不會導致客戶大量漫遊,惡性競爭。這種漫遊策略,更多的是互補。
  • 客戶只與歸屬運營商結算,客戶漫遊出去,歸屬運營商從客戶那裡收取的通信費,要分一部分給漫遊服務運營商。

若5G異網漫遊能夠實現,則幾家運營商都可以藉助友商網絡提升對自己客戶的服務質量,同時節省投資支出。本次工信部文件中也明確提出:“加快形成熱點地區多網並存、邊遠地區一網託底的網絡格局,打造資源集約、運行高效的5G網絡”。在這些工作推動下,運營商之間的競合關係更加緊密,而且互相之間的合作動力更足。

在網絡共建共享之後,又著重提出異網漫遊,可見,政府對於5G發展的態度是盡一切努力降低投資成本、提升用戶服務水平。業界對於異網漫遊的期待也非常高,2020年可能成為異網漫遊的試點之年。同時,當前在全國全面開展的攜號轉網或許會受到一定影響,畢竟對於用戶來說,異網漫遊和攜號轉網都是為了使用最好的網絡服務,但異網漫遊流程更為簡單、對用戶基本上零打擾。

總結


工信部在本次文件中也提出:充分發揮5G新型基礎設施的規模效應和帶動作用,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上5個亮點,很多都是首次體現在政府紅頭文件中,同時也是業界積極推動的領域,體現出工信部在5G政策制定中的大膽創新和順應市場趨勢,同時也體現出國家對於5G發展的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