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甚至不識字的人,雖然說不上原因但也能說出哪副國畫或者書法的好?

厚德書畫藝術


文化程度不高或者不識字的人,並不代表他沒有一定的藝術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正象我們不是美食家,或者不是特級廚師,但我們仍然對美味佳餚也能說上個一二三,甚至有時候評判的也很精準到位。同時也與一個人的生活閱歷、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敏銳的觀察力和思考力息息相關。也正如當前的草根文化一樣,雖然沒有相當的文化程度和學歷,沒有進行過專業化系統化的學習培訓,照樣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比如一些草根歌手、平民畫家、剪紙版畫樂器等一些老藝人或非遺傳人,這些農民藝術家的藝術成就造詣很高,功力深厚,但他們有的也沒什麼文化,甚至也有的不認識字。


清風對飲當歌


說的就是我,初中沒有畢業外出打工,在一家古舊書店工作也就是打雜包裝,,學會了裝裱欣賞鑑定三十年,靠寫字畫畫可以養活自己,這是後天努力結果,當時不好好幹就會失業沒有飯吃,怕丟掉飯碗比人家都要多幹很多,冬天手腳凍的裂的口子買不起厚的好的棉衣,現在好了,衣食無憂,感謝當年自己吃的苦,


長安美髯公


可能有這種情況,至於“很多”我表示不信。

汪曾祺短篇小說《鑑賞家》講了一個類似知音美好的故事,說不識字的水果小販葉三能看得懂大畫家季匋民的畫,這個故事是有人物原型的,情節並不虛構。其中,季匋民即民國名畫家王陶民,我有幸收藏他一件蕙蘭圖,一直視為心愛之物。

正因為這種情況太個別、太難得了,汪曾祺才寫成小說,並且讓讀者產生感動。

現實情況是,沒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審美能力,很難做出合理的鑑賞,很難看出所謂好壞。

欣賞和鑑賞是兩個概念。欣賞是主觀的、任性的,俗話說喜歡就好,各有所愛,無論對錯;鑑賞則是系統的、客觀的,甚至存在廣泛傳承的通行標準,公認的專業語言。

所以,題主說的情況,不識字卻欣賞字畫的好壞,當然可以,這是主觀立場,每個人都有欣賞與否的權利。

但是,沒有幾個人真的能做到生而知之,欲專業,必學習。

比如,下圖作品,出自齊白石之手,齊白石自題“真有天然之趣”,你怎麼看?


芥藏山房


不請自答,但不好意思,我覺得題主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這種情況不存在的。

首先書法繪畫,什麼是較高水品,是筆墨功夫還是表達的意境,文化水平高低,是讀書多少,學歷高低,還是閱歷見識多寡,這裡面有很複雜的因素。

逢年過節,婚喪嫁娶,或者新房上樑時,寫個門對,畫個吉祥,討個彩頭,是這樣的書畫嗎。寫得好不好鄉親們都會有評判,但你要拿個舊碑古帖的寫法試試。畫畫也一樣,畫個時鮮蔬果,山水蟲魚,不識字的觀眾也能看懂甚至評說一二,一就是像不像,二就是很像或者很不像,假如你是在描寫心中悲涼,或者眼內欣喜,這像與不像重要嗎,題目中的評判人身份如何有加權倚重的因果嗎。

傳說,王羲之要給賣扇老婦扇面題字,告訴她扇子會更好買,老婦疑惑之。齊白石有次逢冬天大雪,拿一幅剛畫好的白菜和門口賣菜的大哥商量實物交換,結果被唾一臉,黯然自覺斯文掃地。不是說,賣扇老婦和買菜大哥欣賞水平低,或者不懂文化藝術的價值,這實際上是嚴重的信息不對等,也僅此而已。

所以,假如有不識字的老鄉說你的字好,或畫好,因此滿足,也不是不可以,皆大歡喜,也挺好的。


一個老豆


審美的確和文化程度無關。他是由人的視覺觀感和心裡認可程度緊密相連的。書畫作品本身就是作者對於美的追求的具體展示,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所以好的作品往往能獲得多數人的認可。中國的書畫藝術,歷經數千年發展演變,不斷的傳承與創新,形成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符號,歷久彌新,深植民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劉春和306726672


藝術欣賞和藝術創作一樣,是要靠天分的。

同時,藝術的表達也是首先訴諸感官而不是首先訴諸理性和知識的。

就像一個人的美醜,其評判無須知識文化。

從理論上說,藝術欣賞,是一種積極的、主動的審美再創造活動,欣賞的本身便是一種審美再創造,接受美學首先確立了欣賞者的中心地位。

美的創造、美和美的欣賞理論的建立,是以人類的情感和直覺為基礎的。

被外國詩歌權威、意象派詩歌領軍人物埃茲拉.龐德先生認定為“真正意義上的詩歌”的我國《詩經》,尤其是《詩經》裡的《風》,大多數作者是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

說到底,天分、直覺對於藝術創作和欣賞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蘇東坡說過,“天真爛漫是吾師”。



大悔憶智冰


有知識不一定有水平,相反無知識並不代表無水準,許多申遺項目傳承人就足以說明,他們文化程度不高但都在某些領域卻是巨匠!另外改革開放後書畫對大眾普及,以及我們傳統的春節都有書寫春聯、貼年畫和古代寺宇名剎都可接觸到書畫精品,只要出去走過一些地方的人均可對書畫能說上一二就不足為奇。



8914291520356山虎


文化程度不高只能說好或不好,文化程度高會從章法,結構.筆法……等方面歸納出道理,差異點就是:發現美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質因素[玫瑰]





滕旭然字天行


我說人有直覺,對藝術的感受、感覺,不一定經過訓練,您信不?

幾個月的嬰兒,聽見樂曲,小手會跟節拍揮舞,樂得什麼似的。幾歲的孩子,會跟著節拍“手舞足蹈”了。

他們的直覺,是音樂“令人舒服”吧。

美術的感染力雖然沒音樂那樣明顯,但是大家同樣看出“舒服順眼”和“彆扭不順眼”。

我忘了是哪位畫家(齊白石?)他畫了一副(蝦?)

正挑水走過的女僕,駐足端詳,竟忘了肩上的擔子。

我幾乎要把“天人感應”搬出來了。

除了為了表現“非同尋常”的主體,藝術都是順應自然,高度表現某種“美”。美,是和諧。人對和諧(順眼、順心)與否,是敏感的。


莘縣村民


人的審美觀感不是以人的文化程度高低有關的,應該是人生下來俱有的審美意識和標準的,一個人判斷事物的好壞,應該是憑直角主觀來判斷的,即使目不識丁的人也能判斷出事物的美與醜來,這就是主觀和直角,與文化程度,文化素養,文化高低無關。

例如,一個很美和一個很醜的人,站在100個沒多少文化的人面前,讓他們一個個去分辨,前提是這100個人腦細胞正常,他們就會100%同說那個醜的那個美的。這就是人的主觀和直角!容不得你辨解和懷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