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持證上崗”……當心!這類犯罪又雙叒升級

買的口罩好不容易到貨了,卻發現口罩變“口紗”,薄如蟬翼,一撕就爛。


“直播帶貨”“持證上崗”……當心!這類犯罪又雙叒升級

邊看直播邊“剁手”成為網購新方式,可網紅帶貨“翻車”不斷,更有人為了主播“知假買假”。


“直播帶貨”“持證上崗”……當心!這類犯罪又雙叒升級

打“老中醫”幌子,鼓吹治療奇效,拿著“劇本”套錢,葫蘆裡賣的還是假藥。


“直播帶貨”“持證上崗”……當心!這類犯罪又雙叒升級

面對這些亂象,近年來,廣州市檢察機關重拳出擊。2019年,廣州市檢察機關共批捕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128件304人,起訴

118件256人,涉案金額5700萬餘元人民幣。

經辦案分析,當前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呈現四大新趨勢 。

無證小作坊依然多,“持證上崗”為新業態

為逃避打擊,偽劣商品的製造和倉儲場所往往集中在城鄉結合部或農村等的出租房屋或倉庫,屬於無牌無證小作坊式生產。近年來,隨著打擊力度的加大以及商事登記制度的改革,一些犯罪分子為掩人耳目,轉而註冊正規公司、申請營業執照,以便“正大光明”製售偽劣商品。

➣如番禺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案件中,有25件利用正規公司名義製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為了使消費者更加信服,有的犯罪分子還主動去相關部門檢測商品並出示證書,甚至在添加非法物質後,仍主動向檢驗部門申請檢測質量。

➣如越秀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崔某清等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中,其所屬公司曾委託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對涉案咖啡進行檢測,以證實涉案產品為合格,但該檢驗報告只是一份咖啡成份的基本檢測,沒有對非法添加物進行檢測。


以假製假為常態,“以假亂真”為新表現

犯罪分子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往往使用劣質原材料製假。為應對消費者識假辯假能力的提高,一些製假手段越來越專業,有的採用激光專業打碼機、液壓機等高科技器械來提高包裝的真實性,有的採購相同或相近的原材料,企圖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如番禺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馬某玲等假冒註冊商標案,其所屬公司聘請專業技術人員為公司工程師,專職負責根據公司提供的化妝品樣本進行仿製並配製原料,生產假冒菲某小鋪、某芝等化妝品。

➣又如海珠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4起在涼茶中非法添加西藥案,犯罪分子會根據顧客需求,在罐裝好的涼茶中添加相應功效的西藥粉,以增加涼茶“療效”。


生活必需品仍是主角,“美容保健”為新寵兒

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生活必需品由於需求量大,一直是假冒偽劣商品的“重災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妝、減肥、豐胸、保健、壯陽等產品越來越受到青睞,不少消費者為了美貌和健康不惜“一擲千金”。

一些犯罪分子也瞄準了這塊“大蛋糕”,除了製售假冒偽劣的相關產品,還會冒充資深美容師和醫生,吹噓產品功效以哄騙顧客購買。

➣如天河區人民檢察院辦理的曾某群等74人詐騙、銷售偽劣產品案,曾某群等人設立“御某堂”中醫部門診後,冒充老中醫客服、老師等身份進行虛假問診,吹噓產品功效,進而欺騙顧客購買毫無功效的壯陽藥,涉案詐騙金額超600萬元人民幣。


網絡銷售已成主流,“直播帶貨”為新形式

如今網購已經成為人們的重要消費方式,而購物直播的形式由於互動率高、直觀性強、折扣力度大,成為走紅的銷售方式,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如某些購物平臺直播間每晚觀看人數高達上千萬,每款產品在幾秒鐘之內就能賣出幾萬乃至數十萬份。然而,隨著直播間的數量越來越多,銷售的產品類型魚龍混雜,網絡主播推薦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監管方面難以實現全面覆蓋,導致直播間假貨氾濫,也有一些消費者喜歡主播而“知假買假”。

“直播帶貨”“持證上崗”……當心!這類犯罪又雙叒升級

注意辨假,不貪便宜,理性購買 注重維權,發現線索 積極舉報,一起防範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犯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