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一日内坠毁两战机 飞行员一死一失踪


根据俄罗斯卫星社的报道,俄罗斯国防部25日发布消息称,一架苏-27战机在黑海上空坠毁。俄罗斯国防部指出,一架安-26飞机和一架米-8直升机组成的救援队以及一艘护卫舰和几艘民用船只已经前往搜救飞行员。

苏-27战机黑海坠毁 飞行员失踪

俄罗斯国防部发布的公告称,莫斯科时间3月25日20:10左右,一架在费奥多西亚50公里处黑海海域上空执行飞行任务的苏-27战机从雷达屏幕上消失。20:11,一个紧急无线电信标在被激活。国防部称,根据初步估计,飞机坠入海中。

由于天气条件恶劣,在行动区域寻找飞行员的工作变得复杂起来。目前在搜救区域没有发现坠机的飞行员信号。


俄罗斯一日内坠毁两战机 飞行员一死一失踪

苏-27战机


L-39轻型教练机坠毁 飞行员跳伞失败死亡


而在当天早些时候,一架L-39轻型教练机在克拉斯诺达尔地区(Krasnodar Region)的德米特里耶夫斯卡亚(Dmitrievskaya)居民点坠毁,导致飞行员死亡。


据俄罗斯塔斯社报道,俄罗斯国防部称:“3月25日,一架L-39 教练机在莫斯科时间16:00在克拉斯诺达尔地区进行例行训练时坠毁。”


报道称,这名飞行员是克拉斯诺达尔飞行学校的四年级学员,他在坠毁前试图将飞机飞离居民区,但最终因为高度不足,弹射失败,飞行员死亡。


俄罗斯一日内坠毁两战机 飞行员一死一失踪

L-39轻型教练机


苏-27战斗机是在前苏联时期由苏霍伊设计的单座、双发、全天候、重型战斗机。其北约代号为侧卫(Flanker)。

苏-27设计目的是为对抗1970年代美军发展的战斗机,主要假想敌是F-15。设计要求长程、重武装、及很高的操控灵活性。苏-27除了担任空优任务为主的机型之外,还有其他多种任务的衍生型。


“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


1987年9月13日,北约成员国挪威海军一架P-3B反潜巡逻机在巴伦支海中立水域对苏联军舰进行空中监视时候,遭遇一架奉命驱逐的苏-27侧卫战斗机(机身涂红色编号:36,当时北约并不知道这型飞机)。苏-27驾驶员做出了一个惊险动作驱赶北约P-3B:突然减速后,加速从P-3B机腹下方通过,它的垂尾尖端撞上了P-3B右边外侧引擎的螺旋桨叶片,损坏的桨叶中一条11厘米的碎片在强大的惯性下被甩出去击穿了P-3B机身,碎片像手术刀那样将P-3B右翼外侧的发动机割开一个大口子,导致P-3B机舱内失压,P-3B的飞行高度在一分钟内掉了3000多米,在坠海前的最后一刻才侥幸改平,勉强返航。这次事件就是作为最著名的苏军空中撞击战例载入史册的“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事件。


俄罗斯一日内坠毁两战机 飞行员一死一失踪

“巴伦支海手术刀”事件


惊世的“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1989年巴黎航展上,低速冲场的苏-27S猛然抬头,攻角达110度,以机尾朝前的姿态前进约1.5秒而后回到平飞状态,几乎没有高度变化。此动作酷似准备攻击前的眼镜蛇,被称作“眼镜蛇”机动,由于普加乔夫是第一位公开表演此动作的飞行员,且该动作带给航空界太大的震撼,因此又称“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眼镜蛇”机动是一种达超大攻角(超过90度)并回复原姿态的暂态高攻角机动,是在一系列极高攻角与临界条件试验后发展出的一种机动方法。首先将飞控系统调整至“直接操控模式”(即操纵讯号直接放大输出到控制面而不经电脑校正)并猛然拉杆,这时飞机会以至多每秒70度的角速度变化达90度攻角以上,在最大攻角附近时再猛然将驾驶杆前推,这时飞机会开始回复攻角,当攻角达10至15度时再次拉杆同时增加推力并将飞控系统调至正常工作状态,以避免达到负攻角。整个过程费时5至7秒,在第2或3秒达到最大攻角并维持约1至1.5秒。


俄罗斯一日内坠毁两战机 飞行员一死一失踪

“普加乔夫眼镜蛇”机动


“眼镜蛇”机动在近距空战中不但可以作为进攻的战术手段,而且可以作为有效防御的战术手段。


实际近距空战中,当飞机在蛇形转弯或盘旋等机动过程中发现后方距离较近的敌机时,适时使用“眼镜蛇”机动快速减速,可使敌机“冲到”前方,使飞机处于有利的攻击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