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书画市场为何在宋朝大放异彩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书画市场为何在宋朝大放异彩

“吾中华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

陈寅恪先生这句话的就是宋朝盛世繁华的佐证,谈及宋朝,我会想到御街打马,烟柳画桥,参差十万人家。正是因为宋朝的繁荣使得宋朝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巅峰时代,文学、艺术、哲学可谓是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书画艺术更是促进了宋朝书画市场的持续繁荣。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书画市场为何在宋朝大放异彩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书画市场为何在宋朝大放异彩

宋朝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为书画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商品经济的发达使得宋朝书画市场发展迅速

赵匡胤发动兵变推翻后周政权后,建立了宋朝,为了防止武人掌权,宋朝采取了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这也使得文人士大夫在宋朝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们的言论相对自由,各民族经济文化相对自由,且与邻国的贸易频繁,战争也很少。

三大发明在宋朝得到了推广与应用,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加上宋朝兴修水利,推崇与外国贸易,皇帝与多国外交甚好。

特别是高丽国王与宋代皇帝对书画艺术都充满了热爱,两国也会相互学习艺术技法,高丽也会通过购买宋代的名人名画去供画师们欣赏从而也促进了书画之间的贸易往来。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书画市场为何在宋朝大放异彩

人们处在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中,而宋朝不仅重视农业的发展,实行制度,奖励农耕,使国家农作物的产量与当代相比翻了倍,除此之外,两宋不再坚守着前人“重农抑商”的观念,鼓励百姓从繁重的农活中解放出来。

其实在宋朝初期,交易被严格的控制,如果人们私自炼盐超过三斤就会被处死,私自贩盐达到十斤会被处死,甚至个人贩酒也是犯法的,国家当时对盐、酒和茶进行了垄断。

直至宋真宗才算是贸易得到了很大放宽,国家通过设立“商税院”,相当于把交易交给了百姓来做,国家负责进行税收。

由于宋朝初期还是使用铜钱,携带十分不便,对于一些类似土地交易的大买卖,国家设立了“便钱务”,将钱兑换成证券交易更加方便。

对于书画作品的交易也是如此,“交子”的出现不仅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也让书画交易更为便利。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书画市场为何在宋朝大放异彩

在农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发展后,手工业等也不再被限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有利于书画交易的繁荣。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书画市场为何在宋朝大放异彩

宋朝文化昌盛,自由的艺术环境促进了艺术家的艺术发展,从而推动了书画市场的发展

宋代文化昌盛是大家都认可的,在宋朝迎来了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巅峰时刻,良好的人文环境给书画艺术提供了创作和买卖的空间。

在书法上,宋代出现了苏轼、黄庭坚等书法大家,在绘画领域更是形成了“神逸之争”与“形神之辨”两种思辨模式。

在宋代,“寒门出贵子”已经不再是梦,通过对科举制度的不断改进,考生们一视同仁,不看门第,只看文章一较高下。

翰林图画院中那些优秀的画师正是通过科举中的“画学”进行层层选拔的,宋徽宗把书画者的地位大大提高,他允许书画院里的画师可佩戴与其他文官规制相同的鱼带,鱼带是地位的象征,这么做也相当于取消了曾经“凡以艺进者不得配鱼”的规定。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书画市场为何在宋朝大放异彩

宋朝皇帝也是多爱书画,加上“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文人阶层地位得到提高,他们以吟诗作画为乐趣,加上闲暇时间也很多,也会参与绘画休闲的活动,但作品一般都是以礼物互赠给了好友,不做售卖,当然好的作品后来也会流入到交易市场中。

书法作品的生产相对简单,因为上至皇家下至官吏、士大夫以及民间靠此为生的低阶层,只要你的书法水平高,就会以各种方式进行买卖交易。

绘画比书法在民间有着更大的利益,所以宋朝当时还存在一个很大规模,以民间画工为主体,及创作与出售为一体的职业画师。

他们以拥画和出售画作为生,虽然绘画消费水平高,但是竞争也很激烈,所以他们的创作题材多是为了契合市场需求,作品是纯粹的为了书画市场的交易而创作。

在宋代民间宗教活动十分广阔,几乎覆盖了江南主要地区,所以“鬼神像”在民间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书画市场为何在宋朝大放异彩

江南人郝处原来是一位商人,喜欢画画,为了学画倾家荡产,后来成为了专画鬼神的名家。而《图画见闻志》中记载的五十三位画家中,几乎人人都擅长“佛道鬼神”。

除此之外,在民间畅销的还有年画,临近过年,集市都会印卖桃符、钟馗、门神等等,在宋代王安石的诗中更是能体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服务于皇室贵族的宫廷画师的画作风格被称作院体画,不进入市场,直接受统治者影响,创作内容并不自由,多是工笔重彩花鸟画。

文人士大夫创作的画作则被成为文人画,宋代文人阶层地位本来就不低,所以他们不需要用画作来换取金钱为生,甚至以此为耻。他们“能文而不求举,善画而不求售,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而已”,也正是这种闲雅逸趣,使得他们的作品功底是普通画家们所达不到的。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书画市场为何在宋朝大放异彩

宋朝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专门的书画交易场所和清晰的交易模式也使得书画市场在宋代逐渐成熟,并具有规模

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宋朝对“坊”、“市”的分离,人民可以在街边开店,不再像唐代那样严格区分居住地与商业区,茶馆、酒楼更是文人娱乐活动的常驻之地。

文人们聚于此地,喝茶吃点心,听曲赏舞,对于这种文人经常聚集的地方,在内部装饰方面也会更加偏向于营造浓郁的文人气息,名人字画也更是常见。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书画市场为何在宋朝大放异彩

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大城市的人口高度集中,市民阶层逐渐壮大,这让大城市得以迅速发展。

所以在宋朝夜市就已经相当繁华了,人们的夜间出行不再受到限制,虽然没有现代的灯红酒绿,也不要小瞧了宋朝人的熬夜能力。

正如《梦粱录》记载:

“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

在中国历史上,取消禁夜令最彻底的莫过于是宋朝,开封和杭州就是不夜城,在没有营业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下 ,可以说是夜市还没结束,早市就开始了。

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你可以看到市民忙碌,车马喧嚣,店舍吆喝,建筑多样,简直热闹非凡。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书画市场为何在宋朝大放异彩

在宋代之前是没有固定的摊位来进行书画交易的,但在《清明上河图》中仔细看你就会发现,画中已经展现出来售卖字画、绢扇的摊位。

可见,在宋代已经出现了固定的交易场所。宋代的“农商并至”,商品经济的发达,也促使了宋代城市中店铺贸易的繁荣。

北宋时期的东京城和南宋的临安算得上是当时书画流通的中心,店铺围绕着皇宫而建,店铺种类的多样也足以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

集市贸易是另一种重要的形式,瓦市的形成为书画市场的兴盛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每年二月初八举办的庙会让艺术家亲自去买卖交易成为了平常,相国寺在每月十五号也会给百姓们提供一个交易场所,参加人数非常之多,交易种类各式各样,而且书画交易通常都是大买卖。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书画市场为何在宋朝大放异彩

由此也可以侧面反映出宋朝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也日益增多,而书画市场的交易也提高了民众的消费和审美。

书画的交易模式除了有固定的集市、固定的时间和地点,明确的行价标准外,还分为销售、寄售、质卖这三种交易手段。

销售就是艺术家自己直接去买卖自己的作品,寄售相当于委托给另一个人来帮忙去交易书画,而质卖就有抵押的意思,体现出了书画的经济价值。

所以,书画进入市场虽然在魏晋就已经有记载,但是真正出具规模还是在宋代。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书画市场为何在宋朝大放异彩

宋朝书画市场让书画艺术迎来了繁荣时期,为后代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它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宋朝的书画市场跟以往的交易模式相比是一个质的飞跃,书画市场的繁荣给书画艺术也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宋朝更是掀起了一阵“收藏”风气。

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百姓们更加追求生活的品质,盛行奢侈之风,商人阶层的兴起,市民阶层的出现,加上民间艺术氛围的浓重引发了不同阶层收藏书画的风气。

宋朝当时书画艺术的价格十分高,可以用“一字千金”来形容,宋高宗都是“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所以对富商们来说,书画作品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他们常会重金购得名作用以收藏。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书画市场为何在宋朝大放异彩

安逸的生活环境也增添了市民们的审美情趣,充满生活气息的画作、平民化的流行趋势也让书画受到了市民们的喜爱,店铺中也常会挂有字画来吸引消费者。

书画市场的巨额利益也让这个行业的队伍在慢慢壮大,很多商人弃商从艺,农民也纷纷跻身其中,人们的思想得到了提升,人数的增多也使交易市场越来越活跃,国家的经济也日益繁荣。

宋朝的书画市场重心主要在书画流通上,到了明清时期,重心转移到了生产环节,书画家们也逐渐涉足市场,他们之间又相互融合,书画市场有了一些突破。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书画市场的发展面貌相比古时要复杂很多,交易市场也变成了拍卖会、画廊等形式,但本质规律还是相似的,也希望能通过对宋朝书画市场的借鉴与反思,使我国的艺术市场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宋代书画市场研究》、《梦粱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