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大温电影:最新最全最快的蓝光画质网


华语新片又来了。


这么久看不到你们,其实,还真的有点想看了。


这个上个周末的晚上,我们等来了大鹏主演的喜剧片《大赢家》。


喜闻乐见的是,这回还是没花钱。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这次大鹏的合作对象是导演于淼,也就是之前《来电狂响》的导演。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和《来电狂响》一样,《大赢家》同样是一部改编作品。


不过,不同于前作选择了一部无比热门的意大利电影,因此而自带IP光环与热度;这一次他们恰恰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一部超级冷门的作品。


影片改编自一部日本小说,都井邦彦的《游戏永无结束时》。


1991年日本率先将这部小说搬上银幕,虽然由本木雅弘和石桥莲司主演,但还是冷门到“连字幕都没有”(导演于淼语)。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为什么会选择一部这么“冷”的作品?


毫无疑问,是因为它有个足够好的故事。


并且,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大赢家》讲述了一位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银行职员,在银行抢劫演习中扮演“劫匪”。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同事们都只想糊弄过去早点回家,但他却因为太过认真,而让这场演习被无限拉长,又闹出来一系列意外。


真“犯罪”与假“抢劫”,玩票的现实与逼真的荒谬,共同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喜剧张力。


这位极其认真的“轴人”严谨就由大鹏扮演。


这几年来,大鹏在大银幕上扮演了形形色色的诸多“小人物”。有喜剧的,有边缘的,也有悲情的。但毫无疑问,“严谨”依然是他完全没有尝试过的类型。


他是认真的,是拧巴的;一个憨厚的老实人,努力地绷着脸,想要扮演“穷凶极恶”,却又不断被旁人“嘲讽”。喜剧感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其他的演员也很出色。既有大鹏在《受益人》中的黄金搭档,柳岩和张子贤。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之前在《受益人》的时候,我们就提到过,张子贤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好演员。


在《大赢家》里,他扮演最早“牺牲”的警察。


有时候是无奈倒地的“尸体”。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有时候是插科打诨的专业“解说员”。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他的表演依然非常抢眼。


于淼在《来电狂响》中的“前同事”,田雨和代乐乐也出演了本片。


两位一改在前作中的隐忍和不动声色,这次一个是气急败坏的银行行长,另一位则化身见色起意的女职员。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德云社的演员孟鹤堂是爱耍小聪明的大堂经理。


很难相信他是首次触电,表演相当自然和松弛。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另外,还有一个意外惊喜……


没错,腾格尔和许娣也特别出演了本片,扮演“严谨”的父母。


群众们纷纷表示,一看到腾格尔老师站在那里,就以为他要开始唱《隐形的翅膀》。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集结了这么一班人,基本上你也可以想象出,这部电影会有多好玩了。


是的,作为一部喜剧,不得不说,《大赢家》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确实是很好笑啊!对于疫情在家的观众来说,没什么比合家欢喜剧更提神醒脑了。


令人意外的是,其中的不少笑点是很辛辣的,并不是只是无脑尬笑。


例如大家都津津乐道的“俯卧撑”梗。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代乐乐的“让领导先死”。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以及田雨一声怒吼“警察同志都还饿着肚子呢,你们居然点火锅”。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实际上,这正是这部影片的巧妙之处。


影片的各种笑点和玩梗,都始终在“真”与“假”上做文章。


“抢银行”只是一次逢场作戏,这让整个故事都有了一个“安全”的大框架;在此之下,严谨的抢银行思路、他与警察的过招,都是可行和真实的。


但与此同时,他的同事们又在不停地吐槽,“这就是假的啊?你一个人干嘛演得这么起劲?”——就好像电影里的人肉弹幕机一样,他们又在不断地消解那种严肃。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挂着牌子的“人质”,就好像演技车祸的群众演员


因此,相比于真实的犯罪题材影片,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反而更放得开。


——因为,这些都是“假”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本身就充满了黑色幽默感。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进门先挂号的抢劫犯


当然,影片中也有不少只有你知我知的本土化冷笑话。


例如,“朝阳群众”的威力。


严谨还在为“抢银行”踩点的时候,机智的朝阳大妈已经看透了一切。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著名主持人孟非则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吃瓜不断的现场记者。


人还没到场,“热搜”“通稿”都安排上了。自黑也是玩得飞起。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好吧,就不剧透太多了。更多出其不意的笑点,还是等大家自己去挖掘吧。


当然,在类型上,《大赢家》不仅是一部荒诞喜剧,还有一些很有趣的元素,例如密闭空间和群戏。


这一点和导演的前作《来电狂响》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但我们都能从中看到导演的进步。


先从「密闭空间」说起。


和大部分的真·银行抢劫电影一样,《大赢家》在大部分时候,场景都局限在同一个小小营业厅大堂。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几排铁椅子,一个防盗门,甚至于时下最流行的智能客服机器人。


这些生活中耳熟能详的道具,都被巧妙地安插进了电影里,并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意想不到的“笑”果。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表情包过于丰富


另一方面,越是单调的场景,往往就越考验导演对剧情和节奏的把控能力。


而《大赢家》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剧情够紧凑。


影片基本没什么太多拖泥带水的多余内容,主线一直集中在“抢劫演习”上。每一次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点,也都是双方的斗智斗勇。


这就给予了观众足够的兴奋点。


不仅如此,影片到最后,还巧妙地做了一些反转和颠覆。


大概也就是,我以为你在搞笑,你却突然烧起脑来的感觉吧?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这充分说明了剧本有多扎实。而有一个成功的剧本,这部电影想不好看都很难了。


接下来再说说「群戏」。


在这个故事里,“劫匪”、警察和蠢蠢欲动的人质,展开了三方拉锯战。


假“劫匪”严谨的对手,不仅仅是与自己斗智斗勇的警察。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同样还有他自己的同僚——他需要让他们“相信”这场演习;让他们配合自己,“扮演”人质。虽然这些人大多嗤之以鼻,只想快点下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而这一切又都在这个小小的营业厅里碰撞、发酵和爆发。这正是群戏的好看之处。


最后,还是要谈谈这部电影在原著基础上的「本土化改编」。


在其他人眼里,严谨又犟又爱较真,简直是个十足格格不入的“怪咖”。


当我们了解到原著是一本日本小说时,立刻就会理解这样一个人设。


这是很符合日本人中二、热血、甚至于强迫症的个性的。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嫁接到中国的土壤上,如何能让国内的观众也与这样一名性格很极端的男主角共情呢?


这就要看导演的功力了。而他所做的,首先是进一步丰富了严谨的人设,让他显得更加可信。


例如,他参过军。


结合“军人”的天性、战斗力和智商,这一切立刻变得可信多了。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同时,他也来自一个爱较真的家庭。


当后期,警方按照流程,将他的家人请过来,试图打感情牌劝他“投降”时,他的父母都没有按常理出牌,反而对着喇叭大喊:


“你一定要坚持到底!!”


虽然这一段主要是为了搞笑,但也侧面反映出,家风如此,难怪养出了这样一个傻儿子。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对于观众来说,观影的视角和立场同样是在不断转换的。


在看影片的前半部分时,严谨只是个一意孤行的“傻子”。


和他的银行同事一样,观众们也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只想看他能怎么导演这出闹剧,制造更多的笑话。


但随着剧情发展,你会发现,闹剧归闹剧,严谨的胜利却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在与警方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他居然每次都能抢占先机。


原来,他虽然傻,但是却不笨。这个人物的可爱之处就体现出来了。


而这时候,其母再恰到好处地曝光了自己儿子的“身价”:聪明,学东西快,参过军,经济学硕士,家里还有两套学区房。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观众都震惊了:天哪,这是什么大男主剧本!简直是平民英雄!


只是,这位平民英雄的敌人当然不是警方。


虽然他看似扮演了“反派”的角色,但他的胜利,却是较真者的胜利。


或者说,这是一个小人物试图对这个世俗又形式主义的世界做出的反抗。


老实说,在这样一个强调「认真你就输了」「人间不值得」的年代,很少会再看到有电影歌颂「老实人的胜利」。


尤其是在喜剧片的范畴里,几乎大部分都是在消解生活中的严肃、都在劝你做人别太认真。


但《大赢家》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这当然是很“燃”的。

这部“伪·犯罪片”的尺度真放得开,开年第一「本土化改编」喜剧

我们似乎进入了一个一切都可以变成段子的时代。人人都在越来越“丧”、越来越“佛系”,葛优瘫就是人生的最大追求。


还有谁会想要改变自己吗?还有谁会想到创造价值吗?


甚至于,还有谁会觉得,“改变人生”“创造价值”是值得歌颂的词吗?


我相信,严谨还是会这样觉得的。


或许像他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成为社会的主流,但正如影片中所说的那样,“一百个人里一个这样的人都没有,也不行。”


而他的故事也再一次告诉我们,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但只要一直“较真”下去,一定能看到也会看到故事「反转」的那一章。


小人物的挣扎是值得书写的,小人物的坚持更是难能可贵的。


小人物也可以是“大赢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