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单枪匹马于当阳桥上喝退曹兵,曹操仓皇撤退,冠簪尽落,是真害怕张飞吗?

原度拾趣


不是,是因为罗贯中想要表现出张飞的勇猛,笔随意走,故而来了这么一段描写。在“张飞当阳桥上喝退曹兵”这段故事里,张飞是主角,是要被突出的角色,曹操很惨,在这一段里,只是个配角,于是必须胆小怯弱,必须真害怕,不然如何体现张飞的气势?至于曹操身边的许褚、夏侯兄弟、张辽、徐晃等猛将更是连出场机会都没有,好像曹操身边都只带了一群胆小的绵羊一样。


烽火野史


楼上看的是罗版三国。

这完全是一种文笔修饰,就像今天武侠小说,一人杀进皇宫又杀出一样,就是罗大对张飞武力的渲染。

前文中,关羽在许昌时曾对曹操说:吾三弟翼德可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呼应。

再细看当时的背景,曹操在长坂坡追上刘备,可以想到当时交战的情况肯定是一片混战。

刘备弃民而走,曹操能派出的追兵肯定是骑兵。

步兵不说追不追得上,刘备也是有部队的,步兵对步兵,那完全是没个几个时辰别想分出胜负。

当时的情况从赵云在曹军中杀个七进七出,就能看到战场的混乱及战况,那完全就是不分敌我,谁的武力强谁活下来。

等曹操追到当阳桥上时,赵云都从魏军中七进七出了,曹操收拢了人马,刘备没收拢人马吗?

尤其是大将张飞在此,关羽不知所踪。

不要高估古人信息的传递速度,再加上曹操追击刘备已有几日,根本就没有任何消息。

鬼知道关羽在不在附近?

而且曹操此时的兵马绝对没有电视上表现出来的那么多,怎么可能几十万大军齐整的追上来,步兵又怎么可能追的上骑兵?

这又是文笔修饰,渲染气氛,突出人物。

再加上张飞不是傻乎乎的站在桥上,还是让骑兵骑马挂着树枝来回奔驰。

这场景眼不眼熟?

恭喜你猜对了,曹操走华容道时,有没有这意境?三次反转,三次空城计吓得曹操乖乖入伏。

后期的空城计,是不是也跟这很像?

罗大大,这是逮着空城计不要钱的使啊!

再加上曹操多疑的性格,当时肯定自动脑补诸葛亮在附近埋了伏兵,张飞单挑是为了拖延时间。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已经烧的曹操有阴影了。

再看看附近的景色,有没有一种感觉?

此地危险,留不得啊!

用杯弓蛇影,来形容此刻的曹操,再精准没有。

在此刻曹操的眼中,张飞不是张飞,是诸葛亮、关羽、刘备、刘琦、赵云等一众人,曹操身边又无战将,只能先退。

反正战略已达到,没必要冒险。


绣衣老王


当时曹操不了解飞,只是听关羽对他说过.我三弟十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入探囊取物耳,又见张飞挺丈八长矛,豹眼环睁,声若轰雷,威风凛凛,怕无人能敌,被取了首级,故急令退兵。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如果从罗贯中《三国演义》来说的话,曹操是真的怕张飞,我从小说的角度给你分析一下。

1、当时是赵云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个七进七出,张飞为了接应赵云,在当阳桥前等着赵云。

2、曹操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胆小疑心重的人,

3、曹操怕张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关羽,关羽在白马坡斩颜良的时候,曹操夸关羽厉害,关羽说我不行,我有个结拜三弟比我厉害的多了,他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反掌观文。当时曹操很多战将都打不过颜良,关羽提刀上去一个回合就把颜良给斩了,曹操心想关羽这么厉害,他三弟比他还厉害。

4、张飞长相太吓人,借相声贯口里介绍张飞的一段“张飞豹头环眼,面如润铁,黑中透亮,良中透黑,海下扎里扎煞一部黑钢髯,犹如钢针,恰似铁线,头戴镔铁盔,二龙斗宝朱缨飘洒,上嵌八宝,云、罗、伞、盖、花、罐、鱼、长,身穿大叶连环甲,内衬灶龙袍,足蹬虎头战靴,胯下马万里烟云兽,掌中丈八蛇矛”,

用现代话说:一个身高193cm黑不溜秋,头跟个豹子似的,眼睛很大,满脸胡子拉碴,穿着黑衣服,骑着黑马,手里拿着一个4.5米长蛇舌头形的兵器的人,

先不说曹操害怕是不是真的,真有这么一个人站在你对面,看见你带着七八十万军队过来了不害怕,嚷嚷着给决斗,关键是一个很牛X的人说比他还厉害,还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你说你害怕不害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