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屏都是14岁男孩跳楼的新闻,作为妈妈该如何教育孩子?

不忆过往999


看了问题,刻意去查了这个新闻。

前天,济南某小区一名14岁的初二孩子,撒下多张纸条后,从21楼跳下。原因暂时不明。家长崩溃大哭。

这则新闻,让我联想到了今年11月份的一则新闻,同样14岁,同样是跳楼。

这则新闻,让我联想到了去年的一则新闻,同样14岁,同样是跳楼。

再随便上网一搜,2014年,还是14岁的孩子,因为作业太多,选择跳楼轻生。

为什么都是14岁?为什么14岁的年纪会让孩子变得如此脆弱?

有人可能认为,这仅仅是巧合。

但这绝非巧合。

因为十四岁左右,初中阶段,正是孩子身心变化最剧烈,叛逆期现象最明显,情绪波动起伏最大的一个年龄段,如果家庭、学校处理不好孩子遇到的问题,最容易引发孩子的极端行为。

君山作为一名初中老师,就常听说初中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敢管了,动不动寻死觅活。”

这句话,小学里、高中里偶尔能听到,初中里,是最常听到的。

所以,个人认为,要论管理学生的危险系数,初中老师应该是最大的吧。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

回到今天的问题上,作为妈妈,应该如何教育孩子?

应该起码包含如下几点:

1、在学业上。

首先是学业上。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学业上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原来2门课,勉强加上英语,是3门课,孩子已经有点学得透支了,到了中学,一下子增加到5门课,而且门门是主课,还有了升学压力,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讲,在初一阶段,短时间内不适应是特别正常的事情。

反映到成绩上,小学的时候拿满分、拿优秀都是平常的事,但是到中学里,对很多人来讲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了。

我就遇到过很多家长,不去了解这种变化。看到孩子分数上没有小学高,就对孩子冷嘲热讽、自己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这无形中,又给本来初入中学在学习上很不适应的孩子增加了心理上的负担。

所以,家长在学业方面教育孩子时,应该先了解一下中学阶段的情况,更客观的去评价自己孩子的学业成绩,帮助他平稳度过这个艰难的适应期。

2、在情感问题上。

初中阶段,尤其是女生,情感方面的想法开始萌芽了。对某某人有好感、和某些人走得近,给人写写带有好感的话,这些都是时有发生的事情。

家长不能将这些提早归类为早恋!

我个人认为,这些事情,即使你没有了解到,它们也在正常发生。它们只是出现在孩子身上的正常现象。并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但是,我们的家长一旦发现了这些苗头,却特别容易大惊小怪,旁敲侧击、逼问、翻看日记、偷偷潜伏到孩子的QQ群、向老师告状等等,各种棒打鸳鸯的手段层出不穷。视这种行为为早恋、为洪水猛兽。

其实呢,心理学上有,“禁果效应”,你打得越厉害,孩子们爱得越深,最后一气之下,给你走个极端,让你后悔莫及。

现实中,很多初中生离家出走、自残行为、厌学等,其实都是与家长错误对待孩子得情感问题所引起的。

因此,我认为,在对待孩子情感问题上,家长应该这样去教育:

  • A、观察为主,如果孩子没有越轨,你就不要说破,让孩子保留这样一份美好的感觉。大部分状况下,如果不说破,孩子也不会去干“破罐子破摔”的事情;

  • B、如果情况恶化,影响到了学习。那么,坐下来和孩子好好谈一谈这个问题。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用一些身边的经历,告诉孩子,妈妈理解你的心情、感受。在拉近距离后,在和孩子讲,“感情上的事情,将来可以由你自己做主,但是,前提是,你要担负的起这份责任。在学校里,我们还建议老师给孩子们看一看“早熟”这部电影,感受一下偷食禁果,但是却无力承担责任的后果。

3、在交流方式上。

和初中孩子的交流,家长一定要改变观念。原来小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当自己的是孩子的权威,可以说一不二,孩子执行就行。但是,到了中学阶段,你会明显感觉到,孩子和你讲的话少了,你们沟通交流的机会也少了,他们更加不会给你说一不二的机会了。

我所接触的初中家长,无一例外不和我讲,“我说的话,他一点也不听,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这就是由这个时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

他们不喜欢权威、他们排斥权威。所以,和这个事情的孩子沟通,我们应该摒弃我们权威的形象,尽量通过平等的形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比如,这个时候的妈妈,说话应该更像一个“大姐姐”,是建议,而不是命令,是闺蜜之间的好,而不是上下级之间的严。

我常和家长们举例这种关系是一种什么感觉。你想象一下,你们单位来了一个年轻人,领导分配他到你的手下,让你指导他,你耐心的讲解业务上的知识,他犯错了,你会开个玩笑化解矛盾。对了,就是这个感觉,你用在你初中阶段的孩子身上,那就没问题了。

结语:

初中阶段,是孩子人生当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非常关键,也非常让人煎熬。这种煎熬包括孩子自己,同时也包括孩子的家长们。家长们常常发出感慨,“这个阶段的孩子,我应该如何去沟通?”

今天,君山讲的内容,希望对有这些疑问的家长能有所帮助。


君山老师


12月26日凌晨,山东14岁少年从21楼一跃而下,当场身亡。当时消防员和民警曾试图劝阻,但是依旧没能阻止。

最近让人难过的消息真的是一件接一件,朋友所在的小区,读高一的一名男孩跳楼,亲戚的一个同事的孩子,初三的一名男孩,跳楼。高中同学是一名数学老师,所代课的班级,六年级的一个孩子告诉她:“老师,活着好没劲啊,我现在学习,纯粹是为了我爸妈,好想去死。”

那些与男孩子有关的数据。

一项关于“青少年与抑郁症”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杀未遂的青春期女孩和男孩的比例是2:1,但是青春期男孩的死亡案例更多:在15-19岁的青少年中,平均每年有1890例自杀事件,其中有1625人是男孩。最近的统计数据表明,在10-14岁的青少年中,每年有330例自杀事件,其中253例是男孩。

在儿童期和青春期的任何一个转折点上,男孩的自杀率都远远超过女孩的。

这也意味着:男孩在情绪恢复能力上,相比较女孩来讲较弱,这一特点,让他们更有可能走极端。

教育男孩的过程中,妈妈要注意点地方:

1 男孩敏感、容易受伤。

每个男孩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感情也是丰富的,男孩敏感、容易受伤,但是我们的文化,很多人认为男孩有悲伤等负面情绪就是懦弱的表现。父母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孩子示范情感的联结与共情,倾听孩子的感受而不妄加评判,了解孩子的面临的问题而不指手画脚,引导孩子敞开心扉。

2 做情绪稳定、心态健康的父母。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暴力猛于虎。

武志红曾经谈到,在中国,你想体验做皇帝的感觉很简单,生个孩子就可以了,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想剥削就剥削,然后道德舆论和文化都会认为,父母怎么做都是爱你的。这纯粹是胡扯。

除了对孩子打骂以外,还有一种情况,道德欠债感来控制孩子。

之前有一部电视剧《小欢喜》里面的陶虹饰演的宋倩,像极了生活中的很多父母,表面温柔淡定但是内心却非常焦虑,看似是在和孩子沟通,实际上控制欲极强。用自己的牺牲感来给孩子无形中施加更多的压力。而孩子乖巧的背后,其实是长期的压抑,最终情绪积攒太多,不是爆发就是扭曲。

3 正向看待青春期叛逆。

孩子长大了,想独立,想自己做主,想获得自由,叛逆只是告诉父母,应改适当的调整期望值了。

孩子容易出现叛逆的情况:

(1)父母太强势。

(2)包办型父母。非常温和的要为孩子做很多事,但是件件都不让孩子做。

(3)过度焦虑的父母。让孩子感受到不信任。

(4)期望过高的父母。

如何缓解青春期叛逆呢?

(1)在言语上不要攻击孩子,不要批判孩子的人格。

(2)不要说羞辱孩子的话。

(3)学会放手。

总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时的生活,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沟通的前提,一定是学会尊重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适时调整育儿方针。


乔治和妈咪


看到14岁男孩跳楼的新闻真让人痛心,从教17年发生在我身边的学生自杀事件已有两起,还都是我带过的学生,想起就让人害怕。

第一起是班上一留守孩子,父母均在外打工,事情的起因是:孩子在宿舍玩手机被老师抓住,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学校给了记过处分,并让其爷爷领回反省,没想到孩子在家中跳水库自尽。第二起是一男生失恋非常痛苦,(以前就曾用刀子划破胳膊自残),跳楼自尽了。



他们都还是十几岁的孩子,可是却为了一点点小事想不开,而早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死值得老师和父母们反思,我们怎么才能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呢?

1、多与孩子交流,发现有什么异常应及时进行开导。其实孩子在自杀前都会有一些异常的表现,如: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睡不着觉等表现,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劝导就可以避免一些恶性事件的发生。


2、教育孩子要珍爱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一了些鸡毛蒜皮的事而丢掉生命,死的毫无意义,而且你现在不是一个人活着,你还有父母,她们含辛茹苦的把你养大,你为她们着想过吗?你这一跳倒是轻松,却让父母留下了永远的痛,你这样做不是太自私了吗?

3、教育孩子遇事要有宽广的胸怀,要能容人、容事,这才是做大事者应有的品质。如果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郁郁寡欢,就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4、适当的挫折教育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学生很少听到有自杀的,因为那时家里孩子多,家里穷,都是从艰难困苦中长大的,这让他们面对挫折时能够勇敢去克服而不是逃避,现在的独生子女正缺少了这些挫折教育。


教育黄金眼


看到这个问题,26日清晨,14岁的少年,从21楼一跃而下,事情发生在山东济南,说实话,离我很近。作为山东人,非常理解现在的初、高中孩子,很想说一句,山东的孩子太辛苦了。思绪不禁回到几年前,那个悲伤的傍晚,也是初中生,发生在我身边痛心的事。


心痛的例子

“爷爷、爷爷、爷爷”,初中的小朋(化名)声嘶力竭的喊了几声爷爷,从五楼一跃而下......

小朋的父母双职工,平时工作很忙,爷爷奶奶身体挺好,小时候小朋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上了初中,父母为孩子更好的学习,将小朋接到身边来。父亲常年出差,母亲一个人带着他。

估计大伙都有所耳闻,山东省人多,高考竞争激烈,比外省的孩子要多考100多分才能上同等的大学,家长从小学开始注重孩子的教育,初中开始孩子的学习压力就很大了。

那次,小朋月考没考好,妈妈因成绩和学习态度批评了小朋,俩人因学习打了一架,母亲批评完孩子独自下了楼。

大约半小时,对面楼的阿姨听到几声高喊“爷爷、爷爷”,声音有些不对,阿姨以为谁家老人出啥事,循声望去,眼前一闪,没看清楚。

还是楼下的邻居发现,是五楼的孩子跳了下来。打120,联系父母,等母亲赶回来,看到的是孩子用这种惨烈的方式和母亲抗争。孩子的一时冲动,留给家人却是一生的悲痛。

后来小朋爸妈搬离了小区,多年后邻居们提起孩子,都很心痛。

想起孩子跳楼前那几句撕心裂肺的“爷爷”,若是父母从小和孩子在一起,有好的情感联结;若是刚开始碰到学习难题父母能及时开导,帮孩子建立自信;若是初中孩子心理变化时,父母多些理解和关爱,转变下教育方式,我想都不会出现今天这惨烈的情况。

思绪回到如今,同样10多岁的孩子,悲痛的例子。不由得反思,初中的孩子到底要如何教育?


初中生孩子的心理特征

小学时,我们说什么孩子听什么,可到了初中,父母会发现,初中的孩子变了,难管了,我们说啥都不听,常和父母唱反调,我们越管,孩子越反抗,孩子这是怎么了?

其实,初中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独立,厌烦父母的控制与说教。性格上彰显独立,但大脑未发育完善。

这是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大脑里负责冲动控制的脑区——前额叶未完全发育成熟,冲动控制能力不足,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多危险和冲动的行为。前额叶要在他们21、22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了解了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就会有的放矢的来教育孩子,对此给些建议。


初中生父母如何引导教育

1、改变教育方式,不说,多做,委婉沟通。

初中孩子最厌烦父母的唠叨,所以孩子12岁上初中后,父母闭紧嘴吧,转变教育方式,多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沟通,征求孩子意见,尊重孩子,有啥想法,尽量委婉的和孩子表达。

2、和孩子建立共同话题,让他们主动和我们说。

初中的孩子不喜欢和父母交流,更喜欢和朋友在一起。此时,我们不能强硬的要求孩子和我们说, 可以聪明的变换下方式,先和孩子打成一片。

比如一位朋友为了解7年级女儿的想法,先了解孩子们在看什么电视或小说,她找来从头看,和孩子有了话聊;再询问女儿和同学喜欢的明星,也了解他的事迹,再和孩子说,对小说或电视里的不对的地方进行正面的引导。只有先和孩子建立了共同话题,他们才会放开心胸和我们说想法。

3、帮孩子释放压力。

平时因我们不理解孩子,有时会说孩子,虽然他们不说,但心理都会有些想法,一段时间可以帮孩子释放心中的压力。

比如找个合适的机会,开诚布公的和孩子谈谈。先给孩子道歉,说我们前段时间批评孩子,自己心里难受,适当表达下情绪,哭一次。我们先哭释放了信号,孩子也会说出自己的委屈,大哭一次,哭出来说出来,就能很好的释放孩子心中的委屈不满,排解心中的压力(朋友亲测,对初中女孩很有效)。

4、告诉孩子,无论学习怎样,父母都会支持他、理解他。

山东的孩子,学习压力是心理问题的一大原因,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正向引导孩子,不过多的看中成绩,告诉孩子只要努力了,人生还有很多可能。热爱生活,积极生活,珍惜生命,无论如何父母都会支持他、接纳他、爱他。

5、我们少些焦虑,多些理解。

初中的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想想我们也曾年少过。也曾有过天马行空的想法,也曾喜欢过某个明星,男女同学间懵懵懂懂的些许好感,多些理解,多些尊重,陪着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待孩子思想、大脑发育更完善会好很多。


写在最后

孩子教育真的是门大学问,需要我们与时俱进的了解孩子每一阶段的心理特征和想法,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多些关爱,多些心理营养,一直陪着他们。

很喜欢的一段母亲送给青春期孩子的话:

孩子你正站在人生节点上:回首,是悄然溜走的童年时光;向前,青春的帷幕徐徐向你开启。 有些话,我们不跟你说,没有人会跟你说。彼此约定:我们好好工作,你好好读书,谁也不让谁操心。

格桑花谈育儿


成为家长不需要考试,在家庭暴力方面我小时候被爸爸打,长大被妈妈精神压迫言语暴力我最有资格说冷暴力是最恐怖的,现在我和爸爸已经和好,和妈妈已经不怎么说话了。每天晚上会时不时的回想起青春的事情,我人缘非常好和同学一起的回忆少之又少,全都是我妈妈的言语。半夜都会不自觉的咬牙切齿。我的青春只剩仇恨,剩下的大半辈子也不会消散多少。家长不允许你反抗他,三观崩坏的垃圾人当家长最正常不过,有的人会把家庭暴力当成教育孩子的正常方式,甚至发到评论区把施暴者的自己粉饰成“尽力了”不知道怎么样才好,然后把黑锅给电子游戏。真正的受害者孩子们只能承受着心里的负担,直到崩溃



那么在哪里才能买得到


14岁是青春期成长的一个危险期,正如题主所讲,经常能看到14岁男孩子跳楼新闻,你肯定会心里特别恐惧,那么作为妈妈应该如何教育自己孩子呢?下面我给你几点建议。

第一,爱孩子要讲究理性,千万别把孩子的学业当成唯一的追求。

我多年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工作,也做过很多青春期孩子的案例指导,我发现凡是在孩子青春期阶段,亲子关系较为紧张,孩子厌学,师生关系矛盾较突出,皆可能成为孩子消极厌世的根源。其实这本身并不难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活空间主要围绕两点一线进行,即家和学校这两个点,一线就是家到学校的空间距离。

如果家长不把孩子学业当成唯一追求,你就能给孩子减少心理压力。经常和孩子聊聊在学校的情况,引导孩子与老师友好相处,不违反学校纪律,学会做自我保护,则能让孩子减少人际关系冲突。

第二,家长和青春期孩子沟通交流要讲究方法,不要总说教或打骂。

很多家长自孩子出生后,就没有认真学习过育儿知识,而养育孩子恰需要有正确的育儿观念,讲究亲子沟通方法和技巧。如在孩子幼儿期就应该培养孩子建立起秩序感,慢慢适应纪律和规则的约束,而到了小学阶段恰是进一步培养孩子遵规守矩的最佳时机。

如果在小学阶段还不能构建起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仍然动不动打骂孩子,遇到孩子犯错时就空口说教,很容易为青春期阶段埋下隐患。如果家长知道这些,你现在就需要学习青春期孩子教育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需求,合理满足。

第三,如果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后学习出现问题,千万别放弃孩子。

有不少家长在孩子进入初中后,发现孩子学业成绩不断下滑,便开始对孩子态度急转直下,不是动不动对孩子发牢骚,就是指责孩子不用功。尤其当孩子迷恋于手机或电脑游戏时,开始对孩子不断发泄不满情绪。

如果你真这么做,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假象,那就是你们眼中只有他的学习,没有他这个人,你们爱的是他的成绩,不爱他。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上不去了,干脆就放弃了对孩子正常管教,大有破罐子破摔的架式,其实这些都容易让孩子也如家长一样颓废,最终会因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而走极端。

第四,家长要适当宽容孩子的错,有原则地管教孩子,帮助孩子平安度过危险期。

在14岁这一年里,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没有搞好,往往容易让孩子在认知和分辨力方面出现严重的问题,既而使孩子养成过度自我的意识。这种自我,会让孩子听不进父母或老师的劝告,更听不进批评意见。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犯有小错时,最好先把事情搞清楚,再抽时间去和孩子交流。

请注意是交流而不是追责,因为孩子没有真正意识到错时,是不会认错的。当孩子发现自己犯错后,父母并没有马上责骂,反而会感激父母的宽容,待孩子情绪状态不错时再交流,帮助孩子分析对与错,鼓励孩子做一个聪明的人,力量避免犯同样的错,就是很棒的男子汉了。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度过危险期。

结束语:青春期是一个冒险的阶段,家长必须要清楚这点。如果你发现孩子生活态度消极,懒惰行为常见,你应马上意识到孩子进入了一个特殊阶段。平时可以和孩子主动聊聊青春期话题,必要时就可以聊家长自己青春期的一些成长经历或往事。

也可以聊现在一些孩子青春期的现象,让孩子也谈谈他的想法,只要孩子愿意和家长说,就可以减少孩子内心的压抑,缓解孩子内心的迷茫。事实上,孩子不是不愿意和父母交流,而是找不到共同话题,甚至怕父母说教不止。家长本着平等沟通的心态和孩子交流,易于让孩子接受。


寒石冷月


曾经读过一个初中孩子写的一封信,很长,写的是他进入初中以来差不多三年时间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标题为《泪笑三年》。

但在信里,我只看到了泪,还有那如黑暗般的迷茫,迷茫生的苦痛,生的焦虑,父母的逼迫,老师的忽视,甚至还有同学的嘲弄,……他说一度想住进精神医院,或者远走他乡……无助,无助,信里无处不透露着这两个字,他想到了逃离,但——又能去哪呢?

上海某高中教授在考察了某国家的一些学校后写了一本书,他在书里提到那个国家的学校的那些班主任老师和一些教育工作者手里都有一本小册子,那里面写的都是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会出现哪些表现,以及心理活动,分析的很到位,老师根据一个孩子的表现来找出心里到底出了什么状况,另外学校配有心理诊所。

这样的事件让人感到一股来自内心的沉重感,我实在不能理解有人说这是一个人内心太脆弱的表现,哪怕是一个内心强大的大人,又有谁能保证他能承受得了沉重的打击。虽然,一个人是需要经历一些苦痛才能真正成长起来,但是,这样的成长方式近乎于残忍。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有爱,但我们何尝给予过他们真正的爱。


风景不将就


今天某讯视频星光大赏,因为快考试了,老师要求同学们在家复习,我上初中的女孩要看明星,跟我发恨,说不给看就跳楼,妈的,看吧,前途是你的,12点开始抱住平板在房间兴奋的看,我恨不得给她几巴掌,又不敢,万一跳楼呢,我可能又跟着跳了


阿舟哥


跳楼事件发生在14岁的男孩身上,让人感到不可接受。

12月26日早上,济南一名初二学生从21楼跳下身亡,跳楼前撒下多张纸条。

多么令人痛惜呀!父母辛辛苦苦抚养了14年,为孩子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可就以这样的方式告别,谁能接受得了呀?孩子的母亲当时哭得差点晕过去,嚎啕大哭包含着她的无比绝望,如果自己的生命能挽留孩子的生命,那父母也心甘情愿呀!



是谁把孩子逼上了绝望之路?当今教育罪魁祸首。

1、片面追求成绩,每天一味地考考考、分分分。从小学就开始,有着写不完的作业,双休日也不放过,辅导班满满的。每天孩子们就不停歇,家长老师在耳边不停念“紧箍咒”,没有放松时刻。


2、永无止境追求更好。成绩有进步,不是满分,老师家长也不满意,非得要满分才行。一个学校二年级的孩子,因数学考了99分,就被列为叫家长对象。家长呢?平时要求更严格,如果被老师约谈,回家逃脱不了一场毒打。所以吓孩子骗家长说头疼,第二天不想上学。

3、脆弱的心理经不起一点风风雨雨。现在的孩子,在困难面前不堪一击,一句难听话、一个脸色,可能就孩子打击,使其精神颓废、丧失生活的信心。很有必要加强孩子的挫折教育,把困难当成一场磨炼,把困难当成一笔财富,磨难经历使我们变得内心更强大,增强了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使我们勇敢面对人生中风浪和挫折。

生命是短暂的,且行且珍惜。生命是宝贵的,一去不复返,生命不仅是属于自己的,还有我们的家人。活着就是希望,活着就是幸福,让我们每个人永远珍惜我们的生命,决不可轻易放弃!


教育采撷


这是前两天发生在济南的一起悲剧,男孩早晨从21楼跳下当场死亡,在男孩子准备跳楼的时候,周围的邻居曾在楼下劝导,甚至还请来了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做思想工作,但都没有阻挡孩子跳楼的选择。事发之后,关于孩子跳楼的原因引人关注和猜测,据知情者透露,孩子是因为父母离婚,还有说是因为和家长吵架一气之下跳楼,当然大多数人认为可能是学习上的巨大压力把孩子压垮了。

近些年,青少年自杀事例并不鲜见,也引起了人们对青少年教育的反思。如何管理和教育好青春期的孩子,成为学校和家长比较头痛的难题,老师和家长既要让孩子应付紧张沉重的学习任务,还得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大,孩子们的压力也愈日俱增。

济南跳楼的少年,他之所以选择这种极端方式,我想绝不仅仅是学习压力一个问题导致,他肯定是多重原因叠加在一起,学习上的压力得不到排解,在家庭当中父母只懂加压,不注重谈心疏导,再加上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就非常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青春期的孩子,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愿意和家长交流,他们宁肯把心里话说给同学或朋友听,也不愿意向家长倾诉,很多孩子甚至还厌恶父母。我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在孩子一旦进入青春期之后,一定都要学会倾听,尽可能的多和孩子交流,即便孩子不愿意和家长呆在一起,不愿意交流,家长也得积极去创造这种机会,不能家长孩子各过各的,孩子不说家长也不闻不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