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年”離婚:一個絕望主婦的30年逃離計劃,揭露了婚姻的尷尬

【1】

朋友小英的父母離婚了。

60多歲的退休老人,沒病沒災,沒想到小英奶奶一去世,小英媽就提出:不和小英爸過了。

小英媽絮絮叨叨和女兒“交待”了一夜。

——她早就想離婚了,但為了孩子、為了老人、為了面子一直忍著。現在小英長大成家、婆婆壽終正寢,她也沒有後顧之憂了。

——房子兩套,一人一套,小英爸要哪套她都同意。她這20年來也攥了一筆養老錢,自己還有退休金,不會給小英添負擔。

——小英如果想要她幫忙帶孩子,她就過來帶;不需要她過來,她就自己過自己的生活、跳舞唱戲出去旅遊,“活出自我”。

小英對我說:“沒想到,老太太把一切都計劃得明明白白,這場漫長的逃離,醞釀了30年。”

“熟年”離婚:一個絕望主婦的30年逃離計劃,揭露了婚姻的尷尬

【2】

老了老了,幹嘛還要這麼折騰?

因為實在是忍到頭了。

小英父母,就像來自不同世界的兩個人。小英爸是老師,寡言而清高;小英媽是農民,暴躁而務實。他們的溫情愛意早在婚姻的前5年內就已煙消雲散,剩下的,只是在無盡的冷漠與對立中熬日子。

“她一點也不理解我、體諒我。”

“我操勞一生,他卻從來不感恩。”

兩個人的矛盾從未被歲月磨平,婚姻的書卷中寫滿的只是一次次失望與無奈。當終於以為將要夕陽西下歲月靜好之時,在煎熬中慢慢變老的女人,卻終於想要換一種活法。

整整20年的時間,為什麼就容不得一個人在婚姻中活出自我?婚姻與自我實現,真的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嗎?

“熟年”離婚:一個絕望主婦的30年逃離計劃,揭露了婚姻的尷尬

也許,有的人會說:“這麼多年,我只是想讓孩子有個完整的家庭。”

也許,有的人因為經濟必須依賴對方,而不得不仰人鼻息、委曲求全。

在隨波逐流的日子裡,我們為自己的苟且而找著一個個理由,又哪有力氣去活出自我、實現自我?

也許,這才是一些成年人婚姻的尷尬真相——

不離婚,或許不是因為愛,而只是因為慣性使然。

那些貌似穩定的婚姻,不過是個脆弱的殼子,裡面裝著看不見彼此的空虛、裝著不被理解的孤獨、裝著失望、無奈和不能抒發的恨。

這樣的婚姻,又怎經得起時光的侵蝕?歲月漸老,這鏽跡斑駁的空殼子,一敲也就碎了。

【3】

人到黃昏,婚姻提前走到盡頭。這種現象,在日本被叫做“熟年離婚”。

  •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自1980年至今,日本“熟年離婚”案例數量翻了近兩番,而且絕大多數離婚訴訟是妻子在丈夫臨近退休之際提出的。

日本主婦向來以傳統復古溫柔著稱,夫君在外工作拿錢回家,並享受妻子的殷勤照顧,令我國很多男士羨慕。然而,從80年代以來,卻有越來越多的妻子選擇在丈夫退休時“揭竿而起”,提出了離婚。

無獨有偶,在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的離婚率也在與日俱增。

  • 1980年因“性格不合”而要求離婚的中老年人為0%,23年後,這一比例已經增至37%。
  • 上海靜安區人民法院全國唯一一個老年審判庭已受理60歲以上老人離婚案件37起,比上年增加68%。
“熟年”離婚:一個絕望主婦的30年逃離計劃,揭露了婚姻的尷尬

為什麼偏偏要在這個時候離?

對於日本人來說,他們的“均分養老金”制度,保障了妻子離婚後的經濟來源。當一個女人終於可以不依賴男人的供養而活著時,她們必定更有走出婚姻、活出自我的勇氣。

而對於廣大中國中老年夫妻來說,長期情感上的疏離和淡漠,恐怕是熟年離婚的最大原因。

沒有人希望受困於無愛的婚姻,然而最終還是在一個沒有溫度的家中委屈這麼多年。原因無非,一方面對對方期待太高,另一方面對自己的責任卻避重就輕。於是,女人抱怨,男人心煩,兩個人的心,漸行漸遠。

【4】

前些天看了一篇文章。

作者說自己母親從早到晚忙碌,將一家人吃穿睡伺候得井井有條。可作者卻始終感覺父親對母親沒有什麼愛意。

有一次飯後,父親難得邀請母親品茶,可母親站在水池旁暴怒:“剛收拾好桌子,這一池子髒碗不要洗嗎?又要拿什麼杯子碗碟出來鋪一桌!”

看著怒目圓睜、滿身煙火味的母親,作者終於明白——

是母親被生活淹沒,有怨婦心態,永遠無法進入父親的精神境界,才導致父親對這段婚姻的冷漠和無奈啊。

可是,我卻以為——這到底是顛倒了因果。不是母親無法進入父親詩情畫意的精神世界,而是父親沒有進入母親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所以為什麼不是夫妻倆一同洗碗收拾、然後再擺盞沏茶呢?

一對怨偶,總是一邊站在彼此的盲點,一邊指責對方的視而不見。其實很多時候,換個角度,婚姻裡的張力就會減輕不少。

我曾不止一次聽說,很多男人下班後不願回家,坐在汽車裡只求一個清淨。其實,我能理解男人的那份孤獨。

只是,那個在家中做飯洗衣、帶著孩子做作業、大呼小叫總是臭臉的女人,又何嘗不孤獨。

背對背睡覺的夜裡,都在失眠而都在假裝睡著的夜裡,沉默的空氣裡你能聽到內心的聲音——多麼做作的兩個人,演技何其尷尬!可是我們都已經戴上了面具,不得不將這場戲演下去。

“熟年”離婚:一個絕望主婦的30年逃離計劃,揭露了婚姻的尷尬

【4】

熟年離婚,並不是什麼壞事。至少,它證明有的人還沒有放棄自我,還想要在有限的時光中,去糾正過去的錯、體驗未曾有過的人生。

日本電視劇《熟年離婚》中,退休的幸次郎在遭遇了太太的出走後,遇到了一個人生活的困窘。當甩手掌櫃多年,當他開始試著幹起家務活時,才發現原來這麼難、這麼累。

而他出走的太太洋子,在追尋自己的事業途中也遭遇了挫敗,甚至一度想回歸家庭。

這一對達成了諒解的老夫妻,平生第一次看見了對方的不容易。但他們最終還是選擇放手,因為他們意識到,鼓勵對方走自己想走的路,就是最大的信任和愛。

人生是一場旅途,婚姻並不是目的地。婚姻更像一張門、一條通道,打開它,穿過它,我們終究要到達一個自適之境,到達能夠安放自己靈魂的地方。

也許那個時候,你的身邊還有伴侶,那是福分;如果沒有,也不必遺憾。畢竟這也比困在原地,要強太多。

去年在某綜藝節目中,看到60多歲的歌星齊豫大放光彩,用歌聲將人生娓娓道來,打動了不少人的心。

“熟年”離婚:一個絕望主婦的30年逃離計劃,揭露了婚姻的尷尬

她是一個兩度離婚的女人,甚至第二次的離婚,讓她和女兒約定10年不聯繫。然而,她心懷陽光、熱心公益、潛心佛學,離婚對她而言,很難說是挫敗。

她曾寫過一首名為《幸福》的歌,歌詞唱道:

放棄多少,才算賢淑?保留多少,才算讓步?

迷人的是忠誠,還是背叛?幸福是自由,還是牽絆?

婚姻是違反天性的制度,讓人忘卻貪婪抵抗孤獨。

有人因此停駐,有人一生進進出出,

都需要祝福。

這就是她對婚姻的理解——婚姻從某種程度上違法了自由的天性,但是有人自願停留、有人被迫困住、有人大膽出走。不管怎樣,這些人都需要祝福。

這輩子很短,就別怕,勇敢走下去吧!

不要在慣性中,沉淪了一生。

【晴朗老師專欄

《婚姻必修課:這樣離婚,不傷孩子》持續更新中,擁有更通透的婚姻,把握婚姻危機下的親子教育,請關注專欄更多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