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西北小城的文廟竟然有六龍壁 還保存著高力士神道碑 想去看嗎

陝西蒲城,自古以來就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它是北京時間的始發地,這裡在葬唐睿宗後曾改名奉先,就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蒲城有著名的唐五陵——橋陵、泰陵、惠陵、景陵、光陵。

這個西北小城的文廟竟然有六龍壁 還保存著高力士神道碑 想去看嗎

這裡還是著名的將相故里,是國民革命軍楊虎城將軍和清朝宰相王鼎的家鄉,這個小城可真不簡單,其實在蒲城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地方——蒲城文廟,這裡不單有一個獨特的六龍壁,還有米芾、王鼎、林則徐等名人手書碑刻和高力士神道碑等。

這個西北小城的文廟竟然有六龍壁 還保存著高力士神道碑 想去看嗎

據記載,蒲城文廟始建於唐貞觀四年 公元630年,宋、元時期均有修葺,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清乾隆三年(1718年)曾重修或增修,這座縣城的文廟可謂是歷史悠久。

這個西北小城的文廟竟然有六龍壁 還保存著高力士神道碑 想去看嗎

蒲城文廟就位於蒲城縣城中心的紅旗街上,文廟坐北朝南,三進院落。現存建築有六龍壁、石牌坊、欞星門、戟門、明倫堂及兩側掌酒司、典庫司、東西廡及廂房。現在已經是蒲城博物館,收藏著不少蒲城出土的碑刻、造像、經幢、牌匾等文物。

這個西北小城的文廟竟然有六龍壁 還保存著高力士神道碑 想去看嗎

這裡最為著名的當屬文廟的六龍壁,也是最為顯眼的,六龍壁是在明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由時任蒲城縣屬官員主持修建。是由精美的琉璃砌築而成,左右兩側石制牌坊各一,與六龍壁渾然一體,六龍壁色彩鮮豔,層次分明,前後各有六條龍,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從九眼石門中騰空而出。

這個西北小城的文廟竟然有六龍壁 還保存著高力士神道碑 想去看嗎

六龍壁兩旁還建有石牌坊,據說這種建造格式在全國也是獨此一處的,上面分別寫有“文章祖”、“帝王師”兩塊匾額,這是時任山西巡撫的蒲城人樊東謨所題,意在讚揚孔子是文章的師祖、帝王的老師,其實蒲城人王鼎也曾是道光皇帝的老師。

這個西北小城的文廟竟然有六龍壁 還保存著高力士神道碑 想去看嗎

在北京故宮裡有一處九龍壁,金碧輝煌、建造極為壯觀,遊客都喜歡在這裡合影留念,據記載,故宮現存九龍壁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建的。而陝西蒲城這個六龍壁雖然規模稍小,但卻比故宮龍壁建築早了140年,如今這座六龍壁還保存完好,讓人們可以一飽眼福。

這個西北小城的文廟竟然有六龍壁 還保存著高力士神道碑 想去看嗎

除了歷史悠久的六龍壁,蒲城文廟最著名的當屬它保存的碑刻了,當年的明倫堂已經闢為碑林陳列室,這裡保存著不少珍貴的碑刻,有林則徐、王鼎、米芾、李陽冰、唐玉真公主手書之碑刻多件,還有著名的唐代高力士神道碑。

這個西北小城的文廟竟然有六龍壁 還保存著高力士神道碑 想去看嗎

米芾是宋代著名書法家,“晝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韓琦回鄉任相州知州時,在州署後院修建的一座堂舍,《相州晝錦堂記》是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為當朝重臣韓琦所修“晝錦之堂”所做的題記。原碑由大書法家蔡襄書,從宋代起至清朝止,有記錄的古代書法名家以《晝錦堂記》為內容創作的書法作品就有蔡襄、米芾、趙孟、祝允明、文徵明、文彭、董其昌、朱耷、康熙帝等十多人,但是人們大多知道“蔡襄本”“趙孟本”“董其昌本”而很少知道“米芾本”,這也足見米芾本的珍貴。

這個西北小城的文廟竟然有六龍壁 還保存著高力士神道碑 想去看嗎

關於高力士神道碑,據史書記載,高力士死後,唐玄宗遺詔命陪葬於玄宗陵寢———泰陵。公元777年,高力士墓前立碑一方。由於歷年戰亂,碑石遭破壞,清乾隆時,錢大昕《潛研堂金石文》中曾提及“唐內監高力士墓碑石刻中斷、每行只存二十餘字”。說明此碑在二百多年前已殘缺,只存上半部分。

這個西北小城的文廟竟然有六龍壁 還保存著高力士神道碑 想去看嗎

據說1971年,在蒲城縣金粟山泰陵附近,找到了殘碑的下半部分,現已接對完好,高力士碑碑身為純色大青石,高四米,寬1.5米。碑文共三十行,每行五十五字,共1650字。碑額題“大唐故開府儀同三司贈揚州大督都高公神道碑”,京兆府戶曹參軍李陽冰篆寫。正文為翰林待詔張少梯書。這兩人都是當時著名書法家,筆力蒼勁,所以神道碑也是非常珍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