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沿用时间最长的国号“汉”,它对后世的影响远比我们想的大

在我国历史上很多王朝的国号,随着王朝的消亡成为了历史,但是“汉”

这个国号却一直活到了今天,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的汉民族,就是从“汉”这个国号而来的。由此“汉”这个字成为了今天我们社会生活中,使用场合及使用频率都非常多的一个字,“汉”也就成为了我国历史很文化的一个很鲜明的标志,国外研究我们历史文化的也被称为汉学。

汉王朝是继秦王朝之后的又一个统一王朝,它前后存在了400多年,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了文化上的统一,此外这个王朝注重对外沟通,加强了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的了解与融合。这400多年奠定了我国的文化基础以及我国的基本疆域版图,因此也有人说汉朝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漫长的400多年中,“东汉”和“西汉”是作为统一的帝国而存在的,由此给后世带来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也使得“汉”成为了后世王朝使用最为频繁的一个国号。

浅谈沿用时间最长的国号“汉”,它对后世的影响远比我们想的大

刘邦与项羽的两次违约,成就了“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打响了反秦的第一枪,之后天下各方势力纷起响应,在这些势力中,有两支势力逐渐成长为反秦的主力,这两支势力就是刘邦和项羽这两位楚人所率领的起义军。公元前208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击败了秦军,秦军名存实亡,刘邦也在次年入关,接受了子婴的投降,秦王朝至此覆灭。

项羽在巨鹿之战前找到了楚王室后裔熊心,并将其立为楚怀王作为反秦诸侯的名义首领,为了激励各路诸侯,楚怀王曾与各路诸侯约定“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在秦王朝覆灭之后,项羽负责分封各路诸侯,此时的项羽没有遵守之前的约定,将关中封给刘邦,只是将汉中、巴郡、蜀郡封给了刘邦。本来应该做“关中王”的刘邦无奈做了“汉王”,这次违约使得“汉”国成为了刘邦的封国,“汉”作为政治实体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浅谈沿用时间最长的国号“汉”,它对后世的影响远比我们想的大

刘邦在进入关中之后曾与当地百姓约法三章,由此得到了汉中百姓的拥护,素有野心的项羽违反约定将汉中封给了刘邦,相比物产丰富的关中地区,汉中在秦朝是作为犯人流放地而存在的。为了牵制刘邦,项羽还预先在汉中分封了三个秦朝的降将为王,分别是雍王章邯、 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妄图把刘邦死死的困在“汉”国。得到不公平待遇的刘邦自然很生气,但就当时的形势来说,项羽的实力远非刘邦可比,因此刘邦主动的烧毁秦岭栈道,表示自己只想安安稳稳的做个“汉王”。

刘邦在拜韩信为大将之后,暗度陈仓攻占了关中,之后又向东发展,拉开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之争。直到公元前203年,厮杀多年的刘邦和项羽都有点撑不下去了,项羽便提出了和刘邦平分天下的约定,双方约定以今河南荥阳的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归楚。之后的刘邦在审时度势之下,果断的做出了违约的决定,最终项羽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下自刎乌江,这次违约使得“汉”王国成为了一个统一的“汉”帝国。

浅谈沿用时间最长的国号“汉”,它对后世的影响远比我们想的大

刘邦选择“汉”为帝国国号的由来

当初萧何为劝刘邦接受“汉王”的封号,曾说“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刘邦正是听了萧何的这句话才接受到汉中做“汉王”,定帝国国号为“汉”也与萧何的这句劝说有关。无论是在先秦的古语中,还是在秦汉时期的流行语中,人们都是把天上的银河称为“汉”,“汉”既指银河又称“天汉”,提到“汉”人们就会自主的联想到天,在这种意义上来说,以“汉”作为王国的名号就是很美好的名号。

《汉津赋》中曾说“夫何大川之浩浩兮,洪流淼以玄清,配名位乎天汉兮,披厚土而载形”,也就是说从名位上说,地上的汉水是于天上的银河相对应的。汉水是由西北流向东南,而在晚上观看银河的时候也是由西北向东南,在刘邦那个时期,“'汉'上合人文之天象,中符人事之休美,下应地理之汉中”。萧何劝说刘邦的“语曰天汉,其称甚美”这句话,给了刘邦一个很好的心里安慰作用。

浅谈沿用时间最长的国号“汉”,它对后世的影响远比我们想的大

“汉”对后世的影响

“汉”作为刘邦的王国国号,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使用了五年;“汉”作为统一的帝国国号,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使用了200多年‘;“汉”作为刘秀重建的帝国国号,从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使用了近1200年;“汉”作为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建立的国号,从公元 221年到公元263年,又使用了40多年。“汉”作为刘邦及其一脉相承的王朝国号,前后共使用了450多年,其中的“东汉”和“西汉”还是作为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而存在,所以“汉”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号之一。

正是因为“汉”作为国号存在了这么多年,后世的很多的汉族和非汉族的建国者,都将“汉”作为自己的国号来使用。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建、刘龑 (yǎn)、刘崇以及元朝末年的陈友谅,他们都沿用“汉”国号。这些沿用者以刘姓居多,他们使用“汉”往往是为了是为了和刘邦的“汉”、刘秀的“汉”以及刘备的“汉”攀附关系,表明他们建国的依据、高贵的血统和正统的理由。我国古代的国号是家天下的国号,一个国号往往就是某个姓氏家族延续统治的象征,所以这些刘姓建国者总是念念不忘刘邦的“汉”、刘秀的“汉”以及刘备的“汉”。在沿袭“汉”国号的建国者中,刘渊是匈奴族、刘崇是沙陀族,这表明了这些统治者只要在中原建立政权,就必须认可、接纳乃至融入到汉族的文化体系当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汉化”。

浅谈沿用时间最长的国号“汉”,它对后世的影响远比我们想的大

在之前我们的族称是诸夏和华夏,但是从魏晋之后,汉就逐渐取代了诸夏和华夏成为了一直沿用至今的族称。“汉人”就成为了中原王朝统治下的人民,“汉字”成为了文字名称,“汉语”成为了语言名称,“汉”

成为了我国文化系统和历史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符号。

刘邦在实力弱小的时候,并没有无脑的选择与项羽硬拼,而是韬光养晦积攒力量,之后双方实力对等的时候,无奈的选择与项羽签订维持现状的“鸿沟之约”。然而统一一直是“汉”的追求,在时机成熟之后,‘“汉”果断的出击完成了中原的统一,这是“汉”教会我们韬光养晦是为了之后的崛起与统一。

马上的天下的“汉”并没有像“秦”一样继续马上治天下,而是顺应民意休养生息发展国力,面对匈奴的挑衅与威胁,汉武帝举全国之力将匈奴赶出漠北,而被“汉”帝国大败的匈奴最终成为了欧洲的“上帝之鞭”。

浅谈沿用时间最长的国号“汉”,它对后世的影响远比我们想的大

总结

“汉”这个在古语中应合天人合一的文字,在经历了400多年作为一个强大帝国国号之后,成为了世人心目中强大的标志。这个强大不只是武力上的强盛、疆域上的广袤、文化上的源远流长,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任何王朝政权一旦进入中原地区,那么它必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成为汉人并学习和遵循汉文化。从之前的诸夏、华夏再到现在的汉,不单单是一个族称的延续,而且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汉”这个对刘邦带有讥讽意味的称谓,因为萧何那句“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成为了一个强大帝国的国号,并一直影响到现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