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消費的概念是偽命題:背後蛻變的消費時代和需求

友情提示:這是一篇長文,如果你覺得有價值,歡迎參與評論、轉發與收藏。我是小歐,感謝關注!

報復性消費的概念是偽命題:背後蛻變的消費時代和需求

消費預期是一個非常難預測的經濟內容

消費是一個非常注重個人觀念指引的領域,需求雖然受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核心在於購買力是否充足,無論是消費升級還是報復性消費,這些概念的背後其實都遺忘了支撐消費的核心驅動力量。如果口袋裡沒錢,人們根本無從談起消費預期,因此我們在觀察消費邏輯的時候,最重要的還是如何增厚居民收入,這是中國消費指引最難解決的問題。

因為疫情封鎖和停滯經濟生產的影響,在過去整整三個月的時間內,中國人經歷了漫長的等待,大多數人被迫停留在家裡,大街上空了,商鋪關門了,很多人在網絡上打趣說:如果疫情結束,我一定要瘋狂購物、吃喝、旅遊等等諸如此類!於是在很多研究經濟邏輯的人眼裡就有了所謂“報復性”消費的概念,甚至一度真得以為這種停滯後復甦的力量足以提供給中國經濟強勁的市場支撐,但是這個邏輯真得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嗎?

現如今我們國家基本上已經控制住了疫情,很多地方也開始了生產復工和恢復經營活動,可是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們當初所期待的“報復性”消費幾乎一點影子都沒有,除了外防警惕性仍然保持的因素外,看起來還有很多的環境結構仍在影響中國理論消費的佐證,到底是什麼在作用於中國人對消費預期的判斷?

一杯奶茶,一個月不喝,你可能會非常想念它,甚至會想要大快朵頤,但是當你面對能喝的境遇時,驅動力就不會再來自於單純的慾望,背後會有更復雜的因素開始影響你的決定。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人始終理不順消費理念的原因,大多數時候經濟學家們所關注的永遠是那些看起來無比清晰的數據和模型框架,但事實上很多時候消費的真實來自於底層的原則,它更簡單明瞭,更直入生活,並不需要彎彎繞!

如果我們搞不清楚這裡面的門道和桎梏,無論是長期消費升級還是階段報復性消費,這些概念實際上都無法真正代表我們中國經濟對於消費的期待和建設過程。


報復性消費的概念是偽命題:背後蛻變的消費時代和需求

一、消費的經濟學困惑

一切經濟行為都來自於人類的需求,而需求自生存而起,這一點從人類誕生那一刻起就是註定的,是自然發展的法則定位,因而我們必須知道理解消費這種泛大眾化的行為經濟學概念,起源應該追尋自人類以物換物的貿易起源。

雖然消費是一個市場化的概念,但影響力遠遠不止於此,表面上表現為貿易行為,背後是需求主義,同時又牽引著生產發展,一貫而三是位於經濟鏈條中最複雜也最難量化的社會行為表達效應。同一只冰激凌,有人可能覺得好吃,有人卻覺得巨難吃,有人覺得普普通通只當體驗,這就是消費邏輯的差異化——個體從來都位居主導,客觀幾乎很難滲透。

量化消費的邏輯一般都源自經濟學家的構想,但這種理念基本很難有發展空間,因為在實踐印證過程中它會遭遇巨大的困惑和悖論質疑,而很多時候這些質疑都來自於最自然的經濟學實踐行為,簡單直接且有效——人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經濟學告訴人們你想要什麼!

除此之外,消費邏輯還受到很多條件的相對制約和權衡,比如居民財富、市場商品供給鏈、週期性消費理念指引等等,甚至地域特色也會影響到消費因子的呈現度。

過去我們對市場消費的邏輯並不是很在意,原因在於中國市場經濟的體量和人口配給度呈現長期不均衡發展,那是商品供給的原始狀態,換句話說那是十四億人口填飽肚子的問題,這是傳統消費的核心理念中心。自由法則貫穿市場消費的原始狀態,消費牽引並不在經濟主動調節的研究範疇裡,人們憑藉本能的追逐去完成市場生產到供給的過程,同樣對於消費也是!

但是伴隨著中國市場建設的完善和進步,發展生存類物質生產和供給的過程得到滿足之後,有一個問題就會呈現出來,生存和溫飽型消費的下一步是優化型消費提升,在轉折中會經歷非常劇烈的市場衝擊,這種力量延伸出了所謂的消費潮流和預期,本質上是強化性概念指引。我們該如何經歷這種優化轉變?要知道一件事物從傳統慣性到新生適應的過程往往並不那麼容易,這就是近些年我們始終掙扎在所謂消費轉型中的困惑。


報復性消費的概念是偽命題:背後蛻變的消費時代和需求

二、恢復性消費和報復性消費:一字之差謬以千里

其實上述困惑已經在我們中國市場裡存在了好多年的時間,我們時常聽到有提倡引領新消費理念的說法,可是這種轉換似乎一直都難以被社會所認可,那是因為我們實際上過分得主觀強調了政策對於消費領域的認知力量,這並不總是有效。

就拿這次疫情之後的消費倡導來說,恢復性消費和報復性消費這兩個概念就大不相同,絕不可混淆其中關礙,否則不僅起不到幫助經濟恢復的作用,還容易造成宏觀上的誤判。

所謂恢復性消費,顧名思義自然是恢復原有的經濟市場節奏,疫情結束後大多數的人們開始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原來自有的需求就會伴隨著市場行為得以恢復,人們會照舊柴米油鹽和衣食住行,這些生存基礎需求是保證社會運轉的根本,故而在這次面對疫情影響結束後會慢慢恢復原有的節奏。

而所謂的報復性消費,其實是一種補償性消費說法,是指抑制消費行為後人們因為短時間內無法滿足,在恢復供給之後釋放更多的補償-需求。我就有一個朋友十分愛好吃炸雞,在家呆的這三個月天天聽他念叨說是要在解禁後瘋狂吃炸雞,而這顯然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報復性消費。

看起來恢復性消費和報復性消費之間就差了一個字,可是這兩種概念在時空作用維度和消費影響力指引上卻南轅北轍。從邏輯上說,恢復性消費是一種必然的市場需求供給關係,是原始生存需求的有效印證,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而報復性消費的概念,更多基於抑制釋放這個關節,實際上是一種短時效應的消費概念,況且基於很多複雜因素影響,很多時候這種報復性消費的概念根本在經濟行為上難以得到證明,就比如我那位喜好吃炸雞的朋友,也不過是在能出門後吃了一頓炸雞就基本上沒怎麼去碰過了。

從影響上說,災後恢復我們首先應該關注得是恢復性消費行為,因為它直接影響到我們能否回到正常的經濟生活節奏當中去,而報復性消費的說法只限於個體體驗對於短時需求的滿足,是不能作為引導消費邏輯而被廣泛期待的!

這兩種主觀認知概念的混淆證明了我們中國人對於消費理解的指引和期待是存在很多錯誤觀念的,如果我們連已知的消費行為都搞不清楚,我們拿什麼來闡釋正在面臨深度轉型的市場消費內容時代?


報復性消費的概念是偽命題:背後蛻變的消費時代和需求

三、找準消費痛點才能理順消費邏輯

我們過去的經濟體制影響,大部分的市場關注力都在生產環節,因為中國製造和世界市場對接的關係,我們把生產製造的地位放在產業發展的核心環節上去建設,因而很多時候衡量中國經濟的帶動力量都在於GDP,但在市場消費和服務這一塊始終都是被忽視的環境,似乎過去四十年形成的消費關係和層次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依附於生產和市場之間的,這也就造就了很多研究者對於中國傳統消費市場存在相當多的盲區。

理解消費行行為和市場指引在經濟學範疇上,往往和個體的收入層次息息相關,換句話說低收入群體優先考慮的是基礎生存消費,高收入群體則擁有更多的消費靈活性,當消費行為受財產收入定位驅動的時候,我們就會區分出抑制型消費和選擇型消費的概念——人們會在手頭活泛的時候,更多得遵從自己的意願去進行消費,這是有保障性原則介入的。

這就是為什麼在市場經濟規律作用下,政策始終難以找到消費痛點並給予指引的原因,畢竟在財產性收入的基礎上,沒有什麼政策可以做到完全均衡調節。消費購買力是能夠決定人們衡量市場環境下消費邏輯的基礎,因此全世界唯一共同的消費痛點就在於人們手裡到底有多少錢可供支配。

除了消費購買力外,核心消費方式和消費內容的變化也會深度影響消費領域的認知,個體消費行為呈現群體化效應或者個性化理解的條理,如今在這個價值多元化的社會發展框架下已經越來越深入市場,因而在現代商品生產供給冗餘的基礎上,我們已經不再憂慮於市場生產限制對於消費的抑制效用,更多得轉向消費行為本身的思考。

總結起來,其實消費邏輯本身,無非兩個衡量標準,其一是消費購買力,也就是錢;其二是消費內容是否符合個體需求,即消費內容多元化價值牽引。這兩個痛點才是如今人們能否消費和敢消費的關鍵環節!


報復性消費的概念是偽命題:背後蛻變的消費時代和需求

四、中國消費預期的艱難轉變要素和市場形態

既然這兩個要素才是真正的消費痛點,那麼我們就分別針對其發展的邏輯來梳理它們在中國呈現出來的現狀,就會找到當下中國消費的特點以及未來消費預期轉變的推動力量了。

我們先來說購買力,中國在過去是傳統意義上的高儲蓄型經濟體國家,大部分老百姓的收入性財產除了保障基礎的生活需求之外,並不會過多涉及到其他消費,因而人們更願意把錢都存在銀行裡。這種消費形態實際上是一種非常保守且偏保守型的消費邏輯,大多數時候人們並沒有意識到購買力冗餘的存在,因而從物資匱乏到商品市場充裕,這一路發展走來人們核心的消費購買力消耗並不存在較大的差異化。

但是在08年金融危機的救市政策影響下,中國金融貨幣的策略開始趨於激進,並且脫離開了社會生產而獨立走寬,因而消逝的購買力被人們逐步意識到,並開始有意識地改變人們的消費邏輯。人們不再願意把錢死留在銀行裡,大部分的家庭儲蓄開始轉化為多樣的市場消費行為,比如購買地產、投資金融以及寬泛意義上的多元消費。這種轉變是有利也有弊的,有利的地方在於刺激和促進了中國經濟的多元內容時代,人們需求所向就是經濟縱深的領域所在。另一方面的弊端在於消逝的購買力對於個體差異化支配而言存在很多的失衡,中國人實際上並沒有做好應對這種變化的準備,消費領域的很多問題也就在這個時候被積累下來了。

中國的消費購買力增速並沒有迅速跟上消費形式的轉變,事實上我們到現在仍然在消耗著高儲蓄的底子,只是這種底子看起來越來越薄了,如果一旦購買力陷入枯竭,那麼消費的邏輯阻力也就會開始大範圍影響人們的消費預期和定位。事實上我們的收入非常明顯地呈現出急劇的變化,從高儲蓄到月光族,從月光族到剁手族,再到金融信貸族,這種財富形式的變化是不好的,我們的社會體制並沒有西方歐美國家那種完善兜底的保障制度做為生存基礎安全底線,很容易陷入不穩定的狀態,這就是當前中國消費購買力遇到的最大難題!

而在消費內容領域的發展和變化,其實核心問題是階段性需求的快速轉化,這種變化隱藏在代際理念的差異中,比如70後和80後的消費理念就不同,80後和90後、00後的理念又完全不同。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品冗餘和市場擴大供給的源頭變化已經到來,深刻的內容消費特色時代已經是現代經濟學研究的重點方向,如何挖掘出深度消費內容並且在趨勢上引領和主導人們的消費理念,這是這個時代的又一個消費困惑所在,有錢未必就一定消費多元,而消費多元才是影響未來經濟發展活躍度的關鍵。

從理論上說,個體差異化的消費理念其實本身就是消費預期的另一種說法,只不過是把它形象到了宏觀上去看待,看如今的年輕人都喜歡什麼,在意什麼,想要什麼,這就是經濟中需要走的消費發展之路,從生產到供給,市場並會將價值展現出來,這中間是會有非常多層次的方向受益的。如今的年輕人們已經不再單純是過去父輩們踏實勤勞的生存需求了,他們更懂得品質生活的秘密,同時也更願意讓自己跟隨這種趨勢去改變,因而適應這種內容形式上的轉換是符合未來市場經濟價值多元化和個性化定位的。


報復性消費的概念是偽命題:背後蛻變的消費時代和需求

五、如何提振中國當前的市場化消費引領?

從上述兩種轉變來看,我們中國當前的消費市場呈現出了兩種非常劇烈的驅動變化,一個是人們的消費能力和方式走向了不穩定的道路上,二是消費多元內容的領域發展正在發生從原始到質變的過程。兩種趨勢,一好一壞,這就決定了我們思考認知當下消費領域的引領是非常複雜的。

到底如何在這種傳統和新生的劇烈碰撞和撕裂中,找出真正的中國消費力量,並在這個外需不振的當下引領中國經濟向更富層次方向發展,這是最迫切需要研究的議題。

根據我們當前消費市場所呈現的痛點困惑,如果要解決這個預期的問題,其一是要切實增加和豐富中國人的收入,穩定住在複雜金融形勢下消逝的購買力,現代氾濫金融之路真得不能在過度使用,實體產業的核心地位必須牢牢佔據主導,這是穩定且具備條理性的收入渠道,穩就業就穩收入。在此邏輯上,再配合完善二次分配的市場渠道和方式,增強保障、投資以及政策性扶持的優化調節體制,健全法制維護下的財富收入,鼓勵多元收入增長,這樣在穩定和增效的基礎上促進中國人的收入預期,也就穩住了消費市場激活的最核心啟動力量。

其次在多元消費價值領域的轉化上,內容鼓勵以新帶舊,強化市場鏈條聯動,從生產到消費的價值引領上改變中國人過去保守且僵化的經濟理解,把握住年輕人品質生活消費的潮流,真正滲透進消費預期的底層細節,豐富完善市場體制,培育優勢方向的消費帶動作用,以核心消費理念引領市場多個領域共同進步和發展,這是中國消費內需真正需要提振的邏輯。

我們不要單純寄希望於所謂的報復性消費了,那隻不過是當前疫情後的一道小小的難關,真正需要關注的是整個中國經濟階段性消費轉變的核心環節,真正考驗我們的能否藉助十四億人口消費力量帶領中國經濟突圍!如果我們能夠重視和理順中國內需消費時代真正的爆點,我相信這才是真正的消費預期引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