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烏雞很貴,有些農民卻不愛養呢?

新大風歌


我家以前餵過幾年烏雞我來說一下,那時候喂的烏雞是在屋子裡喂的,進的小雞喂的自己加工的飼料這樣可以降低成本,我那時候上初中只能說個大概。小雞進來是在屋裡,冬天燒炕保持屋裡溫度穩定,定時加水加飼料,喂一斷時間要給小雞剪雞嘴防止雞在裡面打鬧,經常打掃好衛生防止感染生病,一生病就是大片大片的死很麻煩,很是不好喂,長成在四五個月左右吧,雞的價格隨著市場價格波動有時候還不掙錢,我們這好多都不養了,現在國家搞環保,響應國家政策好多雞圈都拆掉了




鄉村夢陽


這個問題阿麗來回答。

前兩年阿麗村裡就有一戶烏雞養殖大戶,專門養殖烏雞。附近十里八鄉的村民聽說烏雞營養價值高,下的雞蛋所含營養成份也高,所以都紛紛去這烏雞養殖廠,買了幾隻小烏雞回來養,因為是本鄉田地人,所以一隻50元。按平時的價格一隻最少得賣到100元以上,當時阿麗家也買了兩隻回來養。 但大多的農戶養了兩三年後就都宰殺了,阿麗家的也不例外。再以後一直也沒有養過,農民們還是習慣養花白土雞。


那為什麼土雞很貴,但農民不愛養呢?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農民對烏雞的營養價值認識不夠。

在農村,農民習慣養的都是白色或者橘色毛狀的土雞,所以一直認為這類土雞不管是雞肉本身及所產的蛋的營養都是極好的。而對於烏雞的營養價值一般都是一知半解,好多農民會覺得烏雞黑溜溜的,個頭那麼小,產的蛋也小,和其他普通的土雞的生產量是沒法比的。也不太瞭解烏雞的營養價值到底能比一般土雞能高多少,高在哪裡!


二是烏雞個頭小,產蛋量相對低。

見過烏雞蛋的人都知道,烏雞蛋的個頭比普通土雞的要小很多。有時大一些的土雞蛋相當於兩個烏雞蛋大小。而且土雞蛋的個頭大,價格低一些,一般是1.2~1.5元左右,而烏雞蛋的價格一般在2.5元~3元在右。這也是農民不願意養烏雞更願意養普通土雞的原因吧。

三是在農村,買普通的土雞或土雞蛋者比烏雞或者烏雞蛋的人更多。

作為農村一般的農戶,或者附近城裡的一些買雞蛋者,大多更喜歡買土雞肉或者土雞蛋。而農民餵養雞除了自己吃蛋肉外,還有一大部分是為了賣雞蛋或者雞肉。既然買家更鐘情於農村的一般土雞或所產的蛋,那農民當然也更願意養殖普通的土雞,而很少養殖烏雞了。

總結:烏雞很貴,但農民很少養的主要原因,還是農村人對烏雞的認識不夠,再加上烏雞個頭小,產蛋小。而且在農村普通的土雞更受到買家的歡迎,那自然而然農民也就不愛養烏雞,更鐘情於普通的土雞了。

我是村官阿麗,歡迎大家關注!

村官阿麗


烏雞很貴,但是為什麼有些農民不愛養呢?

烏雞是我國特有的藥用珍禽,外貌美觀,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藥用、食用和觀賞價值。烏雞含膽固醇低,含遊離脂肪酸高,富含黑色素,還含有丙種球蛋白,是老年人和體弱病者的理想食品。以烏雞作為原料生產的藥品、補品和食品越來越多,很受消費者的青睞。

為什麼有些農民不愛養呢?


1、銷售量小,雖然價格很高,但是很少有人購買作為食物烹調,只有餐館、賓館使用。價格貴,很難進入百姓家庭,沒有銷售市場自然就很少有人養殖,一般都是養來觀賞。


2、烏雞耐寒性差,泰和烏雞的羽毛呈絲狀,怕冷、怕溼,在農村條件下不好養殖。


3、抗病力弱,泰和烏雞出殼體重輕,體質較弱,抗病力比較差,容易感染疾病,在農村養殖死的多活的少,育成率很低。


4、泰和烏雞膽小,容易受到驚嚇,對外界環境的變化都十分敏感,受到驚嚇容易相互踏壓,易導致死亡。


5、泰和烏雞生長速度相對比較慢,18—20周齡才能達到1000克,生產成本高。

烏雞雖然很貴,但是由於上述5個因素,一般農民不喜歡飼養。


養雞的朋友們在生產實踐中存在什麼問題,有什麼難題就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解決,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更多更實用的養殖技術、飼料製作、種植技術,請關注老周說三農,咱們共同探討。


老周說三農




烏雞很貴,但為什麼有些農民不愛養?在農村幾乎都會養雞,包括我家也是,養了土雞和飼料雞,但就沒養烏雞,我從小到大都沒見我媽養過,包括我比較熟悉的幾個村落,土雞到是有,烏雞沒人養。

說到喝雞湯,很多人就說烏雞湯了,很補。烏雞營養也高,吃起來也好吃,但實際上,在市場上烏雞佔的比例是非常少的。我去菜市場買烏雞,價格和土雞(不是純土雞)一樣,20-25一斤。



我覺得農民不養烏雞有不少原因,其一是市場需求不大。烏雞和豬肉不一樣,豬肉可以做出很多菜,但烏雞無非就是熬湯了,誰沒事會天天燉湯呢?烏雞個頭小,家裡來客人了,也不可能買烏雞回來炒吧,要是大雞還可以炒,什麼菠蘿炒雞、玉米炒雞肉等等都很好吃。



其二就是烏雞養殖方法和土雞還是有差別的。烏雞毛比較少,無法控制自己的體溫,不好養,太費心了。

第三就是烏雞比較遲鈍,也容易受到驚嚇,被嚇到後需要很久才恢復過來,不然對它以後生長有很大的影響。

平時幹活就累了,養雞還需要那麼細心,那更累了,一不小心烏雞就死了,不是更鬧心嗎?像我媽養雞虧非常的簡單了,所以還是不養烏雞為妙,加上市場需求不大,養了後難賣出去,自然不會有人養了。


壯鄉小美


眾所周知,雞的種類有非常多,一般家庭養殖的都是比較普通的菜雞或是家雞,很少有人養殖比較珍貴的烏骨雞、五黑雞等等。可能很多人都會有疑問,烏骨雞屬於比較珍貴的雞種,為什麼養殖的人很少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為什麼沒人養殖烏骨雞據現在來看,還是有不少人養殖烏骨雞的,因為這幾年烏骨雞非常受大家的喜愛與歡迎,故而養殖烏骨雞的人也越來越多了。烏骨雞養殖利潤與前景分析烏骨雞的抗病能力強,適應性廣,管理簡單,飼料報酬高,生長快,繁殖週期短,適宜大規模養殖。養殖烏骨雞的投資少,產出多,成本低,經濟效益高,是農民快速致富的好項目。從苗雞養到1千克左右的商品雞,只需要70~100天。每隻烏骨雞的純利潤2元左右,一般家庭養殖場每年可養殖4批,共可養殖2萬多隻商品雞,每年純收入在4萬元以上。

烏骨雞的雞糞是很好的養魚、養豬飼料和優質的肥料,出售雞糞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收入,如果綜合利用收入會更高。怎樣養殖烏骨雞烏骨雞雛雞的消化機能弱,所以一定要餵給容易消化的飼料,如半熟的小米拌熟蛋黃(18只雛雞每天拌1個蛋黃);10日齡後可以在飼料中加入10%~20%玉米麵,8%~10%切碎的青飼料,1%~1.5%的骨粉,1%~1.5%的魚粉和0.5%用清水洗淨的細沙粒;30日齡後可以改喂粉料混合切碎的青菜,並加入骨粉、魚粉、貝殼粉等,同時每天還要喂1~2次粒料(如大麥、粟等)。

在雛雞孵出後的第一、二週,每天在飼料中加入0.04%的痢特靈,用來控制副傷寒和雞白痢桿菌病;15日齡後,每天喂含0.01%痢特靈的飼料;45日齡後,要注意防治雞蛔蟲病。在8日齡、25日齡和66日齡可接種雞新城疫疫苗。對雛雞應根據不同的生長髮育期,注意保溫和防潮,並保持生活環境空氣新鮮光線充足。食槽、飲水器每天要洗刷乾淨,每半個月用氫氧化鈉熱溶液消毒一次。母雞在冬季要補充光照。據實驗,冬季把每天光照時間延長至13~14小時,同時供給營養豐富的飼料,可提高產蛋率。

具體辦法是:從11月至次年1月,用15~60瓦燈泡,在每天早上5點到6點半,下午5點到晚上8點,夜間11點到凌晨2點,給予光照和補飼。2018養烏雞賺錢嗎烏骨雞的抗病能力強,適應性廣,管理簡單,飼料報酬高,生長快,繁殖週期短,適宜大規模養殖。養殖烏骨雞的投資少,產出多,成本低,經濟效益高,是農民快速致富的好項目。從苗雞養到1千克左右的商品雞,只需要70~100天。每隻烏骨雞的純利潤2元左右,一般家庭養殖場每年可養殖4批,共可養殖2萬多隻商品雞,每年純收入在4萬元以上。烏骨雞的雞糞是很好的養魚、養豬飼料和優質的肥料,出售雞糞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收入,如果綜合利用收入會更高。所以養殖烏雞還是有錢可賺的。


搜了生態農業L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烏雞價錢很貴,為何養殖的並不多?烏雞一直是被認為是滋補佳品,營養價值豐富,外形和我們普通的肉雞有很大的區別,但是樣子情況並不如我們的肉雞、土雞這些火爆,這裡科學興農就和大家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烏雞市場小:提起來烏雞人們第一反應就是補品,不像我們平時吃的肉雞或者土雞一樣,就是直接用來做菜吃的。而烏雞更多的則是給需要滋補身體的人食用的。這樣的觀念雖然能夠提升烏雞的價格,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烏雞的市場。並且在人們得心中烏雞的營養價值很很高,滋補效果很好,在做烏雞的時候需要格外的用心,相對來說做起來也會麻煩一些。這些原因也都造成烏雞的市場需求量降低,市場需求量小了,自然養殖的也不會太多。

烏雞的價格偏高:烏雞市場價格要比我們我們普通的肉雞貴上許多,市場上的烏雞價格一隻大概在130元左右,這樣的價格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還是非常高的。不僅僅是烏雞的銷售價格偏高,烏雞的雞苗的價格都要比我們的普通家雞的價格高几倍。雞苗的價格偏高也就意味著養殖戶的成本高,養殖的風險偏高,所以養殖戶選擇養殖烏雞的也就相對較少。

烏雞的養殖技術高:烏雞在養殖技術方面要求相對比較高,不同養殖方式養殖出來的烏雞的品質會有很大的差異,並且市場價格方面也會相差很大。所以對於沒有烏雞方面的養殖經驗的養殖戶自然是不願意去輕易的嘗試養殖了。

養殖銷路問題:養殖出來的烏雞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銷售出去,上面我們也已經提到了烏雞的消費市場比較狹窄,消費人群比較小。這也就意味了烏雞養殖好之後市場銷路比較窄,養殖戶需要做好銷路擴展工作,這也就增加了養殖戶的工作量,並且銷路還不一定好,綜合幾項因素後,大量從事烏雞養殖的農戶自然是非常少的。

這裡是科學興農,歡迎添加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科學興農


貴是貴,一年多的母雞一百塊一隻,只有2.2-2.6斤,但是消費群體有限,加上現在的人都喜歡吃肉多的,而且農村都是附近賣雞,你的價格這麼高一般很難接受,等人來買一年難得賣兩隻所以養大品種的雞比較多!











楊惠的日常


烏骨雞價格相對普通的雞要貴出不少,但是購買群體也相對小,烏雞的烹飪方式過於單一,除了熬湯之外,很難找不到更好的烹飪方法。烏雞的營養價值高是公認的,但對於吃貨而言,在營養價值和口味之間做出選擇的話,很多人還是會選擇價格便宜烹飪不受侷限的普通的黃雞。

(爺爺圈養的烏雞)

烏雞,我們最常想到的是烏雞湯,烏雞湯大補的食物,病後、身體虛弱者食用有助於恢復身體機能。不過近年來,年輕一輩受減肥風影響,高脂肪湯類是被列為“禁品”。因此,很多人都會想,可以天天吃雞肉,但不會天天喝雞湯,一個月燉兩三次雞湯已經不少了。烏雞的養殖雖然和普通的雞養殖差別不大,由於思想單一,農民會認為,同樣養殖的雞,一個比另一個貴出三分之一的價錢,沒有誰會為了所謂的養生而購買價格貴的烏雞,這就是有價無市,農民不願意養烏雞的原因。

(爺爺圈養的烏雞)

我們經常接觸到的雞為主料的食品,如白切雞、滷雞、鹽焗雞等,都是採用三黃雞作為主料,如果選擇用烏雞,成本高不說,口感比不上三黃雞,很少人會用烏雞去做湯以外的烹飪。由此比較,烏雞和普通雞的市場就顯而易見了。特別是酒店使用的雞,一天需要採購幾百只,如果採購烏雞,成本可不是多了一點半點而已,而普通雞烹飪方式多樣,如麻辣雞、鹹水雞、烤雞等等,首選還是三黃雞這類型的普通雞。

我見過很多野放型的養雞場,烏雞他們不會多養,因為市場不大,養幾隻自己吃吃送送朋友。規模化養殖缺乏市場的支撐是做不起來的。而且烏雞的肉相對鬆軟,缺乏韌勁,無法代替普通雞的食用口味。

(爺爺養的烏雞)

如今的烏雞養殖和普通的雞養殖方式已經沒有什麼區別,在餵養的雞食方面都是一樣的,因此營養價值方面兩者已經沒有多大的區別,走一圈菜市場下來,烏雞和普通的雞顯然價格已經相差不大,除非是農戶自己用米糠蔬菜餵養的價格會高一點。


饅語說農事


烏雞很貴,但是為什麼有些農民不愛養?

烏雞是補益佳品,具有滋陰補腎、清熱健脾等功效。烏雞的營養價值比普通的雞肉高,烏雞肉含人體所需的大量維生素、氨基酸等,所以市場價格也比普通肉雞貴許多。但是在農村還是很少人養的,而且在農村市場上也幾乎見不到。曾經小蘭想給家人做一頓大補湯,跑遍了附近幾個鄉鎮市場都沒買到烏雞,後來還是託朋友從縣城帶回來的。


烏雞市場價格那麼好,為什麼農戶寧願養土雞都不願意養烏雞呢?小蘭因為那次在周邊鄉鎮沒買到烏雞後,也曾買過十隻烏雞苗回來養,一個月不到就死完了,至於什麼原因到現在還沒弄清楚,也不敢再去浪費錢起想養烏雞的念頭了。聽村裡養過烏雞的人說,不想去養烏雞是因為烏雞公雞非常好鬥,經常搞得家裡雞飛狗跳的,而且烏雞肉屬實不好看,很多家裡小孩子都不敢吃,所以慢慢的就沒什麼人養了。

烏雞市場價格貴,加上適應人群受到限制,因為烏雞燉補品比較適合女性食用,造成市場需求量不大,這也是很多人不喜歡養的原因。烏雞肉雖是大補品,但對於身體有異樣的人群也不太適合食用,尤其是體胖者。況且人也不能天天吃補品呀,吃多了身體無法完全消化不就浪費了嗎?平時當菜吃烏雞的人就更少了,在農村家裡來客人的時候經常會殺個雞什麼的,但是小蘭真沒見過殺烏雞待客的,最重要的還是烏雞隻適合燉湯,家裡來客人了總不至於做個白切烏雞、紅燒烏雞等出來吧。

所以農村很少人喜歡養烏雞還是有很多原因的,畢竟養殖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收益,賣不出去自然就沒什麼人去養了,家裡養那麼幾隻也只是為了自家要吃的時候方便。


閩鄉樂樂


的確,在農村養殖烏雞的比較少,市場上賣烏雞的也比較少,但是可以零星的看見賣烏雞蛋的。那麼,為什麼農民不喜歡養烏雞?

烏雞,也算的上是中高端消費的食材之一了。體型小、生長慢、肉少、皮膚是黑色的,但是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所以,烏雞的價格要比常規的土雞和肉雞貴一些,這樣的烏雞消費量肯定是要受到一些限制的。

烏雞大概一隻需要150元左右吧,一般來說長成的烏雞也就2-3斤重。去掉毛和內臟之後,基本就沒什麼肉了,而且皮還是黑色的。也就是說,烏雞用來吃是挺雞肋的,肉少啊。添加一些其他的中藥材來煲湯才是其最適合的食用方式,也就是說食用烏雞最大的目的就是保健。而且,烏雞對於婦女病來說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因此,烏雞的消費面窄也是必然的。

其次是烏雞的養殖技術和養殖週期和其他的土雞或者肉雞相比也要專業、長一些。試想一下,用來保健的烏雞能只用簡單的玉米麵來飼餵嗎?不可能吧。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成本相對於土雞或者肉雞來說,更難以控制。

這樣的話,養殖需要更為專業的技術、成本控制難、銷售面較窄,農民養殖烏雞的積極性必然不會太高的。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