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耀仲:“獨臂”撐起陽光人生

在重慶市雲陽縣養鹿鎮大同村有這樣一位殘障人士,雖然因為後天的不幸失去了左手手臂,但幾十年來他靠著自己的勤勞和善良,熱心公益、樂觀面對生活,不但贏得了尊重,還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蒲耀仲:“独臂”撑起阳光人生

蒲耀仲與母親黃祖秀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養鹿鎮大同村的“獨臂”志願者蒲耀仲也為此鬆了一口氣。這個因為春節熱鬧起來的家,如今又回到了往日的寧靜。弟弟妹妹走後,家中便只剩下蒲耀仲和母親黃祖秀在一起生活。

今年62歲的蒲耀仲,因為“斷臂”的原因至今都還沒有成家。談起這段塵封的往事,母子倆都陷入了沉思。“1982年出門做生意時,從山上摔下去致殘的,那時候家裡的妹妹弟弟還很小,就兩個大人,他在外面出事後我們真的是受了很大的打擊。”母親黃祖秀說。

據蒲耀仲回憶,在懸崖邊摔斷手那年他只有24歲。因為在家中排行老大,蒲耀仲早早地就挑起了養家的重擔。出事之前,蒲耀仲一個人幹著兩份工作。一份是在重慶雲陽縣平安供銷社彈棉絮,另一份則是做點小生意。日子雖不算富裕,但總能維持一家人的生計。

可惜,這樣辛苦忙碌卻有奔頭的日子沒過多久,蒲耀仲就遭遇了人生中的不幸。因為受傷比較嚴重,蒲耀仲不得不截掉整個左手手臂。截肢之後,蒲耀仲不但不能繼續幹從前的工作,就連自己的生活問題都需要他人的幫助。這使得一向好強的他,一度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很多人我都不敢見,那時候情緒很低落,過了一兩年才開始學習用一隻手做事情。” 蒲耀仲說。

或許苦難對於生活來說就是這樣,往往容不得蒲耀仲繼續頹廢,現實已然將他帶入了新的人生篇章。好好的手,說沒就沒了,蒲耀仲心裡很是難受,但是一想到一家人的生計問題,蒲耀仲又不得不頂著巨大的壓力振作起來。

情緒緩和之後,蒲耀仲開始學習一隻手打理自己的生活,打理這個家。原來可以用兩隻手完成的事情,現在都只能用一隻手來解決。“截肢後的生活很不習慣,身體失去了平衡,就連穿衣服扣扣子都不習慣。”蒲耀仲說。

經過反覆地在家練習,蒲耀仲漸漸地學會了一隻手生活,還在離家不遠的地方重新找到了工作。蒲耀仲回憶說:“那時候是1988年,我剛好30歲,就進到了玻璃廠工作,一個月能掙到30至40塊錢。”

據蒲耀仲回憶,在玻璃廠他主要負責看守大門以及廠裡的機械用水等,雖然工資不高,但他卻十分珍惜這份工作。在他看來,天無絕人之路,只要努力幹就一定能夠收穫幸福。

蒲耀仲:“独臂”撑起阳光人生

蒲耀仲單手洗衣服

一直到現在,蒲耀仲每天忙完家裡大大小小的活計之後,他便會繫著塑料圍裙、戴著膠手套、穿著水靴站在洗衣臺邊清洗自己的衣物。蒲耀仲的母親告訴我們,即使他的手很不方便,但是一直以來他自己的事都是親力親為。

即使身上沒有什麼負擔,但是蒲耀仲依然沒有讓自己閒著。沒有外出務工的這幾年,家裡的幾畝良田便成了他的“主戰場”。2019年他還主動當起了大同村的護林員。

蒲耀仲告訴我們,大同村共有生態林地2400多畝,由他負責管護的有1000餘畝。這份護林工作看起來輕鬆,但是往往禍起瞬間,容不得半點馬虎。所以不管是天晴還是下雨,他總要到村子裡植被茂密的松樹林邊巡上幾圈。前段時間,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的時候,他還藉著他宣傳護林的喇叭,主動向在家的村民宣傳新冠肺炎的防控知識。

“人殘志不殘,責任心非常強,他在做好公益性崗位的同時,在疫情期間自告奮勇宣傳疫情防控工作,非常熱心。”面對其他人的誇讚,蒲耀仲總是不以為然。他說,作為一個三級殘疾人,能夠得到政策的扶持和他人的幫襯,已經是十分感激了。“我每個月享受了特困補助,也享受了危舊房的改造政策,國家給我這麼多的幫助和扶持,我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做點貢獻。”蒲耀仲表示。

人自助,天才助。初春時節,蒲耀仲早已謀劃好了自家的生產打算。蒲耀仲告訴我們,因為養魚讓他去年多了2000多元的收入,所以今年他準備繼續在魚塘上下功夫。“下一步就是把該做的做好,再勤快一點,打算髮展點養殖業,種點蔬菜,努力改善一下家裡人的生活。”蒲耀仲說。

一個人的日子雖有些孤寂,但他也想要靠著自己的努力,把生活越過越好。在蒲耀仲身上我們看到,即使平凡,也有自己世界裡的色彩,生活就是舞臺,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主角。我們應該為像蒲耀仲這樣身殘志堅、熱心公益、樂觀面對生活的人點贊!

(作者單位: 雲陽縣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