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

房地產的門是要開的,但只能開側門,不會開正門。


文 / 巴九靈


最近的樓市,出現好幾次尷尬事件。

比如,3月24日,“海寧發佈”官微發消息稱:3月25日—4月24日,首屆海寧雲上房博會期間,“非海寧戶籍人口在海寧限購一套住房”政策暫不執行。也就是針對非海寧人士放開限購1個月。


注:海寧是浙江的一個四線城市,自2017年4月以來實行限購,非海寧戶籍人口限購1套住房。

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4認為只需一兩個月

不過,這個政策沒有活過2小時,就被秒刪了。

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4認為只需一兩個月


要不是多次見證這樣的尷尬,小巴真不信,地方政府竟然可以有這樣的操作。

算起來,海寧已經是“政策一日遊”的第5個城市了,最近一個多月來,廣州、濟南、寶雞、駐馬店等城市有過同樣的經歷。

比如駐馬店,將首套房公積金貸款的首付比例,從30%降到了20%,被視作打響了“救市”第一槍。但一週後駐馬店就被約談,政策被迅速撤回。

小巴認為,如果將這5個城市的行為,視為地方政府對中央“房住不炒”底線的一種試探,那麼至少目前,樓市的限貸限購政策還沒有放開。

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4認為只需一兩個月


而對於地方政府來說,試探的背後確有難言之隱——受疫情影響,國內2月乃至3月經濟停擺。


接下來是外貿兩頭受堵:國內疫情爆發時,工廠沒有人,國內疫情控制,國外疫情卻大面積爆發,工廠訂單大減。


那麼靠消費呢?


據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2020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消費恢復恐怕沒那麼快。


由此,一些人認為:提振經濟,還得靠房地產出馬。


但房地產也並不受人信任,畢竟好不容易堅持了3年的 “房住不炒”,就要因為疫情而放棄了?吃房地產興奮劑後的中毒模樣,這麼快就忘了?


彷彿,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這一次該何去何從?

為此,小巴聯繫了包括經濟學家、地產專家、地產從業者等在內的33位人士,向他們詢問關於“疫情後樓市是否會放鬆調控”的問題,在揭曉他們的回答之前,不妨先來投出你的一票。


接下來,小巴就來揭曉33位專家的答案:超過50%的人認為,樓市會放鬆調控,僅有不到20%的人堅信樓市不會放鬆調控。


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4認為只需一兩個月


調控力度會有多大?25人認為在2-3分之間,2人選擇0分,4人選擇1分,2人選擇4分,0人選擇5分。


預計多久會放鬆調控?39.4%的人認為半年之內,超過1/4的人認為是1-2個月之內。

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4認為只需一兩個月


特別感謝


特別感謝以下33位專家老師接受小巴採訪(排名不分先後)


管清友 | 邱曉華 | 陸銘 | 陳釗 | 王德培 | 譚雅玲 | 易鵬 | 馬光遠 | 許維鴻 | 秦朔 | 郭士英 | 朱振鑫 | 伍治堅 | 丁建剛 | 吳翔華 | 鄧偉巖 | 劉曉博 | 盧俊 | 劉德科 | 張大偉 | 恰空 | 張波 | 溫俊偉 |馬紅漫 | 盤和林 | 江瀚 | 付一夫 | 齊俊傑 | 孫不熟 | 陽光 | 以及三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地產從業人士


瞭解了他們的判斷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具體的分析。


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4認為只需一兩個月

我對未來一段時間的房地產走向有兩個判斷:

第一個判斷:“帶著剎車踩油門”。

房產屬於特殊商品,涉及社會民生,房價暴漲引發的社會弊端無需贅言。但同時,房地產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依然存在,不會任其下行以致拖累經濟。

從廣州、海南嘗試試探政策底線,但均被撤回的情況看,中央調控的決心並未變化,“房住不炒”方向不會改。


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4認為只需一兩個月


而從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授權和委託用地審批權的決定》,將土地審批權由國務院下放給省級政府,權力下放也意味著責任下放,這使得地方政府在調控方面有了更多的靈活性,會適當放鬆樓市政策。

第二個判斷:2020樓市高位橫盤。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美股十年牛市終結,一邊是世界資本逃離美國,在全球奔襲,尋找新的安身之處;另一邊是伴隨美聯儲降息,全球再次開啟大“放水”,貨幣洪水洶湧,率先復工的中國將成為新的世界經濟“安全島”。

加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斷鏈”,生產資料出現通縮,而生活消費品通脹,橫在兩者中間的便是——樓市資產價格依然堅挺。


* 小巴提示:如果你正計劃買房,想掌握更多實操技巧幹貨知識【點擊此處,進入《買房3天集訓營》】


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4認為只需一兩個月

為了保經濟,房地產的門是要開的,但只能開側門,不會開正門。


為什麼?


雖然說我們得正視房地產行業在城市發展中的正面效應,但事實是房地產在中國經濟的結構裡,行業地位不高,是經常被千夫所指的行業,是跟產業結構大調整唱反調的。如果開正門,就跟大環境、大方向背道而馳了。

以前經濟一不行就振興房地產,這是奏效最快的興奮劑,可遺留下來的問題也不小。現在壓力這麼大,就算真的想借房地產興奮一下,也只能默默服用,而不是大張旗鼓地來鼓勵。


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4認為只需一兩個月


而且,調控是越來越成熟的,以前是宏觀調控,現在可以做到微觀調控,都已經可以細到骨髓裡了,沒必要大操大辦。


這次疫情來了之後,某些城市出臺過一些政策,比如提供購房補貼、下調公積金首付比例,甚至短暫放開限購,但這些政策立馬就被收回了。


另一方面,針對較長一段時間的停工停產,政府相應地給房企打開一些側門,例如降低預售門檻、給房企拓寬融資渠道、迅速允許高價樓盤網籤回款、讓房企緩交土地款等等,這些既可以緩解行業難題,也不會給市場造成不良影響。


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4認為只需一兩個月


所以,中國的房地產經過了這十幾年的調控,如果還是老套路,經濟一不行就給整個行業打開大門,那不是倒退嘛。


回到現實裡,地方政府的壓力的確大,會怎麼做呢?想方設法做到“一隻手鬆,一隻手緊”。


一隻手鬆,就是要促進交易量,交易量會產生稅收,只要交易量夠活躍就意味著能保房地產對應部分的GDP;一隻手緊,是交易量大了之後通常會產生房價上漲的壓力,此時就要用更嚴的調控手段讓房價穩住,房價不能過快上漲是紅線,觸碰不得。


說得更直白一點,房價上漲對GDP的貢獻是有限的,但是,只要有企業買地,有人買房,房地產的貢獻就在了。


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4認為只需一兩個月

這次疫情是黑天鵝,突如其來,造成了經濟猝死,很多行業是斷崖式下跌,而且波及全球。


這種非常情況靠經濟轉型升級、新基建等“遠水”,都不能解決“近渴”的問題。房地產帶動能力非常強,遠遠超過汽車和5G,因此需要適度調整房地產政策,增加老百姓的購房慾望。


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4認為只需一兩個月


具體如何調整?我認為應加大對剛需、改善型需求的支持力度。對這兩類需求,房貸利率應該打折,也就是LPR利率下浮,而不是上浮。


可以考慮成立住宅銀行,給首套房類似公積金貸款的利率。現在公積金貸款不足以覆蓋全部房貸,把公積金制度改革為“住宅銀行制度”後,讓首套房的貸款基本上都可以享受類似公積金貸款利率。


此外,給予二孩、三孩家庭更多購房優惠,比如首付降低到2成,房貸利率進一步下浮。


說白了,讓每個中國人一生都有一次享受低利率購房的機會,多生養孩子的家庭有兩次享受低利率購房的機會(改善需求)。


普通改善購房家庭,至少利率不上浮。投資性需求購房,可以適度上浮。


從時間上來說,放鬆調控越早越好,先從剛需購房者(首次購房)做起,把上浮的利率降下來,全國都打9折(LPR利率下浮47.5個基點);改善型需求,都維持LPR報價利率,不加點。


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4認為只需一兩個月

目前,全球疫情以及可能的金融危機、經濟危機還在進行之中,疫情和經濟危機的程度尚無法確切判斷。所以,中國方面的調控政策,將根據疫情和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來制定和實施。


此外,我認為中國許多內陸的中等城市(人口在50萬以上100萬以下),例如駐馬店、衡陽等,也包括長三角的縣級市海寧等這類城市,

理論上不在調控目標之內,但是輿論將他們的因城施策政策太政治化了。


比如,之前駐馬店降低公積金首付比例至2成,就被約談,以及最近海寧放開限購1個月遭遇秒刪,其實都是因為輿論壓力太大,這些在輿論看來放鬆調控的政策,對他們而言只是因城施策的具體政策而已。


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4認為只需一兩個月

一二線主要城市放開調控的概率很小,政策主動放開大概率引發超出可接受範圍的上漲,特別是深圳這種城市,會進一步提高居民槓桿率和城市成本,這個惡果遠大於短期提振GDP帶來的收益。

而且,本身目前政府對房地產的態度偏強硬,從國務院近幾次會議的文件來看,國家對GDP增速下滑的容忍度比較高,今年經濟工作重難點主要放在幫企業、保就業、穩社會上,平穩扛過去,經濟數據差點就差點。

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4認為只需一兩個月


不過,三四五六線城市在必要時適度放鬆購房和土地出讓是有可能的,但我認為會比較“定向”和“有目的性”,也就是一城一策。

另外,還要考慮海外局勢問題,目前美國政府明顯有甩鍋和對抗傾向,外部的風險較大。

這種情況下,政府去推高內部泡沫,獲得一時的數字之快,有何意義?我們的政府憂患意識很強,不可能想不到,也不可能不做準備。

所以房地產基本上不會出現很多人期盼的專門的“強力措施”,看看近期人民銀行的行事就知道了,美聯儲四個2帶大小王(無限期QE)直接一把梭哈,人民銀行只是意思意思定向降準5500億。

就如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政府是將一些不太大的具體措施組合起來打,

比如新基建、定向企業救助、就業扶助、減稅降費等,走精細化、定向化的非強力措施路徑。


54%專家判斷樓市將放鬆調控,1/4認為只需一兩個月


本篇作者 | 李夢清 | 當值編輯 | 馮迪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