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道德经》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定慧堂


易经是哲理并有可操作性技术性兼容的书箱。道得经是哲学及道德层平的书箱。


闲散人居士


跟着老师学《易经》,读易经已经有两年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年冬天,老师又请来了道教界的大德道长给我们讲《道德经》,而且组织我们一起诵读《道德经》,我有幸参与读经小组,读了两个多月的《道德经》。读完又觉得意犹未尽,自己又在喜马拉雅上开了一个小号,又认真了诵读了一遍。当然在诵读《道德经》的同时,也有读经小组也同时在读《易经》。老师很巧妙的将两部经穿插在一起,这绝对不是巧合。

《易经》是基于华夏民族早期对天文,天象的观察而得到的一些规律性的经典,用冯友兰先生的说法这是一部宇宙代数学,无所不能。故人用简洁的语言与符号,回答了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当然可能也与古人的直觉感知能力有关,现代人觉得非常神秘。甚至不能理解而认为是迷信等等。《易经》构成中华文化的最早形态。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的原点。更多关心客观世界。人与宇宙的关系。

《道德经》则是在世俗中与我们日常人的生活,与国家治理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部帝王之学。继承了易经的核心思想,同时通过无极,太极,阴阳的定义,大道至简,德化为上。构成中国文化原创的本土信仰的源头。非常伟大。只是后来与儒家,佛家相互交织,互为参照,同时有引入了不少术的内容。就变得庞杂。更多关注主观世界,关注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果少的哥


《易经》讲的是阴阳,《道德经》讲的是道。《易经》可以算命,《道德经》不能算命。《易经》不是一个人创作的,是很多人智慧的结晶。而《道德经》是老子自己一个人写的。

中国很多预测术都和《易经》有关系,阴阳五行,八卦都是易经里面的。包括一些历法也和《易经》有关系。平常所用的六十花甲,二十四节气,都和易经密切相关。夏至后一阴生,冬至后一阳生。

《道德经》里的道,很难理解,在经文中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但是有时候又没法说出来。能够熟练掌握道,就相当难。首先从认识和了解上,就是那么玄妙。然后再得道,相当的不宜。


王真阳


易经和道德经在最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描述宇宙大道。不同的是在其各自的繁衍物上,也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上。就像这里的回答一样,都是各自不同繁衍物。

同样易经和道德经经历了那么多年代,那些文字,图案,历经各种能量场,观点,利益的扭曲变形,已经有所演变,有些面目全非。

个人水平有限,不敢胡言乱语。

我想易经就是庖丁解牛的那把刀,用来分解宇宙大道的。

道德经可能说得是宇宙大道,同事也提醒我们人类作为宇宙大道的产物,要顺道而行,无为而无不为。

这二本书告诉我们要用易经这把刀,顺着道德经的肌理,解剖一切,包括天道,人道,就像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同样作为佛教,它也懂得要顺应芸芸众生的心性,悟性,用最方便,最贴切的法门普渡众生,就是某种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就是般若智慧。

一切的一切,到终极都是道法自然,如来。

至于庖丁解牛的那种韵律,那种状态,那种心境,用佛的话应该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随着刀,随着肌理,浑然天成,就像宇宙大道。


太阳天然笨真


易经的卦,就是可悬挂起来的象,是无字天书,而道德经是有字的,有字便会有局限,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有字就会有局限,举个例子,就像如今的多维度讨论,我们可以自己创造二维,比如制作视频表现在屏幕上,这个小二维我们可以自由控制,就像创作道德经用到的文字。但是空气里里你就没办法剥离出一个平面留下一个黑洞,因为那东西根本不存在,但却无所不在,这就是易经,有字和无字的区别,就是人为和自然的区别。

注:周易的文字是周文王加上去的,是为了后人学习方便入门,学成后脑中只有推演和自然,不会再有文字


怂跑跑


易经是群经之首,道德经是万经之王。易经讲的是万物的形成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指导人们如何去做。尤其侧重于后一点。那就是教人们去趋吉避凶。至于如何做到这一点,主要是要人们做到,中,正,趋时,知几。并善于因时而变。并且善于认识阴阳关系,(就是现在所说的主要矛盾)。并且要深刻认识这些可变动的概念,尤其重视“时”,做到融会贯通。就能做到趋吉避凶。当然做到这些是很不容易的。

而道德经是万经之王。有人认为它是对易经的高级解释。是以坤卦为主对易经的解释。也有人觉得它是对归藏易的解释。道德经本身包罗万象,无所不包。而且几乎解释了我们现代的几乎所有方面的东西。它是关于宇宙,自然,社会,思维的根本规律的解释。这就是道。所以真正能懂的人不多。简单处,人们能懂的一部分。深刻处,则懂的人极少。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若要真正明白道德经,就应遵循道德经的方法,非的开悟才行。若要开悟,就得读懂六祖坛经才行。只有开悟后才能真正明白道德经。而且每读一次感受都会不一样。一旦懂了道德经,其它书就都能通。所以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云岗山人


1、名称不一样。(如放屁,别记。)

2、成书年代不一样。(注解同1)

3、字数不一样。(注解同1)

4、作者不一样。这个要说说。据传:易经经传成于不同年代不同人,很有可能是一大群人共同而不同时完成的;而道德经是老子一个人写的。(至于当时的实际情况(有意义吗?)欲求证的可以穿越回去看看,记住光带相机摄像机都不行,带个证人回来。)

5、描述对象的方式不一样。易经用像与文字,重像;道德经用文字,重意。

6、读者使用它们目的不一样,加上读者多样,因而学习方法也不一样,理解的方向也不一样,得到的东西也不一样,应用就千差万别了。

7、就这些,其他现在没想到,想到了再说。


自正益生


易经包罗万象,是上古时期经验,哲学,文化的百科全书~~~

哲学:有乾坤(阴阳)辩证应用

国家治理文化:噬阖卦(刑狱),贲卦(装饰,比如穿衣服说明人有廉耻心,而不是光着)

经验:屯卦(由孕妇生孩子需要子宫认识到,开创事业要先有地盘)

说他无所不包,是不仅因为他涵盖方面广泛,关键是他具有极强的再生,重组功能,而且再生重组的事物,哲理仍与易经一脉相承,这就赋予易经强大的推衍功能~即使有些完全新生的事物,通过推衍,你会得到与之对应的指导与启示~~

道德经结合自然枯荣规律从人性的对立面反推,得出柔弱胜刚强,反者道之动,无为无不为等至真至纯的真理!但,道德经限于哲学范畴较多!是我国乃至世界哲学史上的巨著(影响力大,并不是指它文字多!)!

总结,易经可以指导你具体做某件事,甚至是你自己推衍得到正确处理事情的答案~

道德经是在战略上~

也可以这样概括,道德经像张良,负责给刘邦战略指导,人心揣摩~是战是和问张良

易经像韩信,真打起来,怎么调兵,怎么出奇制胜,还得有具体战术来解决~~~怎么战,怎么和靠韩信~~~


骑驴走汉唐


我读周易

周易之難难在須明潦一卦一爻之是何像征
`意义,否則仅孤立地去解读每一卦爻辞是没有意义的。周易又称像数义理之学,有其像才有其数、其理。六+四卦中有的卦爻辞的傢较好理解,tU如乾卦,其像为天为父为龙等,因此彖辞就系有元亨利贞,爻辞初九,因阳爻在最下位,故糸辞为潜龙勿用,但还有很多卦和爻辞之像弄不清楚有的卦像可解,tU如同人卦,是天火同人,火炎上,天亦向上行,古父二者属性相同两者结合故有同人之意,但还有许多卦爻辞实难解其像和辞,今之讲易者多,然多为酒靴搗痒,明白的,或较易明白的大讲特讲,不易明白或很不明的不讲,大多只照自己的理解子爪立地讲系辞,没有,或我还没有見到能从卦爻像上理解作者设卦糸辞的本义,然后作者要从卦、爻像中格出什么理,这才是最重的。希望编者纽织一些探求像数义理的高质量的文章。一

草帽山人


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没区别,哈哈哈哈。

连山 归藏 失传了,我不懂。周易知道一点。周易就是天文图,天文历法呗。把一个时间上的大轮回称为太极,一个大圈圈。然后太极生两仪,就是把这个大圈圈分成两半圆,一部分是白天长,夜晚短,一部分是夜晚长,白天短。然后把两半圆在分成俩扇形,一共四个扇形,每一部分取名春夏秋冬。这么按二进制一直往下分,在分到六次的时候,就分到64个部分。每分一次,就多一个记号,64份因为是分了六次所以没份都有六个记号,这个记号取个名儿叫爻,64份一共384爻。每一爻称作一天。384爻就是384天。384个小扇形组成了刚开始太极那个大圈圈,这个大圈圈也取个名,叫做年。这个384也就是每年最多多少天。有的人就说为啥每年是384天,不是365天吗?那么请各位看2014年多少天就行啦。

这个计算呢,是用最最原始,最老土的方法去计算的,也就是我们说的算卦。卦字左面俩土,就是一个高点的土包,右面一个卜,看形状就是垒个大土包然后上面插一个木头杆子,木头杆子代表的就是卜字的那个竖,然后卜字右边的点就是太阳照了这个杆子成的影子。 观测的科学仪器就这么多。观测方法也简单,就测每天这个影子最长能多长。这个东西,给整的高大上一点,不用土包了,成石头圆盘了,不用木棍了,用铁针了,然后这个东西呢就是日晷。日晷在很多地方都有,北大清华校园都有模型。根据这个日晷,人们就说要与日俱进。

什么叫与日俱进呢,举个例子,在把一整年这个大圈圈按二进制分三次的时候,正好一年8份,没份三爻,这时候一共24个爻,人们给每个爻都起了名字,总称叫做24节气。24节气的作用也很简单,起初就一个作用,为了种地。 人们总结出经验,那个节气附近要播种,那个节气附近要收割,那个节气附近会开始降温,那个节气附近要升温,指引人们做好准备。这个就是与日俱进。近几年有个人改了个字,不叫与日俱进了,叫与时俱进了,意思也变了。

然后呢,人们根据这个方法测出来的一整套时间观测法,就是我们用的农历。为啥叫农历,不就是说明了这个历法的作用了吗?就是为了农,为了种地而创造的。是不是可老土?是不是可没面子?

上面呢大致就是易的样子。但是为什么我说易经和道德经是一回事儿呢。这个时候可以参考周易就行了。我们目前看周易,最多的,看十翼,十翼不是易经,是对易经的批注。对于十翼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乾一个坤,类似的一共64句话,都是君子以怎么怎么。当然,十翼不仅仅是这64句话,还有比较详尽的解释,大家自己百度就行了。

易经和十翼的关系,和易经与道德经的关系差不多。

只不过十翼是孔子一卦一卦的批注,批注的角度是做人。道德经是老子一个整的体悟,体悟的角度覆盖面比较广,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就像你问这文章好不好,孔子是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给你讲,从做人做事儿的角度讲,老子直接写了篇读后感。

但是道德经就是老子根据易经写的?这个我不敢说。但是我敢说道德经所体悟的东西,其实就是易经描述的东西。老子称其为道。易经描述的东西也就是道。

所以,道德经写的是道,易经描述的是道,你说他们俩有啥分别?不过是一个是事实客观描述,一个是个人思想体会罢了。

易经啊,让人与日俱进,这个就是无为的思想。一模一样。该干什么,你得干什么,还种地的时候你不种,那你就是跟天斗,就是刻意违背了天道,就是有为,那么你就死定了,绝对收成不好。

联系现实,学生学习,医生治病,老师育人,就是无为。学生不学习,医生光想着钱,老师光坑学生甚至潜规则,那就是有为,那就是逆天而行。

最后吧,我个人感觉老子的水平比孔子高了那么一点点。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跟我们我们做评论一样,喜欢开篇点到,以下是我个人观点,一定有不详尽的地方,大家多多包涵,不喜勿喷。

孔子就比较霸气,直接就怼,这个是说的啥,那个是说的啥,一点也不谦虚,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