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體育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日本奧運延期損失或達700億美元

隨著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意甲、英超、NBA、歐洲盃等大型體育賽事相繼宣佈停賽延期。而最新的消息是,年度規模最大、最受矚目的2020年東京奧運會也沒能擺脫疫情的影響。

據新華網消息,3月24日,國際奧委會(IOC)和東京奧組委發佈聯合聲明稱,在東京舉行的第32屆奧運會最晚於2021年夏天舉辦,延期後的奧運會名稱仍保留“東京2020年奧運會和殘奧會”。

這是自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896年誕生以來,首次在和平時期被推遲。

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後,IOC和東京奧組委儘管面臨巨大壓力,但在延期舉辦奧運會的表態上,此前始終不鬆口。

然而這種已經感染了全球超過38萬人,遍佈189個國家和地區的病毒,最終選擇和東京奧運“對著幹”。

而從鑽石公主號郵輪的國際輿論壓力到東京奧運的延期,日本今年可謂是“禍不單行”。在疫情的步步緊逼下,連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都在3月18日直言,一度被視為日本經濟強心劑的奧運會“被詛咒了”。

對此,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廉德瑰在3月25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疫情本身就已經對日本經濟造成重創了,東京奧運也被迫延期,日本現在的情況只能說是越來越壞了。”

"現在,體育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舉辦奧運會的變數對東京來說並不是第一次。在歷史上,原定在東京舉行的1940年夏季運動會,就曾因第二次世界大戰被取消。

雖然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此前一直否認東京奧運被取消和推遲的可能性,但事實上,關於東京奧運的聖火是否會在7月如期燃起,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就已經成為未知數。

經歷了鑽石公主號郵輪事件的洗禮,日本在疫情控制措施方面逐漸加強,但疫情拐點仍未到來。根據日本地方政府和厚生勞動省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凌晨,日本境內共有1211人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53人喪生。

根據日本社3月16日公佈的一項民意調查,當時總計有69.9%的人不希望今年夏季東奧和殘奧如期舉行。

但決定東京奧運延期的疫情不僅僅侷限於日本國內。

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人群聚集成為高風險事項,多個體育項目的奧運資格預選賽相繼被取消。與此同時,許多運動員的訓練也無法正常進行,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運動員們是否能獲得參加奧運會的資格。

據IOC統計,截至3月24日,僅有57%的運動員取得了參加本屆奧運會的正式資格。

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更是於3月22日直接宣佈今年不會將運動員派往東京,並加入了美國、德國和波蘭的“倡議延期同盟軍”。

關於延期舉辦奧運會,東京奧組委理事高橋治之曾於3月11日就提出將東京奧運會延期2年舉行的方案,當時有多名東京奧組委理事表示同意。

但國際殘奧會(IPC)主席帕森斯於3月25日表示,推遲是唯一合乎邏輯的選擇,繼續追求今年舉辦東京奧運會的夢想是沒有意義的。“人類生活的健康和福祉必須且始終是我們的頭等大事,在這種大流行中根本不可能舉辦任何形式的體育賽事。現在,體育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維護人類生命是最重要的。”

除此之外,據日本NHK電視臺3月25日早報道,延期還將給東京奧組委帶來堆積如山的額外工作:8萬名奧運志願者是否重新招募,8千名組委會工作人員如何配置,580萬張門票如何處理,奧運選手資格的是否重新篩選,賽事日程如何重新制定等等。

損失可能高達700億美元

儘管東奧目前已經避免被取消的最大風險,但延期帶來的損失已經不可避免。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有多家機構推測,此次東京奧運會推遲舉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可能達到60億美元。但若再疊加疫情持續6個月的影響,SMBC日興證券公司首席經濟師牧野潤一估計,日本包括國內消費收縮和出口減少在內的損失將達7.8萬億日元(約合700億美元)。

廉德瑰亦同意這一觀點,認為高達700億美元的損失是完全可能的。“60億美元只是直接損失,雖然官方還公佈過此類估算結果,但如果計算今年以來受疫情和奧運延期影響造成的連鎖反應,日本經濟的損失難以估量。”

一般而言,奧委會的創收主要來自電視轉播權、贊助、門票收入和特許授權。而舉辦奧運會給整個國家帶來的經濟效益還遠不止與此,這也正是各國搶著申奧的原因。

但由於東奧延期,日本國內包括奧運場館和奧運村等基礎設施會徒增一年的維護費用。關西大學體育經濟學名譽退休教授宮本勝弘預估稱,東奧和東京殘奧會推遲一年將產生約57億美元的體育場和奧運村維護費及各賽事重新舉行選拔賽的費用。

不僅如此,2020年內日本旅遊業和消費增長的預期也將大幅受挫。在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下,這些損失掉的經濟效益能否在一年後順延,勢必也會成為日本的一塊“心病”。

時代財經綜合日本時事通訊社、日本共同社、路透社CNBC報道,為日本東奧延期算了一筆經濟賬:

在贊助費方面,約有80家公司貢獻了總計3480億日元(約合31億美元)的贊助費,金額達到近年曆屆奧運會的三倍。

而在轉播權上,NBC用14.5億美元買下了美國轉播權,而日本轉播權則由NHK和日本商業廣播協會組成的財團,以約合10億美元的價格買下。

僅在贊助和轉播權兩項上,日本已經將超過50億美元收入囊中。

在官方支出方面上,日本會計檢查院2019年12月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為奧運會已經總共投入超過3萬億日元(約合271億美元)。該數字還不包括將馬拉松和步行活動從東京搬到札幌以避免夏季炎熱的費用。

此前,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永濱利廣曾估算,截止2019年,奧運場館等基礎建設已經帶來了13.8萬億日元(約合1236.5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由此看來,相比於日本政府的投入,東奧給日本帶來1000億美元規模的經濟效益已十分振奮人心。但東奧延期帶來的經濟損失規模可能也十分驚人,而伴隨著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日漸增加,這些損失掉的效益能否在明年順延還難以預測。

永濱利廣估計,今年訪日遊客將大幅減少,原本將由奧運帶動的消費也必然減速。2020年日本GDP將損失1.7萬億日元(約合152.3億美元),造成的輻射經濟損失將超過3.2萬億日元(約合286.7億美元)。

與此同時,高盛證券還估算,東奧延期將使得日本損失8000億日元(約合71.8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其中包括電視節目更替、奧運相關商品銷售和赴東京旅遊支出等國內消費損失4000億日元,奧運相關人工費和運營費等的政府支出2500億日元,訪日遊客消費損失1500億日元。

日本的奧運振興夢碎了嗎?

面對東奧延期的決定,許多贊助商卻表現得十分平靜。由於東奧如期舉辦的風險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就已經顯露出來,雖然IOC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此前一直堅稱東京奧運不取消、不延期,但許多贊助商已經提前做了準備。

據日本共同社3月25日報道,一位日本本土贊助商表示:“我們一直在為夏季奧運會做準備,雖然延期很令人失望,但我們很高興它沒有被取消。”

由於贊助商目前與日本奧組委簽訂的合同還沒有關於延期的任何條款,一些贊助商擔心可能會承擔額外的財務負擔。

“延期可能會給贊助商和廣告商帶來一定的連鎖反應。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廣告費用會不會返還?這些商業合同又會出現哪些變化?要知道,一般合同中的懲罰條款都是比較嚴厲的。”廉德瑰說。

而關於商業保險能否減少奧運延期的損失,廉德瑰指出,在整個奧運延期帶來的損失中,旅遊、消費、場館的維護等等非保險所能涉及到的方面更多。“保險只能作用於具體合同,比如電視轉播權等,而如松下等很多公司為了配合奧運所擴大生產的成本都不會在保險賠償的範圍內。”

值得注意的是,IOC在3月24晚的聲明中特別提到了延期後的奧運會名稱仍保留“東京2020年奧運會和殘奧會”,毫無疑問,這確實大大緩解了贊助商們重新制作營銷廣告和宣傳物料的擔憂。

而根據此前3月22日國際奧委會的聲明,他們還將花4周時間完成對疫情的評估,並對推遲舉辦東奧進行詳細討論,完善各項合同條款。

對此,可口可樂(日本)公司的一位高管表示:“我們對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所作決定的支持不會改變。”

其實,隨著近年來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經濟持續低迷,日本急需藉助此次東京奧運會振興經濟。

據CNBC報道,經濟學人智庫亞洲分析師阿登瓦拉表示,目前日本經濟已經受到消費稅上調的打擊,而今年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還會影響日本的出口。

“奧運會實際上是日本目前唯一的希望,”阿登瓦拉告訴CNBC。

與此同時,儘管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東奧延期可能對日本經濟造成“巨大打擊”,但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安格里克認為,在新冠疫情導致全球旅遊業停滯、各國消費下滑的背景下,東奧延期造成的邊際損失十分有限。

但廉德瑰則認為這只是相對的,疫情打亂了日本經濟發展的計劃。“長期以來,日本在觀光和出口上主要靠東亞和中國的大量遊客與自由貿易體系維持。”他指出,日本以觀光立國,每年1000萬至3000萬的外國遊客是日本的經濟支柱,也正是因為考慮遊客減少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日本才始終沒有全面限制中國遊客入境,而抗擊疫情的措施也相對消極。

面對今年以來的經濟衰退,廉德瑰強調,目前日本經濟的情況越來越危急。“日本政府已經在考慮向每個公民發放10萬日元(約合6350元人民幣)的現金以刺激消費,也有人提出直接發放商品卷更能帶動人們切實消費,”

與此同時,他還提醒,現在人們談論的都是今年的經濟損失“但願明年疫情的影響能夠消失,東京奧運和日本經濟也能受到報復性消費的提振。”

奧運聖火還將留在日本直到2021年奧運會舉辦。(圖源:NHK)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原計劃於3月26日開始的東京奧運會聖火傳遞已經取消,但IOC仍決定讓奧運聖火留在日本,直到2021年的奧運會舉辦。

時代財經

時代財經從企業新聞出發,及時客觀的報道企業的資本動態,人事變局以及模式解讀,為企業人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