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想放棄,父母還在糾結該推還是拉?先想明白這三點是關鍵

生活中我們總會面臨一種艱難的選擇,就是放棄還是不放棄。有些人意志力差,會直接選擇放棄,但更多的人都是陷入這兩種情況的糾結之中。包括我們的孩子,他們也會有這種想放棄的情況,這個時候家長又會陷入另外一種矛盾,到底該不該讓孩子放棄?

暑假的時候,我和孩子一起去學游泳。我剛教會他幾個動作,他做了幾次卻不得其法。於是孩子開始煩躁,但在我的堅持下,他還是一直在練習。可他學了幾天之後,孩子就告訴我,他不想學。他認為游泳對他來說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他想去學自行車。這個時候我就陷入了糾結,我到底是該支持他換呢,還是要告訴他,凡事都要貴在堅持。

可以說放棄是我們許多人面對問題的時候下意識的一個心理。很多人認為放棄是一件壞事,其實不然。我們不能一概而論,有時候放棄對一個人來說是一次新生。但有的時候放棄確實是逃避的行為。

孩子做事想放棄,父母還在糾結該推還是拉?先想明白這三點是關鍵

孩子為什麼想放棄?

第一、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到

還是在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到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放棄。我們知道有句話說的好,無論結果怎樣,只要有過程那就是好的。但其實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很難。如果我們明知道一件事情的結果是不好的,那麼我們真的還能堅持去做嗎?很少人可以做得到。很多人做事情過於強調目的,而過程的重要性往往被淡化了。就像我們在情感中,我們追求的往往是那個結果,因為過程太過艱辛,有多少人會享受它呢?但其實旅途一起走過,也已不負一生。

我們還沒有走到盡頭,就不能蓋棺定論。所以面對孩子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我們一定要鼓勵孩子。我們還沒有走上那頂端,又怎會知道頂端的風景不適合我們。沒有人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未來,就算是孩子,自己也不能。因為未來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不是一句話一句話堆疊出來的。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我們目前所遇到的困難,是因為我們在向上走。逆風而行比順風更難。但他是在向上爬,而不是隨波逐流的被衝下。

孩子做事想放棄,父母還在糾結該推還是拉?先想明白這三點是關鍵

第二、事情未達到孩子所預期的後果

很多時候孩子有信心去做一件事情,但是做完之後發現結果卻不盡人意。當事情的結果和他們預想的結果產生落差的時候,孩子的心裡也會產生落差。他們的成就感最後就會折損,然後導致孩子不願意再去做這件事情。這個時候如果家長再傷孩子的自尊心,那麼孩子就有可能自信心受損而變得自卑。

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們的是,目標和結果是有差距,這很正常。不然怎麼叫目標呢?有句話是這麼說,如果你的目的地是月亮,那麼即使你失敗,也是墜落在群星之中。我們往往太好高騖遠,卻忘記了自己,也已經盡了全力走出了自己的精彩。自信是好的,但是我們不能固步自封。要相信自己,相信未來。相信總有一天我們會走到那一步。

孩子做事想放棄,父母還在糾結該推還是拉?先想明白這三點是關鍵

在孩子放棄的時候,父母是要推還是拉?

第一、瞭解孩子的意願

其實孩子想放棄父母的行為,並不能對他們造成多大的影響。我們可能一時改變孩子的決定,但是天長地久孩子有太多可以決定的時候,而那個時候我們就不能為他做選擇。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想放棄,只是一味的推著孩子向前走,不允許孩子往後走。但他們沒有看到孩子們的難受,孩子們的辛苦。或許那真的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要了解孩子們的意願。

凡事都要就事論事,不然如果我們下錯了藥,孩子可能就因此一蹶不振。如果孩子確實是對面前的事情,沒有任何的希望,沒有任何的興趣。我們不妨給他們留一條退路,家庭是孩子們的後盾,不是逼迫孩子們往前走的尖刀。瞭解孩子的意願,給孩子選擇給孩子退後的機會,也給孩子進步的動力。

孩子做事想放棄,父母還在糾結該推還是拉?先想明白這三點是關鍵

第二、鼓勵

鼓勵為什麼會存在?就是因為人都是會失敗,都是會想放棄的。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不給予孩子們鼓勵,還想讓誰給予孩子們鼓勵呢?如果我們能鼓勵孩子,也許孩子就會有勇氣面對接下來的挑戰,而不是局部,目前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了。而我們作為父母也需要作為孩子的欣賞者,不要老是盯著孩子們的短處,盯著他們的失敗,盯著他們想放棄的地方,而是要看到孩子們所做成功的一切,他們所達成的成就,以及他們無限的未來。

父母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們的行為,如果我們相信孩子,孩子也會越來越相信自己。如果我們對孩子也是主觀臆斷,那麼孩子也會認為自己不行。鼓勵的力量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可能你眼中所謂的三言兩語,在孩子面前是莫大的支持。

在鼓勵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告訴孩子,如果他太害怕,我們的懷抱永遠對他們敞開。鼓勵要適當,如果我們就此給孩子留下了心理陰影,那麼這就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情。給孩子鼓勵,也給孩子選擇。輕輕的推他一把,也是為了讓他更好的前行。

孩子做事想放棄,父母還在糾結該推還是拉?先想明白這三點是關鍵

第三、不要強迫孩子

越來越多的家長喜歡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如果孩子膽怯倒退,他們甚至會殘忍的強迫孩子去做那些孩子不適合不喜歡的事情。孩子不想去做這件事情,但他們也無法抗拒父母的力量,久而久之就會對父母產生偏見,也會對自己產生影響。這對孩子來說是火上澆油,雪上加霜的一件事情。本來孩子內心就有恐懼,加上父母對他的威逼利誘,他們就會產生心理障礙,甚至自我懷疑。父母們這時候的推力,在孩子面前就會變成一股壓力。這與我們當初的目的背道而馳。

所以少強迫孩子做事情,比孩子去做這件事情,更重要的是孩子有做它的想法。看起來都是做,但是如果孩子主動去做,他們就會更積極的去參與,更加能發展他們的身心。與其讓孩子在一件他不喜歡的事情上掙扎,不如放開手,讓孩子去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闖出他們的一片天地。有多少家庭矛盾,都是父母樂於給孩子做選擇而造成的。這種事情如果可以避免,我們當然不希望當孩子和父母們陷入到這種困境當中。

孩子做事想放棄,父母還在糾結該推還是拉?先想明白這三點是關鍵

放棄是人之常情。哪怕是我們走了半生的成年人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也是下意識的想逃避。更何況是還未發育完全的孩子,他們對一些事情的經驗少之又少。所以他們需要父母們的陪伴和幫助,我們要給孩子前行的動力,也要給他們放棄的機會。要讓他們知道,無論何時,無論他們做什麼選擇,爸爸媽媽都會站在他們身後支持他。讓我們成為他們有利的後盾,而不是在他們眼裡可怕的大人。

孩子做事想放棄,父母還在糾結該推還是拉?先想明白這三點是關鍵

教育孩子也要講究適度,孩子在父母寬鬆的環境中成長,感受家庭的溫暖和生活的美好。孩子和父母成為朋友,也就願意聽父母的建議。

孩子看繪本時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將自己帶入到繪本中的角色之中,這也正是孩子為什麼看繪本學東西快的原因。

孩子做事想放棄,父母還在糾結該推還是拉?先想明白這三點是關鍵

優秀的孩子必定是見過世面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著一對有眼界有見識的父母。

有見識的父母,不等於有錢的父母。比如,給孩子買一本童書繪本用不了多少錢,但會讓孩子學習到很多知識。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孩子做事想放棄,父母還在糾結該推還是拉?先想明白這三點是關鍵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孩子做事想放棄,父母還在糾結該推還是拉?先想明白這三點是關鍵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孩子做事想放棄,父母還在糾結該推還是拉?先想明白這三點是關鍵

10冊不過是69.9元,還可掃碼暢聽,方便父母在工作了一天後,已經很累了,

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問題。

孩子做事想放棄,父母還在糾結該推還是拉?先想明白這三點是關鍵

雖然孩子的前途無法預料到,但是我們可以培養孩子的各種習慣和優點,為孩子將來的成功積攢更多的"燃料"。

下方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