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歲小孩非常不聽話,打了怕給他留下陰影,不打他仍不聽話,家長應該怎麼辦?

Camilld


為什麼一定要孩子聽話呢?

聽話的孩子真的好嗎?

這是一個根本認知上的區別。

試想一個家庭人人都有發言權,孩子提要求提看法的時候,家長也會認真聽取孩子的話,那麼孩子學到的是什麼?

平等。

憑什麼孩子就活該要聽大人的話,無論對錯?

孩子看到“家長也會聽孩子的話”,自然也就學會了聽父母的話。

父母給予孩子平等,孩子就學會了平等。

若是一個家庭充滿了強權,決定權只屬於家長,發生矛盾的時候,家長即便是錯了也是對的,永遠是支配者;而孩子永遠是服從者,那麼孩子又學到了什麼?

誰強誰就能主宰一切。

這時候可能會出現兩種孩子:一種是“認慫派”,另一種是“強權派”。

“認慫派”的孩子,就是傳說中“聽話的乖孩子”,他們已經完全被家長成功打壓,心理習慣了“遇到事情錯的總是我”,不再抗爭。

這樣的孩子,在家長的眼中看起來還真是個好孩子,眼看著越來越乖。

可是擁有這樣的思維模式,他們將來的心理問題和職業生涯都很堪憂,不知家長有沒有想過呢?

“強權派”的孩子則完全沒有被打敗,他們有強烈渴望成功的慾望,他們希望成為強者。

也就是題主提出來的“非常不聽話的小孩”。

所以,他們被家長欺負所受的氣全都攢著,容易一遇到機會,就起身反抗。

也容易喜歡欺負幼小,以趁機印證自己的觀點“強者戰勝弱者”,順便把在家長那兒所受的氣一股腦兒打出去。

這樣分析,聽著有點兒可笑是吧?可家長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這樣的家長,無不幼年也是遭受著同樣的家庭教育,當年所受的氣,還不是一股腦兒地甩給自己的孩子,簡單粗暴地要求孩子聽話?

這樣教育孩子是最不費腦,最簡單的。也是最容易把家族教育裡的“精髓”世代相傳的。

所以,家長要是想解決孩子聽話的問題,就要學會平時多聽孩子的話,尊重孩子,就從“給予孩子徹底的平等”做起。


蛋餅太太


不贊成打哦!口頭上威脅威脅好了。所謂不聽話是不聽話到什麼程度呢?是否是原則上的錯誤呢?五六歲的小孩子已經很能理解大人的主張和意識,自己心裡會有威脅感,也會有會鑽空子的小心思了。

我們家會有一個日常懲戒機制,以五角星/點贊之類的為標準,提前制定好這些獎勵的標準,比如多少個五角星可以獲得什麼獎勵,從簡單到難,一旦小孩子認可並且願意為之努力之後,減五角星的懲罰就會極其有效,也容易被理解。

這套機制執行時候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大人不要隨意獎懲,自己要做到有原則。這一點異乎尋常地重要,如果能配合每天晚上總結“今天值得表揚的事情”效果會非常好。壞的習慣和“不聽話”可能會在這種愉快和諧的氛圍裡往好的方向發展哦!

ps,如果覺得機制太麻煩,可以先從每晚總結今天的好事情開始嘗試,這個辦法陪我度過了小孩子糟糕情緒的五歲。

以上希望能夠幫到你和小朋友。[思考]


呆萌馬小馬麻


調皮,有時無理取鬧,看見別人有新玩具,非得自己也有一個相同的玩具,這也是孩子好奇的心理要求,這種心理要求得不到安慰時,就表現出來很絕強的性格。這種現象也是一種與家長對抗的逆反心理。因此爸爸媽媽應該教育寶寶既不要膨脹,也不要壓抑,但也要學會讓孩子調整。

1、要幫助孩子調整好心態,讓孩子做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人。可以通過聊天的方式把幾種做人的狀態分析給孩子,讓孩子通過分析利弊自己選擇。

2、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豎立榜樣。在孩子的一生中,接觸最多的是父母,家長的每一個想法,每一條要求都影響著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讓孩子模仿。

3、教育孩子要學會關心他人、理解他人,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孩子明白,一味的犟脾氣不但有時對自己不好,也會影響家庭及他人的友好相處,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另外,孩子懶惰,家長可以先指定孩子做某件事情後,告訴孩子做完某件事時,帶孩子到公園玩,當然說話要算話,鼓勵孩子自己穿衣,打掃衛生,幫助家長做飯,給予適當的獎勵,讓孩子產生勞動的興趣,告訴孩子什麼事情也不錯,大家都不會喜歡的,勤勞的小朋友才會喜歡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祝您的小孩健康快樂成長!


一顆飯糰子


幹嘛一定要讓孩子聽話,你很厲害嗎?你說的都對嗎?你很懂嗎?你天下第一嗎?如果不是,那就把孩子當平等的人對待,孩子對了聽孩子的,父母對了講給孩子聽,讓孩子自己分辨是非,孩子又不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