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疫情防控與國家動員

陳劍 (雁棲湖)健康發展論壇執行主任

陳劍:疫情防控與國家動員

由(雁棲湖)健康發展論壇組委會發起主辦的 “新冠疫情防控與推進健康中國行動”通訊研討會,邀請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30位知名專家參與了研討。

(雁棲湖)健康發展論壇是由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中國健康管理協會等共16家機構聯合發起,以推進健康中國行動為己任。九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佩雲,十屆至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梅穎擔任論壇名譽主席。

國家動員,就是國家在法律允許框架內,動用軍事的、行政的、市場的等一切可動用的力量,在短期內對疫情進行全方位防控所採取的措施。在國家動員期間,需要在一些城市或地區,對國民經濟等各方面,迅速地由平時體制轉為應急體制,並協調各方配置資源,聚焦疫情,使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財力,都為防控疫情服務。

就整個中國疫情防控分析,雖然在疫情初發期間,由於對新冠病毒活動規律認識不清,中央與地方,中央與部門的責任邊界不清晰,出現了一些無序和混亂,但隨著對疫情認識的深化,進入了國家動員時期,顯示出現存體制在這方面的優勢和特點。首先體現在“動”力上,聞令而動,高效果斷。疫情就是軍情,這包括部隊在內的幾十個醫療隊星夜馳援,應急機制立即啟動,防疫物資緊急輸送,科研機構全力攻關;交通運輸保障通暢;工廠企業加班生產;更有火神山十日奇蹟。國家動員還體現在制定和頒佈法律上,令行禁止。武漢市果斷封城;全國人民“蝸居”在家。國家動員, “動靜結合”,體現了中國國家動員的巨大能量和特點。

由於實施了國家動員,截止到3月下旬,疫情最嚴峻時刻已經結束。可以說已經贏得了階段性大考,應當對中國在國家動員中所展示出的巨大能量和取得的顯著成效給予積極評價。這毋庸置疑。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問題。

國家動員啟動有一個過程。存在的問題是在一些地區動員過度,反應過度。例如進入低風險地區遲遲不能夠儘快開工恢復生產;一些居民的日常疾病因疫情導致不能夠及時就診所帶來的風險等。反應過度表現的症狀是,一人得病,大家吃藥。此外,由於經濟停擺,企業的正常生產和員工就業也由此受到影響。短時間似乎問題不大,但較長時間的經濟停擺,無論對個人、企業或社會,都難以承受。此外,城市中無穩定收入的群體,老齡無保障群體等一些邊緣群體,由於較長時間“蝸居”在家,他們基本的生活保障需要給予關注。

國家動員帶給我們的思考是,中國長期以來實行的是高度集權的體制 ,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通過國家動員,可以迅速調動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基因,因而可迅速減緩疫情的嚴峻程度。這種行為慣性無疑是這種體制的優勢。但人們很少考慮到,由於忽視地方自治,政府主導的力量過於強大而使民間組織的力量難以發揮;公民權利在國家動員期間自然會受到一定限制,如何使這種限制能夠保持在合理範圍內同時能得到公民的充分理解和配合;政府的權限需要通過法律授權給予擴充而不是急劇膨脹,並時時能夠受到社會強有力的監督;如何讓為防控疫情所付出的經濟和社會成本控制在一個合理界限而不是十分高昂;等等。要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上述問題無疑是需要回答的。因而,國家動員,如何在尊重公民各項權益的同時,在法治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提升程序的正當性和公民的認可程度,儘可能發揮各種自治力量推動國家動員工作的完成,這或許是今後需要關注的問題。

新冠病毒疫情正在全球擴散,很多國家也都採取了國家動員方式,一些國家也取得了很好效果。例如日本、新加坡和韓國等。由於體制不同,國家動員的方式和特點也不同。疫情過後,可以對不同國家的國家動員作一個比較,包括所付出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成本作一個比較。通過比較或許對中國國家動員的優勢和日後需要改進的問題有一個更加清醒認識,進而提升國家治理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