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甜北鹹、東辣西酸,怎麼吃才能維持血壓,提高免疫力?

“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飲食文化的地區差異,而且網絡上時不時也會出現“甜鹹之爭”,比如豆漿是甜的還是鹹的,粽子是甜的還是鹹的。

雖然每個人的口味有很大差別,有的鐘愛甜食,有的喜歡酸辣口味,但整體上,不論東南西北,中國人吃得都太鹹。過去40年來,中國成年人每天平均食鹽量超過10克,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攝入量(低於5克)的2倍以上;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攝入量(不超過6克)的1倍多。

高鹽飲食會對人體健康產生重要影響,如增加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一項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期刊的研究,為高鹽飲食新又增加了一條“罪狀”:可能會減弱免疫系統功能降低免疫力

在該研究的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採用高鹽飲食的實驗室小鼠,中性粒細胞“殺死”侵入細菌的能力降低。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是血液中最常見的免疫細胞,主要作用是吞噬侵入體內的細菌。

同樣感染李斯特菌的實驗室小鼠,在高鹽飲食的小鼠脾臟和肝臟中,李斯特菌的數量大量增加,

是正常鹽分攝入小鼠的100到1000倍,感染加重。李斯特菌是一種細菌,可以在受汙染的食物中發現,會引起發燒,嘔吐和敗血症。此外,高鹽飲食的小鼠,泌尿道感染的癒合也要慢得多

在研究的人體試驗中,研究人員將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每天按照建議量攝入鹽。另一組在建議攝入量的基礎上,每天再額外攝入6克鹽,相當於攝入兩個漢堡和兩份炸薯條中的鹽分。一週後,研究人員分別抽取兩組受試者的血液,以檢測中性粒細胞對細菌的反應

研究人員發現,高鹽攝入組受試者,不僅中性粒細胞對細菌的抵抗力要差得多,而且糖皮質激素水平也有所升高

不過,該研究與以前的一些研究產生了相反結果。以前有研究顯示,高鹽飲食具有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因為在動物實驗中,採用高鹽飲食,會加快癒合某些皮膚寄生蟲導致的感染

該研究的作者Katarzyna Jobin博士表示,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第一,人體血液和各器官中的鹽濃度基本保持恆定,否則重要的生物過程就會受到損害。

但唯一例外的是皮膚,它是身體的鹽庫。這就是為什麼額外攝入鹽對某些皮膚病有效的原因。

第二,腎臟作為身體控鹽的最重要臟器,會排出身體多餘的鹽。當過多的鹽進入體內後,會被腎臟過濾掉並排洩到尿液中,但是這個過程可能會產生一個不良的副作用,導致糖皮質激素在體內積聚,從而抑制中性粒細胞的功能。

此外,還可能與免疫細胞的種類有關。吞噬皮膚寄生蟲的免疫細胞主要是巨噬細胞,在高鹽的情況下會特別活躍;而吞噬細菌的免疫細胞主要是中性粒細胞

鑑於中國人食鹽攝入普遍偏高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尤其要注意減少食鹽攝入量,這不止包括在家做飯減少用鹽量,還包括減少在外用餐、吃包裝加工食品等等,這些食物中都有很多隱藏的鹽分。

對於在家裡做飯的人,可以採用這些減鹽技巧:

做菜時可以用控鹽勺來控制加多少鹽,防止食鹽超標。

保留食材的天然味道,就不需要加入過多的食鹽來增加滋味。

使用其他調味品來代替鹽,比如醋、蔥、姜、蒜、八角、花椒、辣椒等。

特別注意不要放過多其他含鈉高的調味品或食品,比如味精、雞精、豆瓣醬、鹹菜、榨菜、腐乳等。

肉類不宜過多,因為肉類烹飪時用鹽較多,而蔬菜不易吸鹽。

烹製時等到快出鍋時再加鹽,可以在減少用鹽的同時,保持鹹度。

用鹹菜做配料時,可先用水沖洗或浸泡

實在口味重,而高血壓風險又較高,可以選購高鉀低鈉鹽

,既滿足鹹味要求,又減少了鈉的攝入。不過腎功能不好的人,鉀鹽要慎用。

[1] Katarzyna Jobin1, et al.,(2020). A high-salt diet compromises antibacterial neutrophil responses through hormonal perturbation.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DOI:10.1126/scitranslmed.aay3850.
[2] Too much salt weakens the immune system. Retrieved Mar 26 ,2020,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3-salt-weakens-immune.html
[3] Salt intake in China among highest in the world for the past four decades. Retrieved Mar 26 ,2020,from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9-07-salt-intake-china-highest-world.html
[4]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注:本文旨在介紹醫藥健康研究進展,不是治療方案推薦。如需獲得治療方案指導,請前往正規醫院就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