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惊现疫区的无人机

2020年初,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各地蔓延。

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了这场抗疫保卫战,而在这科学创新的新时代,采用科技力量全方位助力抗疫是时代的特色,也是科技的使命。AI智能疫情防控系统、5G巡逻机器人、智能温控大数据平台、无人机消杀运输等为疫情提供科技助力,众“智”成城,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强有力的科技力量。

接下来小编将带领大家看看无人机作为“抗疫小天使”是如何协助我们战斗的。

揭秘:惊现疫区的无人机

消毒无人机——作业航线规划、自动喷洒

2月8日下午两点,几位身着雨衣、带着口罩和护目镜的队员在深圳龙岗宝龙工业区为即将展开的消杀工作做着准备。两台大疆测绘无人机P4R 盘旋在园区上空,多角度实时测绘现场环境,生成园区高清地图,并将规划好的作业航线发送到飞手的遥控器中。飞手们将测绘无人机规划好的作业行业发送到T20 的遥控器中。随后,五台身负 15升消毒液的植保无人机(以下简称“植保机”)徐徐升至 5 米空中,以每秒 3 米的速度开始喷洒作业,全程自主飞行。完成大约 5 亩(约 3333 平米)的消杀面积后,植保机回到起点更换电池与消毒液。再次起飞后,聪明的植保机会在上次消杀结束的地方,继续作业。

让我们从专利技术上看看是如何实现的:

大疆专利CN109153452A公开了:一种播撒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植保无人机,植保无人机包括:机身10、机臂30、动力组件50、以及搭载在机身10下方的播撒装置70。

同时公开了一种播撒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出料口的目标开度和实时开度;根据所述实时开度以及目标开度的比较结果,确定所述出料口的开度是否异常;当所述出料口的开度异常时,向遥控装置发送报警信号。本发明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出料口的目标开度和实时开度,就可以以二者的比较结果来确定出料口的开度是否异常,并在出料口的开度异常时,向遥控装置发送报警信号,从而方便用户及时掌握到出料口开度异常的信息,同时还可以根据开度异常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保证播撒均匀度不受开度异常的影响。


揭秘:惊现疫区的无人机

大疆的专利CN110573982A提供了一种植保无人机作业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植保无人机在作业区域中的作业起始边界点A点、B点坐标,以及作业终点E点坐标和作业的横移距离(S101);根据所述A点、B点、E点坐标以及作业的横移距离生成作业线路(S201);控制植保无人机按照所述作业线路进行作业,植保无人机到达E点时,结束作业(S301);保存A点、B点和E点的坐标,在同一作业区域再次进行植保作业时,读取A点、B点和E点的坐标以生成作业线路,根据生成的作业线路进行作业,并于作业到达E点时结束作业(S401)。上述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避免重复设置A点、B点和E点坐标,从而显著提高植保作业的作业效率。

揭秘:惊现疫区的无人机

揭秘:惊现疫区的无人机

测温无人机—— 远距离、全覆盖、高准确测温

借助热成像技术、红外测温系统,无人机在本身的“天眼”之外再度拥有了一双“透视眼”,能远距离、全覆盖、高准确的测出相关区域或相关人员的体温。

在许多高速收费站,相关部门就利用无人机搭载的红外热成像设备,对春运返程车辆进行车内人员数量筛查,并通过非接触测量体温的方式,实现对返程人员的初次检测。

在汕头市潮南区,对于区域人群聚集,无人机会自动靠近人群上空,对现场每一个人进行在线测温。当无人机确定人群中无发热异常情况后,会喊话驱散人群。

在位于江西省宜春市的社区干部也借助无人机实现了“入户测温”。公务人员通过无人机喊话方式进入居民家中,高效完成测温工作的同时避免了人员间的接触和交叉感染风险。

让我们从专利技术上看看是如何实现的:

杭州海康机器人的专利CN305028495S公开了一种成像云台装置,用于热成像,尤其用于挂载至无人机,进行无人机监控热成像,带有测温功能。


揭秘:惊现疫区的无人机

大疆推出无人机体温测量应急解决方案,利用一根棉花棒的简单改装将无人机在规范条件下的体温测量精度提升到±0.5度。具体方案通过在热成像镜头上增加测温标定支架,棉花棒作为温度参考固定在红外热成像相机视野之内,再利用额温枪对无人机的测温进行校准,随后即可使用无人机进行体温测量。

揭秘:惊现疫区的无人机

巡逻无人机——花式空中喊话劝导

喊话无人机在此次防疫战中出镜率相当高。居委会用它来监控小区,一边循环播放防疫知识,一边对着出门乱转或者不戴口罩的居民隔空喊话。

2月4日下午,江苏南京溧水区城管局派出无人机巡查,发现一群年轻人在公园打篮球后,无人机上演了一场“硬核喊话”:“各位灌篮高手们,疫情时期请大家不要在外聚集。你们现在不需要实际操作,回去可以看看《灌篮高手》,补充一下理论知识!”

揭秘:惊现疫区的无人机

让我们从专利技术上看看是如何实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边海防委员会的专利:CN209535471U公开了一种边防巡逻专用无人机,包括无人机本体、支撑腿、调节架、巡逻装置、摄像头、聚光灯和定向扬声器;通过设置带有摄像头、聚光灯和定向扬声器的巡逻装置,聚光灯可对目标进行照射,方便在夜间时及时看清目标,同时可对不法分子做出警告;定向扬声器可向特定的方向传递声音,声音更加清晰,可远程对不法分子进行喊话警告。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CN110398982A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的巡检方法,根据巡检对象或区域生成巡检路径;无人机根据巡检路径自动飞行及拍摄,获取拍摄图像;通过巡检模型识别所述拍摄图像的异常状态,以识别巡检对象或区域的异常状态。本发明通过一种无人机的巡检方法及系统,从智能无人机系统、自动图像数据处理、缺陷隐患分析、设备及巡视成果管理提供无人机行业应用全过程、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大大提升了巡检效率,并形成了无人机自动驾驶系统、基于BIM模型的系统、基于机器学习的缺陷隐患分析、数据处理等产品体系。

揭秘:惊现疫区的无人机

配送运输无人机——无接触投递

新华网武汉2月13日电(连迅)2月12日11时10分,一架顺丰无人机降落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将3.3公斤的医疗防疫物资送到医护人员手中,整个运送过程只用了7分钟。

“无人机投递不受人群干扰、视觉独特,具有高灵活、强机动的优势。”疫情期间用无人机为配送防疫物资不仅用科技手段提高了投递效率,而且大大降低快递员工作中的接触风险,实现“无接触投递”。

让我们从专利技术上看看是如何实现的:

深圳市俊达通办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利CN110758735A公开了一种用于紧急物流配送的安全性高的无人机,包括主体、容器、托板、紧固机构、若干安装机构和若干飞行机构,安装机构包括固定壳、安装组件、收缩组件、导向轮和拉线,收缩组件包括第一电机、转轴和线盘,安装组件包括插杆和平移单元,紧固机构包括盖板和若干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横管、竖管、连接管、移动单元、竖板、夹杆、夹块、横板、竖杆和连接单元,该用于紧急物流配送的安全性高的无人机通过安装机构方便将容器安装在设备上或从设备上取下,便于待救援人群取用容器内的紧急物资,不仅如此,通过紧固机构可对容器进行固定,防止容器掉落导致物流配送失败,并通过盖板对容器内的物资进行防潮保护,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揭秘:惊现疫区的无人机

结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无人机凭借其在消毒防护、远程测温、高空巡检、物资配送等方面的优势,为疫情防控增添了一双翅膀,也为科技疫战增添了一抹与众不同的底色。

延伸:从上面给出的几篇专利可知,现有的无人机领域专利量大覆盖面广,但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无人机相关专利的改进挖掘是一个专利布局的很好的思路,例如测温无人机,棉花棒只是一个应急方案,科技进步不允许棉花棒在无人机上生根,后续无人机远程测温精确度的提升将是一个重点研发及专利挖掘的方向。

反观大疆的专利布局,自2008年以来,大疆共申请专利6518件;从目前无人机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大疆在全球拥有领先的市场占有率,所拥有的专利数量也遥遥领先,并始终坚持大量的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并不遗余力保护所取得的专利。

可见,在无人机这个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要做好知识保护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无人机相关企业在不遗余力挖掘应用场景和需求改进技术的基础上,要做好专利的检索,在充分检索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专利挖掘布局,提高专利授权率和专利保护价值;通过检索了解现有专利的基础上做好侵权风险预判,并及时进行规避设计。这是无人机行业对知识产权应有的认知,分享并共勉。(文章为超凡知识产权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