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網課期間,這本書推薦給所有被娃氣到肝疼,需要療愈的媽媽


抗疫網課期間,這本書推薦給所有被娃氣到肝疼,需要療愈的媽媽

1、

家庭親子問題,永遠都是媽媽們逃不過的話題。在如今宅家網課的特殊時間裡,親子矛盾更是“在線升級”,媽媽們都在群裡互相吐著苦水。

我們重視育兒問題。有媽媽報了專門的育兒課程,卻仍舊得到不到建設性的答案,回答永遠都是:育兒問題都是媽媽的問題。於是問題到這裡全都變成對媽媽的攻擊,讓媽媽在自我攻擊自我反省之中反反覆覆,卻沒有建設性意見到底該怎麼解決?有的媽媽看了幾十本育兒書,也仍舊無法解決自己的困惑。進而對育兒專家們有了質疑,那些所謂的育兒專家就憑養育了一個乖巧的孩子,得出的那些大而化之的理論,她的方法就適用於我們所有的家庭嗎?到最後,我們明白育兒沒有最好的理論,只有合適的方法,作為媽媽,我們更希望的是看到平凡的家庭裡,真實的親子關係與可實行的育兒方法,更想到看見打破親子關係魔咒的家的溫暖與愛,我們需要成長,也需要療愈。

在看過《鄉下育兒》裡育兒問題在真實生活裡的體現以及媽媽陪伴不完美孩子一起成長後,我們窺見了育兒本質,知曉育兒路上困難與希望並存。而讀到《小太陽》後,我們發現育兒之路,誰都一樣,育兒不可能完美,更不要去因為那種被“粉飾”的完美而焦慮。育兒最根本的是你的態度——你與孩子相處的態度。

抗疫網課期間,這本書推薦給所有被娃氣到肝疼,需要療愈的媽媽

2、

《小太陽》是臺灣作家林良的散文集。他用筆再現了一個平凡家庭——一對父母、三個女兒和一隻狗十五年的日常生活。林良以淺白、幽默又充滿感性的筆觸,成就了風靡臺灣文壇數十年、歷久彌新的《小太陽》。《小太陽》這個書名,其實來自其中一篇文章:寫的是大女兒的出生。“我們忘掉外面的‘連陰天‘’,一連十幾天見不到太陽,卻慶幸我們的小屋裡有了自己的小太陽。”正如書名“小太陽”的寓意,全書處處可見令人莞爾的神來之筆,平凡裡見真情,淡薄裡有深意,是讀者心目永遠溫暖的光源所在。

文如其人。臺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王淑芬談起林良先生,談起《小太陽》說:二十多年與林良先生相處的經驗,我的觀察是:他的童書寫作溫暖,他的成人散文幽默,他的文學論說精闢,他的為人敦厚親餘力,他提攜後進不遺餘力,他是乒乓球高手,他每次發言必引滿堂笑聲。所以,他的《小太陽》不僅是臺灣最有影響力的書之一,他本人是臺灣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

抗疫網課期間,這本書推薦給所有被娃氣到肝疼,需要療愈的媽媽

3、

作為幸福感最高傑作,和諧家庭的幸福聖經,《小太陽》四十多年重印一百多次了,但是仍然帶給我們溫暖與啟發。因為《小太陽》,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每一個人的“家”是如此可愛,會看到親子關係的另一種光澤,讓我們面對孩子的各種問題放下焦慮,明白其實孩子們的成長都差不多,他們一直都是家庭的光源小太陽,不同的是父母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最重要的是,書裡溫暖、幽默、真實,足以療愈我們與孩子鬥智鬥勇屢戰屢敗焦慮彷徨的心,因為讀著讀著,你就會自然而然的微笑……

文字溫暖、生動、幽默是一方面,瞧瞧他寫家的文字:我們夜裡看到萬家燈火,看到一個個發出光明的窗戶。我們把它比作地上的星星。我們知道我們這個只有一個房間的家,夜裡又有燈光,我們的窗戶也會發出光明,成為星群中的一個。這對我們是一種無上的鼓舞。

寫女兒們吵架的求助:櫻櫻很憤慨地猛然抬起頭,用一種他們在我面前吵架“難解難分”的時候一方常有的“舉頭望明月”的姿勢,希望我能挺身而出來主持正義,及時抑制他方的“野蠻的舌頭”……

寫女兒好奇他的白頭的情景:我微微彎腰低頭,讓她的手指頭碰一碰我新長出的東西,想她在動物園膽怯好奇地摸驢子的鼻子那樣。她點點頭,笑一笑,好像是說:“很好”。

……

那些溫暖、有趣的瞬間,其實我們也曾有過,但我們或因內心的焦躁沒有留意,或一閃而過沒有記錄,或根本就因為忙碌直接忽略了。如果回過頭想象,除了孩子糟糕的一面,其實有很多披著“調皮討厭”的外衣但真實可愛的瞬間:

她用筆在桌上牆壁上亂塗亂畫後,還滿懷欣喜地跑來說:媽媽,我畫了一隻水母送給你哦!

在犯錯苦鬧氣到你肝疼時,他又厚著臉皮蹭過來蹭過去說:媽媽,我愛你,你別生氣了好嗎?

………

可惜孩子的那些溫暖純良,都在一次次親子矛盾撕碎後被我們拋之腦後,選擇性的遺忘了,而那些糟糕地問題一次次出來矇蔽我們的雙眼,此刻驚覺自己有多久沒有好好看看孩子美好的一面了。

抗疫網課期間,這本書推薦給所有被娃氣到肝疼,需要療愈的媽媽


4、

打住,又要雞湯了嗎?幸好,林良先生並沒有粉飾日常生活成無瑕疵,他真實卻又幽默地記載他這位老父親育兒中的各種煎熬:

在《喂》這篇裡,看到他同樣為了“喂”孩子而氣惱。他形容:我們常常“怒髮衝冠”地“很柔順地”扛起了小銀調羹。讓我想起我們常常在被孩子氣得半死時,孩子過來蹭蹭要抱抱時,孩子形容:媽媽的“咬牙切齒”把我摟緊。

在《備考》裡,在他女兒把數學題當語文題研究,我們的道題要研究二三個小時,他和我們大多數父母經歷諸多掙扎與反省。他們最後決定,讓他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收回一切干預,另外送他許多的“責任感”。他寫下:家長看自己的小孩子為她自己的命運掙扎,是一件非常難受的事情。並不是心疼,而是“技癢”,動不動就想免費出來“示範”,動不動就想在孩子面前“露一手兒”。要抑制這種衝動,並不簡單。我所說的“難受”,指的就是這一點。恩,我們也需要剋制炫技的衝動,把學習還給孩子。

在《寂寞的球》裡,我們看到了二胎三胎家裡孩子成長的小煩惱。比如老二一定要老三叫她二姐,不能叫名字,從而維護自己的地位,而老三因為太小總是融入不進大家的話題從而以攻擊的方式強行進入,或是寂寞地自己一個人玩。

抗疫網課期間,這本書推薦給所有被娃氣到肝疼,需要療愈的媽媽

《“打架教育”》裡,看到了老父親一個矛盾心,既想孩子成為一個不動手的有高貴思想的人,又怕“ 他們不夠堅強,來日長大,一旦捱了巴掌,就覺得渾身沾了糞便汙泥”,自覺‘下賤’起來。那還了得,因為他們必需學習“捱打”,培養一種巴掌汙損不了的尊貴。”……

這些鬱悶、焦慮、反省、矛盾……我們都經歷過,那樣的真實,但所有這一切的背後,我們又看到老父親一顆溫柔的愛女之心,所有這些瑣碎矛盾似乎都被愛的心感化了,你會嘗試著另一種心態來看,就像林良寫的《丟》,最容易惹惱我們的孩子丟三落四的問題,竟然被作者分析歸納後,讓我們看到孩子可愛的一面從而願意接納孩子的問題。

我們大多數來自平凡的家庭,是平凡的父母,我們都想擁有和諧有趣的親子關係。也許學著林良先生,細膩地洞察生活、幽默地化解問題、用初心對待孩子,比讀一百本育兒書聽一百堂育兒課更管用。不忘初心,相信我們能正確打開親子關係——和自己和解,和孩子和解!

(本文配圖,均來自《小太陽》書中插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