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拼老二”,我可能患了“二胎焦慮症”

不曾想在近33歲的年紀懷了老二,而正因為第二次懷孕才真正讓我體驗了一回孕媽的“遭罪”。

依然很清晰的記得懷第一個孩子的時候,沒有太多不良反應,整個孕期都非常平穩,每日奔走於單位和家,除了產假和天氣太差幾乎沒有額外請過假。歇產假的申請郵件還是在“破水”第二天入院後在產房裡發出去的。當時覺得自己挺幸運的,孕吐、尿頻、水腫、頭痛……這些症狀基本沒有或是很輕,除了挺著個大肚子行動會有所不便之外,其他都讓我覺得無從輕重。

33歲“拼老二”,我可能患了“二胎焦慮症”

而現在對比來看,感覺第一次懷孕一點不真實。

第二次懷孕從7周後,身體伴隨著妊娠、激素水平的攀升,經歷了各種的不適症狀。首先感到身體疲憊、食慾不佳,對味道過於敏感產生不適感。8周多開始就開始出現尿頻症狀,夜間通常要起夜2-3次;此外下體分泌物也開始增多。接近9周開始受到孕吐折磨,此時連坐車、坐地鐵都不行,孕吐厲害,尤其在每天清晨刷牙和晚上刷牙都得難受好久。而且感覺此時吃什麼都不消化就浮在胃裡。13周孕吐終於有所緩解,只是刷牙時噁心一陣。此時開始受到頭痛、椎骨痛的困擾,頭痛時只想昏昏沉沉的睡覺,但即便睡著了也並不踏實,時而驚醒。15周,鼻子不通氣、鼻腔充血,每天早上都會有鼻血滲出。17周開始出現乾眼症了,帶框鏡還是帶隱形眼鏡都會出現不適,又不敢滴眼液。

33歲“拼老二”,我可能患了“二胎焦慮症”

孕育新生命嘛,其實身體的再多折磨都能忍受。當打開新聞看看那些為保胎受盡各種折磨、臥床打針的孕婦,我自己這點反應根本算不上啥。

但是除了身體難過之外,最重要的是情緒難以控制。從得知懷孕後就感覺自己焦慮了,這種心態在懷老大的時候是完全麼有的。對一點小事會過於敏感、憂慮,會特別關注自身情況,能不能順利分娩、如何應對生產和月子期、哺乳期……越關注胡思亂想的就越多;同時也會特別關注老大的身體情況和情緒,生怕因為懷了老二對他照顧不周出現差池。除此之外就是對未來的各種焦慮……與父母的關係會不會受到影響、夫妻關係會不會受影響、工作關係會不會受影響、自己的事業會是如何發展等等,總之與懷老大時候焦慮的點完全不一樣,焦慮程度也有所不同。

33歲“拼老二”,我可能患了“二胎焦慮症”

如何緩解二胎焦慮呢?我覺得最重要的在於自身思想建設和另一半的參與。

據統計,90%的父母要二胎的期望是給孩子留個伴,未來他們可有個相互照顧。我在決定要二胎時也是考慮到這點,情同手足的親密關係可能是我孩子留下的最大財富。所以每當想到這些,我的焦慮心情稍微有所緩解,也會為自己做思想工作:現在眼前的困難於未來而言都是談資,一切困難都可以克服。

而且在緩解“二胎焦慮 ”過程中,父親的角色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一個孩子時父親參與少母親不會覺得太過吃力,而當兩個孩子時,如果父親缺位那母親一定無法支撐。所以,來自老公的體貼、父親的參與,這不僅可以有效緩解孕婦的“二胎焦慮”,同時對老大能夠接受“老二到來”的提前教育也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時的父親應該教育老大,如何保護孕期中的媽媽、如何體諒媽媽的懷太不易,映射到自身曾在媽媽肚子裡也是讓媽媽備受艱辛的……讓孩子懂得生命的來之不易,珍惜自身生命的同時,也要愛護好媽媽和肚子裡的小寶寶,從孩子未出生就需要肩負起這樣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