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到部队看望儿子,让警卫把军长叫来,军长却说不认识这老头!

引子

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中曾写道:百善孝为先。这句还也一直流传至今,被大多数的人所熟知,这是由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孝道的民族。《论语·子路》当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和孝道有关的故事:楚国人叶公,在孔子面前夸耀说,他们那地方有个很正直的人,其父牵羊,他就大义灭亲站出来告发。孔子却不以为然,提出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正直的人应该做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儿子告发自己的亲生父亲看似正直,但却是一种不符合人性的伪善,是不孝的。

父亲到部队看望儿子,让警卫把军长叫来,军长却说不认识这老头!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论人们认为儿子告发自己父亲牵羊的行为是正直的还是不正直的,但是按照传统孝道观点来看这个问题,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大部分都会觉得这个人的做法是不孝的。这也足以看出我们是多么地重视孝敬父母,不过在民国时期却发生了这样一件子不孝的事情,一位父亲专程到部队看望自己的儿子,在部队大院门口老父亲让警卫去把军长叫来,然而军长却说不认识这老头!这是怎么回事呢?

父亲到部队看望儿子,让警卫把军长叫来,军长却说不认识这老头!

01

他就是当时蒋的“天子门生”——胡宗南。胡宗南出生在浙江镇海的一个贫苦的家庭,尽管在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之下,他的父亲胡际清还是拿出家中的一部分钱让他读书,所以胡宗南从小熟读“四书”和“五经”。胡宗南本人也比较努力刻苦学习,在1915年毕业后的胡宗南在他的老家一所小学任教,当时能做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胡宗南也很满意自己当时的生活,直到后来他因不满自己父亲给自己安排的一门亲事,离家出走去了广东。

父亲到部队看望儿子,让警卫把军长叫来,军长却说不认识这老头!

也就是这次的离家出走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当时在广东的胡宗南正好遇到了黄埔军校在招生,他没有多想就报了名,几番周折过后被顺利录取。1925年的春天,胡宗南从黄埔毕业之后被分派到了任务,跟着就参加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在之后的任务中,胡宗南崭露头角。在接下来的第二次东征当中,胡宗南依旧表现英勇。接连两次的出色表现让胡宗南在当时的军营之中名声大振,也是由此被蒋注意到。之后就得到了蒋的赏识,成为了蒋的左右手。

父亲到部队看望儿子,让警卫把军长叫来,军长却说不认识这老头!

02

一九三六年,胡宗南当时已经当上大官,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负责守住江苏省徐州,而徐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让胡宗南驻守这里,也可以看出蒋对他的重视。很快,胡宗南的名号就在全国传开了。

在老家生活的胡宗南父亲胡际清听说自己的儿子有出息当上了大官,喜出望外,于是带着很多的东西踏上了去徐州的火车,想要去探望一下自己很多年没有没有见过的儿子。虽然当年父子俩闹得的确不是很愉快,但毕竟血浓于水在加上这么多年都过去了,自己儿子应该早就忘了当初的那件事情。况且他的本意也是为了自己儿子好,想要他早日成家。这样一想,胡宗南的父亲立马迫不及待想见到自己日思夜想的这个二儿了,立马踏上了寻亲的旅途。

父亲到部队看望儿子,让警卫把军长叫来,军长却说不认识这老头!

胡宗南与家人合影

结语

但是他怎么也想不到见到自己儿子之后会是那样的一番景象。当时胡际清到了自己儿子所在的部队,一去看见的就是门口的看守,心中是又惊又喜。惊是因为他一个平头老百姓很难看见这么大的排场,喜的是自己儿子是里面的大官。于是他尽量让自己镇定下来,告诉那个看门的守卫:我是你们军长的父亲,让他出来见我。守卫一听道这个,没有再做过多的询问,赶紧飞快向里面跑去通报此事。可是胡宗南却对士兵说我不认识这个人赶紧让他走。听到儿子的这话,胡际清伤心地回到了老家,没有再见过自己的儿子。


胡宗南的做法在我们看来是一种不算孝顺的行为,我们并不提倡愚孝,子女也并不是需要无条件服从自己的父母。但如果我们要是和父母之间曾经因为一些事情产生过一些误会,并且这些误会是可以化解的,我们还是应该尽量谅解我们的父母,仅仅是因为意见相左和自己的亲生父母决裂是很不可取的。


参考资料:《围炉夜话》、《论语·子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