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損傷如何鑑別?


膝關節損傷是最常見的,可以算是Top1了。

膝關節損傷如何鑑別?


膝關節受傷的3大主要成因

常見的膝關節傷患包括膝蓋內側韌帶損傷、十字韌帶或半月板創傷,大多是因為膝關節受傷或者碰撞受傷而造成。其中關節腫脹、持續疼痛、膝蓋不穩定、活動幅度減少、甚至僵硬,都是常見的症狀。

1. 膝蓋內側韌帶損傷

膝蓋內側韌帶損傷並不需要明顯的碰撞,例如滑雪時從高處向下滑,不斷以「入字腳」減速,也能使內側韌帶因受到過多的拉扯而扭傷,甚至部分撕裂,繼而引起局部的發炎,造成膝關節創傷及內側發痛。傷者一般需要休息兩至四星期,或輔以膝蓋支撐工具就能痊癒。

2. 前十字韌帶撕裂

而前十字韌帶撕裂的成因則多是由非接觸性扭傷而造成,如碰撞或跌倒,由於身體的衝擊力轉化為膝關節的扭力,所以會導致不同程度的軟組織扭傷。患者受傷時膝關節會出現劇痛,但與膝蓋內側韌帶損傷不同的是會聽到「噗」一聲或感到關節移位。由於十字韌帶是關節內的組織,被扯斷後會流血,而血水積在膝關節內就會造成明顯腫脹及關節活動幅度減少。

3.半月板撕裂

膝關節損傷如何鑑別?


膝關節內外側的半月板,其作用如咕������,尤其在跑步或跳躍等運動,為膝蓋提供避震功能,所以在運動創傷之中,半月板撕裂的情況是很常見,症狀同樣是持續膝痛。如不盡早處理,撕裂會愈來愈大,亦增加膝關節軟骨受損風險。

因為以上三者是膝關節最容易受傷的三個構造,故也稱為膝關節不開心三合一。但到底是誰讓膝關節不開心也可以透過一下理學檢查找出兇手哦

膝關節損傷特殊檢查

1、前抽屜試驗(Drawer test)

膝關節損傷如何鑑別?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位屈膝90度,檢查者輕坐在患者足部,分別在小腿外旋位、中立位、內旋位等三種位置下,向前牽拉脛骨上端。

檢查結果:觀察脛骨結節向前移位的程度,移位>5mm為前十字韌帶斷裂。

2、拉赫曼試驗(Lachman test)

膝關節損傷如何鑑別?


檢查方法:該測試可檢測十字韌帶有無損傷。患者仰臥屈膝20°-30°,一隻手穩定股骨,另一隻手移動脛骨,將脛骨近端向前拉牽。

檢查結果:

  • 前位移量小於3mm為正常
  • 位移量3~6mm為第一度(+)
  • 位移量6~9mm為第二度(++)
  • 位移量10~16mm為第三度(+++)
  • 位移量大於16mm為第四度(++++)


3、迴旋擠壓試驗(McMurray test)

膝關節損傷如何鑑別?


檢查方法:患者仰臥位,檢查者一手按住患膝,一手握住踝部,將膝關節完全屈曲足跟抵住臀部,然後將小腿極度外展外旋或內收內旋並隨之將患者的膝部緩慢伸直。

檢查結果:此測試主要是感受半月板磨損所發出的<咔嚓click>聲響,小腿外展外旋時可將膝關節內側鬆開,這樣才可以檢查其在伸直時因磨損所發出的聲音,故為檢查半月板損耗

4、Apley研磨試驗

膝關節損傷如何鑑別?


檢查方法:此試驗分成【抽拉試驗】和【壓迫試驗】

一開始病患俯臥位,膝部彎曲90度,檢查者一手壓大腿,一手握腳踝,將小腿抽離或壓入大腿,並隨之將小腿做來回旋轉如研磨狀。

檢查結果:觀察是否引起膝部的疼痛,以判定為韌帶或半月板的損傷。

  • 若為韌帶受損,則主要是抽拉研磨時疼痛,且小腿活動度大
  • 若為半月板受損,則主要是壓迫研磨時疼痛,且小腿活動度小。

【免責聲明】作者發表的所有文章僅作為科普知識分享,不能取代專業的醫療建議,如有病患不適,請及時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