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他生前默默無聞,大半生從事銀行辦事員的職業,卻有一顆熱愛繪畫、獻身藝術的心。家境貧寒,他無緣學府,刻苦臨摹,自學成才,他獨創了一種皴法新技法“秋園皴”。

生前寂寞,生後榮耀,直到逝世後的第七年,他的遺作在中國美術館展出,世人這才將目光投向了他。連一代宗師李可染都扼腕長嘆:“國有顏回而不知,深以為恥。”他就是被譽為“當代陶淵明”、江西繪畫奇人的中國山水畫大師——黃秋園。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7歲開始臨摹《芥子園畫傳》,19歲賣畫為生

1914年,黃秋園出生於江西南昌縣黃馬鄉,其父是教書先生,母親則為家鄉賢達。其父母二人都非常注重幼子的教育,很小就把他送進私塾啟蒙,沒過多久卻發現這孩子酷愛畫畫。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梧桐仕女》

他7歲開始臨摹《芥子園畫傳》,中學後拜左蓮青為師習畫,因家貧失學後在裱畫店做了一年學徒。這一年的學徒讓他眼界大開,有機會接觸大量的古今名家作品,他非常珍視這樣的機會,刻苦臨摹,收穫頗豐,“轉移摹寫”的技能突飛猛進。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抱琴歸去》


裱畫店的工作也使他認識了更多的收藏家和購畫人,這些人求購黃秋園臨仿的古畫,臨仿古代名家作品逐漸成為他的的職業。大量的臨摹古代名家作品,也築牢了他的繪畫根基。就這樣19歲的他開始賣畫為生,而畫作一時間也頗為暢銷。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雲山秋氣佳》


黃秋園的求藝之路與明代仇英、清代王翬極其相似。都是出身寒門通過臨摹古代名家作品求索自己的藝術道路。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深山訪友》


工作只是“兼職”,繪畫為心之所向

黃秋園是個窮人家的孩子,但光畫畫不僅不穩定,也養不了家,要有個比較安穩的生活保障就得找個養家的差事,於是,1938年,24的歲的他考入江西裕民銀行做文書。新中國成立後,成為南昌人民銀行的科員,一直到1970年退休。在這期間,他成了一名業餘畫家。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松風聽泉》


中國古代文人畫家認為“以畫為寄則高,以畫為業則陋”,黃秋園選擇“以畫為餘事”是生活所迫。但他對繪畫投入的精力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了。抗戰期間,他在贛縣參加的抗日義賣畫展,所有作品被搶購一空。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1949年以前黃秋園完成了由臨摹古代名家作品到吸收其所長融通自運的第一步。 1949年到1979年畫家去世,是他由融匯古人到師法自然終於大成的時期。多年的藝術積澱使他對古代繪畫風格的精意臨仿已出元入宋,他的含英咀華已在薈萃百家的基礎上化古為今。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1970年退休後,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師古而化、驅遣百家藝術創作之中,在繼承中國古代繪畫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把積墨法的運用推向新的高度,並達到他一生藝術創作的高峰。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1979年5月,當他知道有部門可為他舉辦個人畫展時,一時激動,突發腦溢血而溘然長逝。有評論家說,真誠的人生是不需要遺憾的,對於黃秋園先生來說,畫家的藝術生命在他閃現著光輝的作品中得到延續,那是人生的最高價值所在。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山水畫成就最高,獨創“秋園皴”新技法

黃秋園擅長山水、人物、花鳥、書法。尤以山水畫成就最高,影響最大。其山水畫由傳統入手,開創出個人風格強烈的畫風,正如李可染評價“有石溪筆墨之圓厚、石濤意境之清新、王蒙佈局之茂密,含英咀華,自成家法。”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1973年作,深山臥居


在創作中,黃秋園尤以巨幅為勝,構圖佈局往往頂天立地,整幅落墨,點線密集,不留空白,所謂上不留天,下不留地。其佈局滿實在現代國畫家中無有可匹者,然茂密處透露出濃淡深淺的靈氣,故有“天滿一星”畫家的最高稱譽。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1974年作,水閣讀書圖


十年文革中,他的山水畫仍然表現鄉土之情的林泉幽居,瓦屋茅舍,古裝人物行走山間。他的畫中看不到標誌新時代特徵的樓房、工廠及煙囪。他的胸襟或許更大,通過一幅幅作品把生機無限的廣大空間與自由勃發的內心世界完整地呈現。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1975年作,山隱幽居


黃秋園的山水畫大多以秋景為主,但沒有表現秋的淒涼、慘淡;有的是豐稔和成熟。他的萬水千山給人以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的磅礴大氣,繁茂密麗的佈局讓觀者愛到無法割捨。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1976年作,清風獨釣


他的山水往往“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章法茂密、點線綺集、滿幅經營、繁而不亂。畫中人物雖小,然仍能形神兼備,無一懈筆。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1976年作,清溪歸棹圖


畢生不因人熱,忠於藝術的努力,讓他由亂古人之真終至借古開今。黃秋園晚年還獨創一種有別於歷代名家的皴法新技法“秋園皴”,而且編著了《中國山水畫傳統技法》一書。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1978年作,秋山落照圖


生前寂寞,生後榮耀,逝世7年世人乃知黃秋園

世人知黃秋園先生,是他的遺作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1986年。展覽後北京掀起了黃秋園熱,當時全國畫界驚呼:“黃秋園奇蹟般地被發現”,“黃秋園是當代富有成就和頗具特色的中國畫大師之一”。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秋山出居圖》


當代中國畫大師李可染參展後這樣評價黃秋園:有石溪筆墨之圓厚、石濤意境之清新、王蒙佈局之茂密、自成家法。蒼蒼莽莽,煙雲滿紙,樸人眉宇。二石、山僬在世,亦必歎服!


李可染先生更是對黃秋園的長子黃良楷說:“我很敬佩黃先生的畫,想用自己的一張畫換黃老的一張畫。”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秋山紅樹》


書法大師啟功在黃秋園的畫展上題寫到:秋園健筆是人豪,近似張爰遠石濤;首夏晴窗開卷處,海天如鏡映霜毫。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琴樽趣清圖》


黃秋園的兒子黃良楷回憶道:“父親每天除了工作、吃飯、睡覺,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繪畫上。”一生對繪畫的投入程度,足以襯得起“痴迷”二字。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一葉扁舟一壺酒》


黃秋園一生坎坷,作品散失甚多,從他的存世作品看,很少有應酬的東西,現在能見到的黃秋園的東西,大多是精品,且他的存世作品數量極少,僅400幅左右,其中1/4是畫稿。在1986年他的遺作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後,其作品開始進入藝術市場,不但學術界好評如潮,其作品在藝術市場中價格也是一路飆升,正所謂“人亡業顯”。

黃秋園,江西繪畫奇人

《雨後青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