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呂思勉:著書500萬字,通讀二十四史4遍以上,至今無人超越

百餘年來,誰是民國最牛的國學大師?

或者說,哪幾個人能堪稱民國最牛國學大師?

如果按照類別,以及時人給予的評價,可以得出幾種組合:


大師呂思勉:著書500萬字,通讀二十四史4遍以上,至今無人超越

清華國學四大導師

比如,從教育來說,當時在清華任教的4個人: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被冠以“清華國學四大導師”的尊號,一看人名,確實不簡單,不單在民國,即使今天,他們還是最牛的國學大師。

而如果就學術專業而言,比如治史領域,臺灣歷史學家嚴耕望便把民國四個著名歷史學家呂思勉、陳寅恪、陳垣、錢穆尊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認為他們“方面廣闊,述作宏富”,其中,尤其推崇呂思勉先生,認為他才是民國最牛的國學大師、史學大師。

呂思勉確實牛,前面與梁啟超、陳寅恪、王國維並列”清華國學四大導師“之一的趙元任,還是他的學生,你說他牛不牛?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中國近現代著名歷史學家、國學大師,先後在上海滬江大學、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校任教,曾任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校長。


大師呂思勉:著書500萬字,通讀二十四史4遍以上,至今無人超越

呂思勉

呂思勉是中國近代著名史學家,畢生致力於史學研究、歷史著述和歷史教學工作,一生治史極深極廣,他一邊教學,一邊創作,左手寫通史,右手寫斷代史,根植於豐厚的國學功底的基礎上著作歷史,視野廣闊,研究精深,埋頭耕耘,成果豐碩,成為了當時最牛的歷史學家之一。

呂思勉到底有多牛?可以看看他所創造的輝煌成績。

一生通讀二十四史4遍以上,當時無兩,至今無人超越。

關於呂思勉到底讀二十四史多少遍,學界一直有不同的爭議,大多數人認為呂先生通讀二十四史3遍,而他的學生、著名歷史學家黃永年則在文章中指出,呂思勉通讀二十四史最少有4遍以上。


大師呂思勉:著書500萬字,通讀二十四史4遍以上,至今無人超越

梁啟超

黃永年在回憶老師呂思勉的文章中說,呂思勉當年閱讀二十四史時,所用的版本,其實就是市面上極易得到的普通線裝本,但在這種普通版本的書上,呂思勉從頭到尾者用紅筆作過標註、圈點、記錄,在二十四史的書籍上,他在人名下會加【】號,在重要史料上用筆圈句,在名物制度的邊上加△號,紀傳和志就不用說了,即使是很少有人讀的天文、律歷等志,還有後面附著的殿本考證,他也一一作出標註。

黃永年說:

“呂先生究竟對《二十四史》通讀過幾遍?有人說3遍,我又聽人說是7遍,當年不便問,但我曾試算過一筆賬,至少應該有4遍。”


大師呂思勉:著書500萬字,通讀二十四史4遍以上,至今無人超越

二十四史

另從呂思勉對二十四史所作如此詳細繁瑣的標註、圈點來看,說明他對二十四史不僅讀了4遍以上,而且進行了消化和吸收,進行了系統整理,為以後的著述,打下了十分堅實的基礎,之所以後來著作如此之豐、受歡迎的範圍如此之廣,與這種精深紮實的基本功是分不開的。

一生出版著作20餘種,總共500多萬字。

呂思勉一生治史極為勤奮,他寫作的歷史著作,一年一小部,三年一大部,堪稱歷史領域的印刷機,不信?可以分年度列舉一下他出版的著作:

1922年,出版《白話本國史》;

1926年,出版《經子解題》;

1931年,出版《理學綱要》《宋代文學》;

1933年,出版《先秦學術概論》;

1934年,出版《史通評》《中國民族史》;

1936年,出版《燕石札記》;

1940年,出版《中國通史》;

1941年,出版《先秦史》;

1945年,出版《歷史研究法》;

1947年,出版《秦漢史》;

1948年,出版《兩晉南北朝史》;


大師呂思勉:著書500萬字,通讀二十四史4遍以上,至今無人超越

王國維

1957年,呂思勉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74歲。

呂思勉一生,所著歷史著作共有500多萬字,有些生前因各種原因未能全部出版,他去世後出版的著作還包括:

《燕石續札》,《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上下),《中國社會史》,《中國製度史》,《中國民族演進史》,《中國文化史》,《國學概論》,《理學綱要》,《三國史話》等等。

何謂著作等身,呂思勉先生即是。

最早用白話文寫作中國通史,為通史寫作開啟新紀元的學者。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所有國學、史學大家都仍在用文言文寫作,而呂思勉先生1922年出版的《中國通史》,卻率先用白話文寫作,這是中國第一部用白話文寫作的通史,放言流暢,觀點新穎,成為當時的通史之冠,人們讚譽此書“為通史寫作開一個新的紀元”。


大師呂思勉:著書500萬字,通讀二十四史4遍以上,至今無人超越

陳寅恪

呂思勉是之所以成為二十世紀最著名的歷史學家,基於他對中國古代史的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尤其是他的“斷代四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是研究上古先秦和晉唐數代最基本參考書之一,早已成為了學術史上的經典著作。

一生淡泊名利,固守本色,不因情勢左右自己。

呂思勉為人耿直,剛正不阿,論史有很多過人之處,從不以成敗論英雄,如在著作中貶漢武帝、衛青、霍去病而揚王莽。他善於從理性和常識出發,對於一些明顯不合情理自相矛盾的歷史記載,提出大膽質疑,糾正因為其他原因千萬扭曲的史實,如對岳飛和秦檜的評價,堪稱史界獨異。


大師呂思勉:著書500萬字,通讀二十四史4遍以上,至今無人超越

胡適

呂思勉一生淡泊名利,固守本色,且知恩圖報。抗戰勝利後,胡適出任北大校長,邀請在史學界早已名聲遠播、當時在上海光華大學的呂思勉到北大任教授,面對最高學府拋來的橄欖枝,呂思勉卻一口回絕了,拒絕的理由是,光華院長錢基博是他的好朋友,離開光華等於拆錢基博的臺,士為知己者死,因此依然選擇株守光華。

呂思勉作為學界牛人,他帶出來的學生也是一流的史學家,如他的學生錢穆,便與他一起並列“前輩史學四大家”,如“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如歷史學家、文字學家黃永年等等。


大師呂思勉:著書500萬字,通讀二十四史4遍以上,至今無人超越

錢穆

呂思勉的著作厚重宏富,創見新穎,明白曉暢,語言生動,讀來讓人興致盎然。

今天,我給朋友們推薦一套由呂思勉和孟森、鄧之誠、蔣廷黻四位史學泰斗合力完成的一部《中國大歷史》。


大師呂思勉:著書500萬字,通讀二十四史4遍以上,至今無人超越

《中國大歷史》是一部現代史學高水平的著作,包括:

呂思勉的“斷代四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

孟森:《明史講義》《清史講義》。

鄧之誠:《宋遼金夏元史》。

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孟森被譽為“明清史學第一人”。

鄧之誠曾任北大歷史系教授,門生弟子滿天下,譚其驤、余英時、周汝昌都是他的學生。

孟森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清史學科的傑出奠基人,鄭天挺、吳相湘是他的學生。

蔣廷黻曾任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開創者和奠基者,何炳棣、夏鼐、費正清等,都是他的學生。


大師呂思勉:著書500萬字,通讀二十四史4遍以上,至今無人超越

蔣廷黻

這套《中國大歷史》,便由這四位史學家的八部巔峰之作合編而成。

國人缺乏的不是歷史知識,而是歷史觀點!

所以,這套書不僅是學術成果的呈現,更重要的是將這四位史學大師歷史觀點的一次集中展示。

其中,呂思勉貫通古今、徵引繁富。孟森比勘辨析、老辣深邃。鄧之誠聞博洽見、洗練精準。蔣廷黻論述扼要、目光遠大。

每一種不同的史學觀點,都能讓人擺脫成見,豁然開朗。

這套書是瞭解中國斷代史最好的讀本。

比如蔣廷黻的書,何炳棣盛讚:半個世紀以來,又有幾本超過了它?當今所謂“皇皇鉅著”,通通加起來也不及這本書的份量。

孟森的《明史講義》,黃仁宇和當年明月,都深受其影響。


大師呂思勉:著書500萬字,通讀二十四史4遍以上,至今無人超越

國人缺乏的不是歷史知識,而是歷史觀點!

這套書一共十冊,三千多頁,原價320元,頭條做活動1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