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有多火?城投加碼進軍 銀行信貸放鬆仍守紅線

新基建有多火?城投加碼進軍 銀行信貸放鬆仍守紅線

  摘要

  【“新基建”有多火?城投加碼進軍 銀行信貸放鬆仍守“紅線”】“現在政策層面轉向邊際寬鬆。”中部省份某地級市城投融資部部長3月26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我們有個醫院建設項目甚至沒找A大行,資料都沒給到這家大行,但他們看其他銀行給我們批了項目貸款,他們也批了這個項目的貸款。我們反饋說,有銀行已經批了,到時候不一定用你們家資金。他們回覆說,沒關係到時候要不要再看。”(21世紀經濟報道)

  “現在政策層面轉向邊際寬鬆。”中部省份某地級市城投融資部部長3月26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我們有個醫院建設項目甚至沒找A大行,資料都沒給到這家大行,但他們看其他銀行給我們批了項目貸款,他們也批了這個項目的貸款。我們反饋說,有銀行已經批了,到時候不一定用你們家資金。他們回覆說,沒關係到時候要不要再看。”

  某種程度上,這反映出當前回暖的投融資形勢。在疫情影響之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基建投資被視為穩增長的重要工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瞭解到,隨著疫情好轉,基建項目持續開工,一些城投增加了項目計劃。根據形勢變化,部分城投甚至申報了新基建範疇類的項目。

  在融資端,除三大政策性銀行外,近期國有大行也加大對重大項目的資金支持,對重大基建項目貸款有放鬆。比如項目資本金比例可執行行業最低資本金比例;項目手續不齊全,亦可發放部分前期貸款。其邏輯在於受疫情影響居民部門新增貸款下降,銀行缺優質資產。

  進軍新基建項目

  城投仍是基建投資的重要主體。隨著疫情好轉,基建項目持續開工。

  “正常情況下,正月十六以後建築工人才陸續趕往全國各地復工,所以疫情對於基建板塊的影響不是特別大。3月中旬建築工地的復工率已經達到了 80%, 到本月底會達到 90%的復工率,工人的到崗率比較高。”華東省份某地市城投公司人士稱。

  傳統的基建項目仍是城投公司的發力點。中部省份某縣城投公司副總表示,在疫情期間,在建的工程項目還是受到一些影響。目前公司的投資計劃在穩步完成,主要是以前遺留下來的一些路網建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但融資計劃相比上年會有所增加。

  前述中部省份地級市城投融資部部長介紹,趁著現在政策轉向寬鬆,公司申報了一些項目,主要在倉儲、物流領域。“原來這類項目不好融資,但現在政策鼓勵,項目比較容易融資,但我們也會避免投資規模增加較多,畢竟最後也是需要公司想辦法償還債務。”

  近期,多個高層會議表示要加大新基建的力度。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月4日召開的會議強調,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一些城投公司亦計劃進軍新基建領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河北某縣城投的項目方案顯示,該縣要求謀劃包裝一批“對上可申報、對外可招商、對內可實施”的項目,縣城投申報了兩個項目。

  其中一個項目為社會福利養老中心建設,一個是5G通信和數字產業經濟項目。後者屬於新基建範疇,預計投資12.5億,擬通過國開行申請融資。該項目具體為,縣域內建設所有5G基站及通信網絡、數據中心及大數據產業園,以及5G在智慧城市、工業、農業、交通等方面的應用。

  華南某地市城投公司人士稱,目前正在做一個智慧城市的項目,其中包括雲計算中心、社會綜合治理中心、大數據資源中心等10多個子項目。“整個建設週期大約11個月,去年8月份已經開始建設。”該人士稱。

  “疫情之後的新基建,是蹭熱點的炒作,並非技術層面的思考。城投公司對舊基建比較擅長、熟悉,但對新基建並不熟悉,未來項目如何運作、如何盈利都是考驗。”東北地區某區縣投融資中心負責人坦言。

  銀行貸款邊際放鬆

  基建項目的融資亦出現回暖。“疫情發生後,三大政策性銀行分行和省發改委聯合發文要求推進重大項目領域的融資。3月中旬以來,幾家國有大行分行也發了類似的文件。”某國有大行北方省份分行公司部負責人表示。

  記者獲得的文件顯示,2月下旬國開行、農發行、進出口銀行分別設立600億、300億、300億的專項資金,支持該省重點項目建設及醫療物資企業的融資需求。

  而到3月中下旬,當地國有大行分行也加入這一行列。建行、工行、農行合計設立1700億應對疫情促復工專項信貸資金,支持該省重點項目、疫情防控重大項目建設。

  其中,項目貸款條件有所放鬆。比如某大行的金融服務方案稱,針對部分重點項目手續不齊全的情況,可按照項目總投資的30%核定不超過3年期的項目前期貸款。方案還稱,優先支持公路、鐵路、城市軌交、電力、燃氣等基礎設施領域重點項目建設,項目資本金執行行業最低資本金比例。

  所謂資本金制度,即投資人依照投資總額的一定比例先行繳納自己應出資的份額,投資項目資金剩餘的部分以註冊資本金作為擔保,由投資法人面向社會通過融資手段獲取。

  去年11月13日召開的國常會提出,對補短板的公路、鐵路、城建、物流、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等方面基礎設施項目,在投資回報機制明確、收益可靠、風險可控前提下,可適當降低資本金最低比例,下調幅度不超過5個百分點(此前為20%)。換言之,如果公路、鐵路等項目滿足上述要求,資本金比例可以低至15%。

  一位股份制銀行總行信貸部門人士坦言,在資本金制度下,企業自有資金少了,意味著債務性融資就多了。“就和買房似的,首付付少了,銀行貸款風險自然大了。”

  分析來看,銀行加大對基建項目的信貸投放,一方面是緊跟政策變化尋找新的業務方向;另一方面則是(受疫情影響)居民貸款收縮,亟需加大對公貸款投放力度。央行數據顯示,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9057億元,其中住戶部門貸款減少4133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13萬億元。

  “銀行資金對保障性住房項目、軌交項目支持較大。最近受疫情影響,國家鼓勵大基建項目,融資進一步放鬆。” 前述華東省份地市城投公司人士稱。

  前述中部省份地級市城投融資部部長表示,今年會利用政策邊際寬鬆的預期多申請一些發債額度,同時推進隱性債務展期、置換。“現在仍是儘量保障存量債務的還本付息,新增項目及融資會適當控制。一來現在地方財政撥付的資金還公司利息都難,如果增加舉債,未來還是公司自己想辦法還;二來,可能有新增隱性債務的風險。”

  不新增隱性債務仍是貸款“紅線”。前述大行的金融服務方案也稱,(信貸投放)要嚴格執行監管政策,以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為前提,妥善安排在財政部隱性債務清單中的債務化解,強化區域、項目選擇,擇優置換。

  原標題:“新基建”有多火? 城投加碼進軍,銀行信貸放鬆仍守“紅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