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京都大學經濟學合格經驗談

2020年度京都大學經濟學合格經驗談

行知學園優秀學員:陳天若

畢業院校: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數學

赴日時間:2018年7月

報名行知時間:2019年5月

合格院校:京都大學 經濟學研究科


Q:陳同學,你之前是在美國讀理工類大學,為什麼想來日本?中間有什麼故事嗎?

A:我在美國待了8年,從高中開始就在美國讀書了。高中四年在一個只有300人的私立寄宿制學校,人與人的關係都很親近。但是進入大學以後基本上就陷入了“自閉”狀態,除了最好的朋友以外基本上很少有人際交往,過得越來越壓抑。大學的最後兩年身心狀態都不好,什麼都學不進去。還好之前基礎不錯,在GPA挺好的狀態下順利畢業。

之所以選擇日本是因為美國留學後期,我的日語水平已經超過了英語。雖然我的託福有100多分,但是作為一個在美國待了8年的人來說英語不算太好。反而我日語口語比英語還好。所以從語言環境上來說,我待在日本會更舒服,各方面壓力小一點。

Q:你在美國是怎麼學日語的呢?

A:那會兒就是自學,從五十音圖開始。加上玩遊戲看動畫等等,一點點逐漸積累起來。

Q:來了日本以後感覺這兒的環境跟美國相比怎麼樣呢?

A:我感覺我是“逃”到日本來的。2018年6月左右美國那邊畢業以後,馬上7月就來了日本。之後就是適應語言學校的生活、搬家找房子之類很多瑣事,雖然很累,但是身體狀態也在慢慢恢復。19年4月才開始準備考學。特別是進入行知以後,同班級的同學都是瞄準好大學的,大家一起往高的目標走,跟行知的老師同學們關係很好,相處很開心。

2020年度京都大學經濟學合格經驗談

Q:你當初是怎麼知道行知的呢?

A:我向周圍人詢問得知了幾個主要的名氣較大的塾,然後對比著進行了諮詢和試聽。試聽陳一帆老師的課感覺講得非常有效,所以直接選擇了行知。

Q:行知最吸引你的點是什麼呢?

A:經濟學初級班的基礎知識教得非常紮實,兩位老師的教學極其透徹。教材方面,陳老師自制的微觀講義給人印象最深,講義裡內容分佈合理易懂。王超老師的計量經濟學課程也質量很高,能夠很輕鬆地掌握計量的基礎知識。


Q:可以聊聊你的考學過程嗎?

A:首先我選定了報考京都大學的高度人才養成項目,這是夏季出願中惟一一個不需要研究計劃書的經濟學項目。我那時候身體狀態不好,各方面都受挺大影響。研究計劃書沒有寫出來,備考時間也很短。在行知跟完一期經濟學的課以後,馬上就去京都考試了。臨考前沒多少時間練題,就主要拿行知的微觀和計量的講義來複習,把裡面的某些例題再做一遍,確保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點。

2020年度京都大學經濟學合格經驗談

京大的考試是要選兩個板塊的題,每個板塊100分,另有託福換算50分。因為複習時間很少,有較多內容需要記憶的宏觀題我基本做不來,所以考前就基本認定了要做更偏向“解題”的微觀和計量板塊。沒想到微觀的題非常非常簡單。當時我對此是有點憂慮的,因為題簡單到這種程度,絕大部分人微觀都會拿滿分,我原先還盼望在微觀上能有的一點競爭力也不現實了。

計量部分並不簡單,兩道題我分別都只做出了前半截(而且都犯了一些微小錯誤)。第一題的後半截我連蒙帶猜寫了。第二題的後半截我完全不會,就直接空著了。我當時估計我卷面拿了130到160左右,取決於做出來的部分中微小錯誤的影響程度以及第一題後半截到底蒙對了多少。

考完後,我和行知三個高級班的同學湊到一起去吃飯,聊了考試情況。微觀大家都是滿分,而宏觀據他們說題量有點大,有點來不及寫完,但難度不高。當時在我聽來,這個難度的宏觀題目會讓大多數人拿到一個不低的宏觀分數,起碼比我丟了一半分的計量要高,所以我感覺自己基本涼了。

查成績前我還是比較緊張的,雖然覺得自己基本涼了,但總還是抱有那麼一絲希望,而有希望就更怕失望。所以我在出成績前花了好幾分鐘告訴自己,沒有考上,不要失望。結果查出來反而是考上了,所以還是相當激動的。最開心的就是接下來幾個月不用去寫研究計劃書和備考了,能夠好好休養身體。

2020年度京都大學經濟學合格經驗談

Q:恭喜你!那你對後輩們有什麼建議嗎?

A:託福和N1這些語言類證書需要儘早準備好,最好是來日本之前就搞定。還有就是多報幾個大學多去考幾次,給自己多一些機會,不能像我只報一個。

Q:未來有什麼計劃嗎?

A:接下來要準備搬家去京都了。之前我去過兩次京都,很喜歡這座城市。以後有機會回東京的話想來見見行知的老師和同學。大學的話,目前的打算是在京大讀完修士就工作,所以在讀修士的同時會去學一些對就業有幫助的專業知識技能,考一些證書。

恭喜陳同學合格京都大學!祝願他的日本留學之路越走越順利!

——————————

微博@行知學園日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