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教無類,弟子三千是真的嗎?

孔子:有教無類,弟子三千是真的嗎?

顏回子淵↑

顏回子淵


顏回(前521-前481)春秋末期魯國人。字子淵亦顏淵,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為人謙遜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他異常尊重老師對孔子無事不從無言不悅。顏淵以德行著稱孔子稱讚他“賢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漢代起顏回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顏回配享。此後歷代統治者不斷追加諡號: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復聖”。山東曲阜還有“復聖廟”。


孔子回到魯國開辦學堂

春秋後期,社會上有這樣一批人,他們有著高貴的世系,受過教育,可以被稱作貴族,但卻很貧窮,實際的社會處境和普通平民差不多,這樣的破落貴族後裔組成了貧困的“世”階層,孔子就是他們中間的一員。


孔子:有教無類,弟子三千是真的嗎?


如此身世背景,沒有帶給孔子什麼實際的社會地位,曾經的貧賤生活磨鍊了他的意志,也開闊了他的眼界,孔子廣收學生,有教無類,宣佈不管什麼出身,只要能拿出十條幹肉作見面禮的人就可以做他的學生。史稱孔子門下有弟子三千人,特別優秀的有七十二人,他們中很多人出身寒微,憑藉自己的能力成為卿大夫的家臣。


教學要因材施教


孔子:有教無類,弟子三千是真的嗎?

孔子很重視對學生的"因材施教",他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分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他著重培養德行、言語、政事和文學四科的人才。他滿意地對人說過:"在德行方面的高材生,有顏淵、閔子賽、冉伯牛和仲弓。在言語方面的高材生,有宰我、子貢。在政事方面的高材生,有冉有、子路。在文學方面的高材生,有子游、子夏。"孔子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格,就拿言語科的高材生宰我來說吧,剛開始,宰我是孔門下的一個比較不用功的學生。有一天,宰我白天睡覺,被孔子知道了,他當面責備宰我:"爛了的木頭,是不能雕東西的;糞土的牆壁,是不能刷上白粉的。"經過老師的嚴厲批評,宰我改正了缺點,勤奮讀書。


啟發教育


孔子在教學方法上,很注意誘導啟發,針對學生的弱點,對症下藥地進行教育。他對個性剛強、急躁的子路,加以抑制;而對缺乏勇氣的冉有,則加以鼓勵。有一次,子路向孔子請教說:"我們聽到了一件應該去做的事,是不是馬上去做?"孔子略加考慮回答說:"有父兄在,應該先問問父親和兄長,怎能一聽到消息就去做呢?"冉有也提出同樣的問題,請教老師。孔子卻同意他馬上去做。學生公西華覺得奇怪,便去問孔子為什麼同樣的問題,而有兩種不同的回答。孔子聽了笑了笑對公西華說:"冉有膽子小,性格很遲緩,所以叫他馬上去做。子路的性格很急躁,所以叫他慢一些去做。"公西華聽了才恍然大悟。

孔子:有教無類,弟子三千是真的嗎?

老師中的典範

孔子:有教無類,弟子三千是真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