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可以接受三星却接受不了华为

首先,要厘清三星是哪个三星。三星电子与华为业务有交集,三星集团主要业务和利润贡献是三星电子。而且三星集团的其他业务,地产、军工、纺织什么的跟华为没什么关系,一般也不拿来与华为做比较。所以这里要先假设你问的是三星电子。

为什么美国可以接受三星却接受不了华为


从财务指标来看,三星电子2018年营业收入2216亿美元,年比年增长1.74%;华为营业收入1085亿美元,年比年增长21%。从总的业务量上来看,华为还只是三星电子的一半少一点,但从华为持续20多年的增长上来看,或许超过三星电子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两家公司都是三大事业群。三星电子是Consumer Electronics(电视、空调、显示器等等),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Mobile communications(手机、通信设备等等), Device Solutions(半导体)。华为就是众所周知的云、管、端。

华为的半导体(海思)、通信设备、手机(CBG)业务与三星电子有直接竞争。通信设备华为遥遥领先,全球第一。手机业务华为在增长态势上具备明显领先优势,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也会取代三星登顶全球第一。半导体华为距离三星总体上有很大距离。在半导体产业,三星电子是现存为数不多的IDM,拥有从芯片设计到大尺寸晶圆、5nm EUV的全产业链能力;海思只是芯片设计,没有制造能力,在个别产品(5G相关的)可能具有领先优势。

所以,从对美国的威胁来说,三星电子的半导体、华为的通信设备(非手机)业务都具备足够让美国人警惕的实力(虽然美国已经没有任何一家谈得上影响力的通信设备厂商,但也正是因此,华为的威胁对美国更加严重)。

股权结构上,三星电子并不是一家韩国企业,绝大部分股份是外国投资者(主要是华尔街)。而华为的股权则是全员持股98.7%,任总持股1.3%,非上市公司。所以从所有者结构上来说,对美国人三星电子是自己的孩子华为是别人家孩子。

如果了解半导体的发展史,三星电子半导体业务有今天的江湖地位,跟美国人历史上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韩国半导体崛起之前,日本半导体曾经严重威胁了美国半导体产业,美国人的对日贸易战加上韩国人的低价倾销(只收日本人百分之几的税率),里应外合将崛起的日本半导体产业彻底干残,至今没能东山再起。所以美韩在三星电子这个企业上是有过深厚的历史感情,持股比例也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谈不上是否容得下三星的存在了。

这是第一部分,三星和华为对美国到底是敌是友。

通信,与电力、交通一样,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海湾战争伊军导弹阵地开战前就已瘫痪,这就是通信对于一个国家安全重要性的典型例子。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大规模普及,我们已经进入数字时代,通信的重要性更加毋庸置疑。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在80年代末进行了邮电分家,坚持通信产业自主化。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很欣慰的看到,在通信设备领域,我们有全球第一的华为和全球第四的中兴。而华为的崛起,正是伴随着美国通信设备商的衰落。

从通信产业链的角度,通信行业大致可以分为上游:芯片;中游:通信设备,包括无线网、光交换、各种基站等等;下游:终端。

在华为崛起之前,通信设备行业的排名大致是:爱立信(瑞典)、朗讯(美国)、阿尔卡特(法国)、诺基亚(芬兰)、思科(美国)、摩托罗拉(美国)、北电(加拿大)、西门子(德国)。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美国厂商是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把加拿大小弟算上的话,有4家。

现在呢?北电押宝WiMAX早已没了。摩托也基本没了。朗讯早已经与其他三家欧洲企业组成了一家叫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业界叫诺西阿郎)的名字巨复杂的公司抱团取暖,基本也可以忽略不计了。整个美国通信设备阵营,只剩下思科一家惨淡经营,近日又爆出抄袭华为代码的问题。所以,美国的种种焦虑、担心,来源于自身在这个行业内的实力非常疲软,对未来没有信心(当然美国在这个产业的上游和下游,由于高通和苹果的存在,还是非常强的)。

与此对比的,是华为站稳通信设备老大的地位之后,近些年不断在向上游芯片和下游终端的进一步开疆拓土。海思已经是国内名副其实的最大最先进的芯片设计公司,作为Fabless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也有一席之地。华为手机的出货量也已经超越苹果,今年不出意外的话会超越三星登顶世界第一。这样的企业站在美国整个通信行业面前,你说美国人是个什么感觉?

股权无法收购,是敌是友这一基本属性不可变更。剩下的,恐怕除了在你能彻底弄死我之前我先弄死你,没有其他想法是正确的。

我是个职场老兵,当过大公司小兵,也自己创业。感谢大家的支持。放几个传送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