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愛"拆家",調皮搗蛋宛如哈士奇,寶媽用這3招應對

相信各位家長都經歷過孩子像"二哈"一樣的年紀,在嬰幼兒時期成長的初級階段,孩子們會特別熱衷於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都拆開來研究,這是探索欲的初步展現。

在過去育兒理念不發達的時候,家長們大多會訓斥孩子,不准他們再"拆家",輕則罵重則打。

現在我們已經能認識到孩子的探索欲問題了,懂得這個時候不能隨意打罵孩子,會抑制住他們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

但是有很多家長也頭疼,總不能看著孩子就這麼鬧騰,而且不同的孩子還有不同的"拆家"方式,有的娃怎麼引導都不往"正道"上走,最後家長只能打罵他們。

孩子從小愛

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孩子"拆家"的不同類型,看看應該怎樣教會他們愛惜物品。

孩子"拆家"圖什麼

一般來說,孩子們在年幼的時候喜歡弄壞東西,多是出於探索心理,這種情況在孩子兩到五歲期間發生的頻率非常高。

但是細心的家長和別的家長交流之後就會發現,孩子"拆家"也是有偏好的。

比如有的孩子就喜歡聽清脆的聲音,所以喜歡把杯子、盤子摔破,尤其是那些玻璃杯或者瓷杯。

這種情況是自古有之,以前說書先生講的故事裡也有這種孩子,摔碎東西就是為了"聽個響"。

再比如有的孩子就是特別喜歡專門把複雜的東西拆得零碎,但是自己又很可能裝不回去,物品就不能再使用了,很多時候可能連家長都裝不好,只能再買新的特別浪費。

其實孩子破壞東西的偏好,也與他們天生的性格和擅長的領域天賦有關,像喜歡聽清脆聲音的孩子,很有可能對音樂有著敏感度,喜歡拆複雜東西的孩子,可能在數學和邏輯方面比較擅長。

孩子從小愛

家長在教育孩子別亂破壞物品的時候,也要因材施教,對偏好不同的孩子要使用相對應的解決辦法。

對付"二哈"一樣的娃,寶媽用這3招

家住常州的一位寶媽,就因為兒子堪稱"破壞王"一樣而鬱悶不已,在研究了兒子的行為之後,這位聰明的寶媽用了3招就解決了兒子的問題。

她是這樣做的:

①先觀察兒子的行為,判斷出他是哪一種類型;

②根據兒子的類型給予合適的培養方式,並且告訴孩子損壞物品要負相應的責任,明確什麼是懲罰;

③當兒子再一次犯錯時,毫不心軟地履行了自己的警告。

孩子從小愛

其實這位寶媽的兒子破壞力很大,恰巧就屬於咱們上文中所說的那種喜歡聽"摔個響"的"敗家子"。

寶媽觀察兒子的時候發現兒子不僅僅是惡作劇而已,他確實對聽起來清脆響亮的聲音非常敏感,喜歡聽好聽的聲音。

於是寶媽從網上找來了一些清脆聲音的音頻,以及各種打擊樂器的音樂,拿來給兒子試聽。經過嘗試寶媽發現兒子果然喜歡"叮叮咚咚"的那種音樂聲。

但是到這裡還沒完,寶媽給了兒子一個比較複雜的塑料玩具,卻發現兒子不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喜歡研究如何拆開,而是果斷的拿起玩具就往地上砸,發現發出的聲音不怎麼好聽,立刻就失去了興趣,但是玩具已經被砸壞了。

由此寶媽判斷出來兒子只是喜歡音樂,也就是對音樂方面有天賦,但是對於玩具的拆開探索似乎完全沒有興趣,就算看到別人在他面前把玩具拆開,他也無動於衷。

孩子從小愛

分析到這裡寶媽決定培養兒子的音樂天賦,於是跟兒子鄭重說明亂扔東西是要接受懲罰的,如果再亂摔壞東西就要罰他什麼都不準玩,在房間裡呆一個小時靜坐。

年幼的孩子一般忘性比較大,對家長的指令也心存僥倖,於是在寶媽警告了之後,孩子又一次犯了錯誤摔破了一隻玻璃杯,寶媽毫不手軟,立刻懲罰了他。

孩子

在靜坐的時候一開始又哭又鬧,管媽媽要抱抱,寶媽短暫地抱了抱他,之後又要求他繼續靜坐。

孩子一開始哭鬧,但是到後來逐漸明白了自己在接受懲罰,好不容易熬過了一個小時可以繼續玩耍了,這一次他小心地走動,不在故意撞翻桌子上的東西了,很明顯,寶媽的教育起了效果。

但是,剝奪了孩子自己製造響聲的權利,寶媽就要給予他"補償",給了他最喜歡聽的樂器的一些音頻,在他玩耍的時候播放,還給他買了一隻小小的敲擊音樂玩具。

從那之後,兒子再也沒有故意摔破東西了,每次一有空閒時間就去玩兒他的音樂玩具,沉迷其中樂不可支。

孩子從小愛

後來到了上小學的時候,老師還誇這孩子很有音樂天賦,唱歌從不跑調,讓他做了音樂課代表,負責班級的領唱和文藝活動。

解決問題時也別忘了因材施教

我們現實中有很多家長,一旦看到孩子弄壞東西,立刻就會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表情,語氣和語言都很傷人。

我家親戚曾經也是這種類型的家長,夫妻兩個從來對兒子都沒有什麼耐心,男孩兒本來就比較淘氣,小的時候活潑的樣子讓夫妻倆覺得兒子健康成長,但是到了後來就開始嫌棄孩子了。

親戚家這個男孩是個很會拆玩具的孩子,拆壞了家裡的東西之後,他的父親用很厭惡的表情不耐煩地讓他"一邊兒待著去"。

原本夫妻倆做生意就比較忙,對孩子的關注也比較少,這個孩子拆壞家裡的某些無關痛癢的東西,可能也是期待家長的關注罷了。

我偶爾幾次看到他因為拆壞東西而捱罵

,每一次都看到他臉挺的平平的,面無表情,不難過也不高興,更不緊張害怕。

結果他爸媽看到他這個反應罵的就更兇狠了,一時間什麼難聽的話都說出來了。

孩子從小愛

像這樣的家庭在現實中很常見,家長們會覺得自己在外面賺錢養家很辛苦,孩子在家裡面拆東西倒挺利索,簡直就是不心疼家長。

但其實家長這樣想的時候,就根本沒有想過要去了解一下孩子的想法和內心世界。

孩子並不是寵物,不是家長給夠吃穿就行了。

孩子也不是天才,需要家長的教育,我們不能期待他們天生就能夠"懂事"。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難題,這是非常正常的情況,如果因為工作疲憊想暫停話題的話,我們可以暫時擱置,讓孩子先去做別的事情,等休息好之後再好好聊一聊。

孩子從小愛

現實中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調皮事情時,總是會直接的給出反應,就像條件反射一樣自然,但是這樣自然的情緒反饋實際上並不是用於教育孩子。

成年人一般自然的情緒反應,只適用於成年人之間的正常社交,從根本上來說,我們不可能期待一個孩子給予成年人一個標準而正常的情緒反應,因此家長們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應當更多一些耐心。

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心中默默提醒自己:"我在和一個孩子對話,他不是成年人,我不能要求太高。"

家長對孩子要保持足夠的寬容和耐心,但同時也要堅守底線和原則。像我們今天談到的話題中,如果家長已經警告孩子在破壞東西是要接受懲罰的,那麼孩子如果犯錯了,家長就一定要實行懲罰。

愛子心切可以理解,但是一些家長對孩子過於縱容要不得,無規矩不成方圓,教育孩子遵守規矩,要從小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