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到底有没有“曲线救国”?他被称“汉奸”到底冤不冤?

人性并非一成不变的,人性始终是在变化的。

当戊戌六君子的慷慨赴死的精神让人们明白了什么是烈士之后,清朝土崩瓦解后,随之而来的抗日战争,就让人们更加明白了烈士的反义词——汉奸,是如何体现人性的懦弱和丑陋的。

作为大汉奸头子的汪精卫就是死得太晚,如果他早点死,说不定还是个“烈士”。很多人不知道,汪精卫曾写过这样的诗词——“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汪精卫到底有没有“曲线救国”?他被称“汉奸”到底冤不冤?


这首诗是汪精卫被捕时候的作品,当时他差点成了烈士,因为革命党人的事件,他不知道受到什么的鼓舞,一言不合就去刺杀清末摄政王载沣,如果他死了,反倒成全了其美名。

谁知道绝处逢生,汪精卫有了第二次生命,重生后的汪精卫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大汉奸,而且跟老蒋成为一对冤家,当然这是后话。

汪精卫从小父母双亡,由严厉的兄长带大,性格优柔寡断,他一直是大家眼里的乖宝宝,实际上性格自卑而扭曲。

汪精卫到底有没有“曲线救国”?他被称“汉奸”到底冤不冤?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老大本来是汪精卫,谁知道老蒋二话不说架空了他,而汪精卫心里不服,一直想夺回权力,弄垮蒋介石,加上性格优柔寡断,又投机,所以很快就成为“亲日派”的一员。

不得不说,所有的政治家都是投机的,当时列强对中国都虎视眈眈,应该不仅仅是汪精卫卖国,所有的列强都不是好东西,都是祸害中国的,由此可推,当时所有的政治家也都是卖国贼,区别在于谁更倒霉,抱错了大腿,而汪精卫就是比较倒霉的一个,因为后期人们仇日的情绪是最深的。

一九三七年,汪精卫在南京发表了一次重要讲话,奠定了他“大汉奸”的地位,不可撼动——他提出了“抗战必然亡国”的口号。

汪精卫到底有没有“曲线救国”?他被称“汉奸”到底冤不冤?


其实当时这个想法的是政界很多人的共识,包括孔祥熙、何应钦等,连陈寅恪和胡适也这么认为,胡适曾是坚定的“主和论者”。

而汪精卫本性的懦弱和贪生怕死,让他屡次发出“抗战必败”这样的言论,给日本人钻了空子。日本人诱骗他说,日本只是想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不会对中国用兵,反而会在经济上提携中国,而且会撤军,汪精卫当然相信,因为他只能选择相信。

当时有人认为,他跟老蒋在唱双簧,一个站日本,一个站美国,最终无论谁赢,中国都不至于失败,中国文化也会得以延续,这种行为是典型的政治投机行为,他们也最终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汪精卫说:“如果日本提出的议和条件,不妨碍中国的国家生存,吾人可接受之,为讨论基础——”这种态度为人所不齿,是典型的汉奸态度。

没人想做汉奸,汪精卫更加不想,他试图采取一个中立的办法洗刷“汉奸”的罪名——在“未被日军占领的领土内”建立新政权,他最终选择了去南京建立了臭名昭著的“汪伪政权”,并非“曲线救国”,而是“曲线救己”,他想洗刷自己的罪名,让自己不再是一个卖国贼,而是救国救民的抗日英雄,这才是他真实的嘴脸。

汪精卫到底有没有“曲线救国”?他被称“汉奸”到底冤不冤?


汪精卫临终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为什么要玷污自己的名声?让自己40多年献身国事的光荣业绩毁于一旦?因为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只要靠机智才能保全它……”无耻的嘴脸跃然纸上,让人对人性的恶叹为观止。

造成汪精投敌叛国主要内因是他懦弱自私的性格,“恐日病”让他最终选择投降,他叛变后,日本的承诺并没兑现,反而变本加厉祸害中国,为中国百姓带去了很漫长的痛苦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所以汪精卫是不折不扣的卖国贼,他一生都忙着卖国,没时间救国,所谓“曲线救国”是他自我洗白的一种方式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