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大明王朝的落日餘暉

“讀史使人明智,”英國著名唯物哲學家培根這句家喻戶曉的名言,為我們道出了歷史的重要性,我們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綿延不絕的歷史文化,我們更應懷有溫情和敬意,去了解、學習我們的歷史。

不得不說,大明王朝很精彩,這是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所不能比擬的,說這些話大家不要罵我是“明粉”,我不是明粉,只是一名普通的歷史愛好者,我喜歡中國歷史上的每一段歷史。

回望大明王朝的落日餘暉

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在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得到了很多,科技發展迅速、交通便利舒適等等,然而在收穫的同時,我們也不免失去了一些東西,失去了許多存在於血液裡的某些傳統和信念。

明王朝對於我,存在著太多的情感因素在裡面,我時常把明朝看作是中國古代史的終結,當明朝逝去後,傳統的中華漢文明似乎就此告一段落,清朝什麼樣我不想多說,但清朝以後到現在,絕對是另外的一種感覺。

這種感覺,讓人始終有一種神州陸沉,天涯羈旅,茫然不知何處是他鄉的感傷。

回望大明王朝的落日餘暉

一直以來,讀史讀到傷心處,莫過於宋亡明滅了,此後百年丘墟,感嘆大好河山葬送於夷酋的鐵蹄之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君主制王朝,是漢民族最後的輝煌。

回望大明王朝的落日餘暉

明王朝於元末農民起義的浩浩煙火中,承繼崖山十萬滔海英烈的不朽遺願,驅除蒙元胡虜,光復我中華萬里江山,得國最正,立國後一度四夷賓服、萬國來朝,威加海內。

回望大明王朝,有成祖五徵漠北,氣吞萬里,有鄭和七下西洋,聲名遠揚,有楊漣、左光斗、史可法的忠貞盡節,有于謙、海瑞、張居正的碧血丹心,有華美的衣裳冠履,為東亞各國所沿用至今,有《永樂大典》、《本草綱目》、《天工開物》等燦若星辰的科技文化藝術。

回望大明王朝的落日餘暉

這是一個值得後人敬仰的朝代,它存在276年來永不和親,不割地,不稱臣,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自始至終有著錚錚的傲骨。

明王朝的軍隊能夠長期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即便到了到了末期,依然能夠多次重創敵人。

回望大明王朝的落日餘暉

在朝鮮,它使野心家外加好戰分子豐臣秀吉的百戰武士喪失殆盡,一戰打出了東亞三百年的和平,在金門料羅灣,它使橫行全球的“海上馬車伕”荷蘭海軍遭受重創後倉皇潰逃,作為東方第一帝國的大明王朝牢牢控制住從日本到南海的全部制海權。

這些勝利是明王朝落幕前的最後絕唱,此戰後數百年,外夷不敢再窺伺中原,東方落日的餘輝閃耀著華夏最後的榮光。

回望大明王朝的落日餘暉

這個王朝還是中國歷史上對百姓管制最寬鬆,稅收最低的一個王朝,也是官吏俸祿最少的一個王朝。

明末是不幸的,碰上了極其寒冷的小冰河世紀,加上連年旱災、蝗災,到處死人相藉,路旁盡皆白骨,村戶無一餘丁,貧者易子而食,李闖起於陝甘,滿清作亂關東,天下大亂。

1644年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吊死於煤山,不久原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李闖失敗後棄城敗亡,清兵趁機奪得了天下。

花開花落,歲月流逝,不知崇禎自縊的那棵老歪脖子樹,現在是否還依舊開的茂盛?

他的墳冢前,是否有誰會為之添上一抔黃土?

“朕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遺命自己屍身可以任人踐踏的君主,古往今來,又有幾人?

回望大明王朝的落日餘暉

我不想再多說什麼,只想有機會去煤山看一看,崇禎殉國前凝望著的山石、樹木、紅葉,靜靜地矗立在那裡,將近400年了,一直代替他守望著京城裡的百姓們。

有人說,時代是人民推進的,有人說,朝代的更替是人民的意志,是順應時代的進步…

有人說,你這樣說不利於維護民族團結。

我依舊不想多說什麼,我只記得圈地運動、揚州十日、嘉定三屠...

如果真的是人民心甘情願選擇了滿清的統治,那何來江陰八十一日的盡忠?

八十日戴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那些面對大明王朝滅亡輕視一笑的後生們,可知在明亡清興之際保衛江山社稷,為國盡忠的義士是何等的壯懷激烈?

滿清當時的國策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為保華夏衣冠,大約七千萬漢人慘死於屠刀之下,這是民心所向嗎?

回望大明王朝的落日餘暉

之後的三百年間,那些愛新覺羅們一個個固步自封,他們閉關鎖國、加強專制統治、大興文字獄,通過八股來奴化百姓,使泱泱中華淪為蠻夷世界,神州浩氣蕩然無存,再往後英法聯軍攻陷北京,三島倭奴敗我於黃海,八國列強瓜分中土,葉赫那拉氏寧與外邦,不予家奴,厚顏無恥的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我中華從此一蹶不振,淪為東亞“病夫”之國,列強殖民,百年動盪!

反觀如今,到處都是讚頌滿清皇朝的辮子戲,似《某熙王朝》這般,為韃虜皇帝歌功頌德,篡改歷史,顛倒黑白,踐踏先烈者比比皆是…

回望大明王朝的落日餘暉

經常在想,假如大明不亡,中華道統將會如何延續,而現在的華夏兒女,又將是怎樣的一種精神面貌?王陽明那樣的大儒,王船山他們的風骨,是否可以再現?

為之唏噓不已,為大明二祖十四宗,為方孝孺,為鄭和,為于謙,為王陽明,為海瑞,為袁崇煥,為國姓爺,為朱舜水,為夔東十三家,為所有英雄...

我想有機會,一個人背上行囊,走遍中華神州,看遍大好河山,登崑崙之巔,尋找那傳說中的仙人模樣,去祁連山角,追思我大漢將士拋頭顱撒熱血的壯烈情懷,到崖山海邊,體會文丞相寫作《過零丁洋》時的悲憤無奈,來到大漠敦煌,尋找那絲綢之路的落日孤煙,來到那長江黃河之畔,飲一瓢漢河濁水,回想那奔流到海的似水流年...

回望大明王朝的落日餘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