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作文怎樣得高分

讀後感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指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把自己的感想、收穫寫下來。讀後感內容較為豐富,可以寫自己讀文章時引起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受到的啟發和教育;也可以寫從文章中學到的新知識。

寫讀後感一般應做到三點:

1、要讀懂原文的內容。讀後感,顧名思義,就是先讀後感。因此,讀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通過讀,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內容,才會寫出自己的真實體會。

2、寫自己體會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敘述的內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體會最深的內容來寫。體會不深,感想不豐富,讀後感就寫不成功。

3、學習基本的寫法:

①要起一個好題目。讀者看文章,首先著眼於文章的題目。

一篇文章有了個好題目,就能使讀者產生閱讀興趣。一般來說,一篇讀後感可以擬定一個正題和一個副題。正題通常是用一句話或一個詞點明讀後感的主要內容;副題指出所讀文章的名稱。如:

我和賣火柴的小女孩比童年

《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後感

這個題目,應抓住比字來寫,用自己的幸福生活和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做比,反映社會主義制度的無限美好,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罪惡。

②要寫好開頭。讀後感的開頭和寫人敘事的記敘文開頭有相同點,也有它的特殊要求。一般來說,開頭要先交待一下所讀書的書名或篇名,用簡潔的話概括出自己總的感受,常見的寫法有:

a 開頭總結全文 如《再寄小讀者》讀後感的開頭可以這樣寫:

《再寄小讀者》是我國著名女作家謝冰心奶奶給全國少年朋友的一封信。在這封信中,謝奶奶用親切的話語,具體的事例,勉勵我們要認真學好語文,提高寫作能力。我讀著這封信,就好象在謝奶奶身邊聆聽她的教誨。

b 開頭點明中心 如《草地夜行》讀後感的開頭可以這樣寫:

要記住革命!這是《草地夜行》一文中,老紅軍掉進泥潭時說的最後一句話。他發出這鏗鏘有力的聲音,並用自己的身體把小戰士頂出泥潭,甩在一邊,自己卻默默地犧牲了。老紅軍的精神是多麼崇高,形象是多麼偉大呀!

③要重點寫好感想。寫讀後感要抓住體會最深的一、兩點展開,深人、透徹地寫出心得體會。重點要落在一個感字上,即結合社會實際和自己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等,寫出具體的心得、感受。聯繫實際,還要善於聯想。如寫《重存瑞捨身炸暗堡》這篇課文的讀後感,就可由董存瑞叔叔為了解放戰爭的勝利,捨身忘死的高貴品質,聯想到現在的解放軍叔叔是怎樣保衛四化建設的,進而聯想到我們應該怎樣刻苦學習,練好本領,去實現革命先烈的遺志。由此及彼,一層一層地深人思考,把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寫出來,就是一篇好的讀後感。

寫讀後感切忌三點

1、不加分析,不寫感想,大段大段地抄錄原文,使讀後感變成了讀後抄。

2、針對故事裡的情節,大段大段地寫檢查,作保證,使讀後感變成了檢查書。

3、脫離原文內容,節外生枝,生硬地加上一些不必要的情節,使讀和感之間脫節。

讀後感之類的文章,應將立意的重點放在感字上。這個感就是心得,體會,就是文章的意。讀後感的立意,就是要以感為基礎,提煉出能概括原作精髓的積極健康的心得體會,把它寫深寫透,感寫好了,意也就立起來了

首先,要有結構意識。我們決不能總想著一口氣把事情講完,我們要考慮的是讀者,也就是閱卷老師看你作文時的感受。文章要有一個思路,先怎樣後怎樣再怎樣,有這樣一條線索,按照中間部分至少三段的原則,寫起來方便,讀起來明白。

第二,明確寫事情的經過不是目的,只是表達中心的一種手段,要學會巧用事件。可以通過倒敘改變敘事結構;可以通過插敘充實文章內容;可以製造懸念引人興趣;可以一波三折增加事件的曲折度。這些寫作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學過的課文和課外現代文閱讀的文章中,學習好的有特色、有個性的故事的結構方式,通過結構控制敘事的一根筋,這是在動筆寫之前要構思好的。

第三,好的語言要想辦法寫進事件中去。事件的發展過程是可以停下來的,看看事件周圍的人和事就可以描寫,描寫環境可以渲染人物的心情;描寫周圍的人物可以襯托主人公的形象。也可以想一想,這不就是心理描寫嗎?既可以表現人物,又可以突出中心。一門心思表述事件的經過,就會把這些方法都忘到九霄雲外去了,必須在寫作中學會不斷地停下來,想一想,寫一寫,避免寫完後發現只寫了事件的過程,沒注意語言的問題。

第四,選材時要注意一件事的素材,事要大一點,也就是動筆後有的可寫,不會讓人感覺拖沓、嘮叨,特別不要出現鋪墊過長的情況,事件的中心過程要有的可寫。

最後,還應考慮過渡的問題。有些同學在寫作中總會有這樣的感覺,思路順著事件的經過寫,停下來就接不上了。其實沒關係,在事件的敘述過程中,不用事無鉅細一一交代,可以有跳躍,只要把過渡做好,自然地到後面的環節就可以。

總的說來,寫一件事的作文也是需要有中心、有結構、有好語言、有吸引人的事件,決不能只滿足於把事件交代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