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朱序事件”,從人數角度探討“淝水之戰”為何是以強勝弱?

引言

《念奴嬌·赤壁懷古》有云:“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戰爭的獲勝不僅僅與天時地利有關,還與將領的指揮能力、軍紀和士兵的戰鬥之魂有關。

中國戰爭史上的有四大以少勝多的奇蹟,我們耳熟能詳的精彩絕倫的淝水之戰,是兵力約為1:11的超級懸殊大決戰,為後來無數的軍事家提供了寶貴的戰爭素材,甚至於將此次戰役濃縮精簡寫入各種著作,流傳於世。這些著作幾乎都是這樣描述的——十六國時期前秦皇帝苻堅集聚90萬北方少數民族組成雜牌軍隊,去圍剿東晉王朝大約8萬人的精銳,結果出乎意料,臨時拉起的雜牌軍被東晉精銳殺傷10多萬,其餘的士兵在慌亂中相互踩踏不戰潰敗,走向了滅亡

聯繫“朱序事件”,從人數角度探討“淝水之戰”為何是以強勝弱?

▲“淝水之戰”場景繪畫

回顧歷史,結合當時社會背景,更加深入去了解,這一場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不僅僅是一場瘋狂的簡單的戰爭奇蹟,還暴露出了前秦皇帝統治的鄙陋,更是違背了戰爭的基本要素,8萬人對90多萬人的瘋狂追殺。我們將目光放在戰爭開始之前,臨時拼湊的九十多萬人的軍隊毫無軍事優勢,稍微細心比較就會發現,東晉在地利人和等方面的優勢遠超秦軍。方誌遠教授對這一場戰爭做出了恰當的評價:“這是一場以強勝弱的戰爭,不應認為它是以少勝多的戰爭。”

顛覆性結論的內在自洽性分析

方教授為何做出這樣“顛覆性”的評價呢?

其實《晉書》中有記載,作戰的8萬北府軍精銳部隊,是宰相謝安派出謝玄去眾多的軍隊中精心挑選的,並且對這8萬人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早早的如同後世著名將領戚繼光率領的軍隊一樣,令行禁止、進退有據,將勇兵強。同時,東晉王朝舉全國之力,

在戰爭開始之前,宰相謝安立即派兵招募大量北方流民還有各類監獄裡的罪犯,組成了35萬多人的大軍隊,並不停訓練他們。

聯繫“朱序事件”,從人數角度探討“淝水之戰”為何是以強勝弱?

▲謝安畫像

回過頭來看號稱有90萬的軍隊的前秦王朝。一方面他的統治能力並沒有將其諾大的統治區域統一,管控能力也稍弱,另一方面對於這一場戰爭各個民族都不支持。大軍還沒有拼湊到90萬就匆匆忙忙的開始與東晉王朝作戰,這個情況下按照先例將部隊分為前中後,依次跟東晉王朝廝殺。

事實上了真正到達淝水戰場的只有前秦的20萬多人的前軍,而中軍後軍30萬餘人被江北地區的桓衝阻攔住。這一場戰爭實際上是8萬人的東晉部隊,在淝水河兩岸與前秦20萬大軍對峙。從人數上來看,前秦大軍仍然佔盡優勢,方教授為何會認為,東晉王朝是以強擊弱呢?其中真正的原有就如同我們先前所說,一方面是部隊的組織框架和部隊的軍紀,另一方面就是前秦統治集團內部的鄙陋。

聯繫“朱序事件”,從人數角度探討“淝水之戰”為何是以強勝弱?

▲前秦天王苻堅劇照

“朱序事件”暴露的統治結構層次性缺陷

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就不得不提歷史上最有名的“朱序事件”,這個叫朱序的人在這一場軍事對抗中,可以說他決定了這一場戰役的走向。為什麼這麼說呢?他同《三國演義》中的關羽一樣“身在曹營心在漢”。他本是東晉王朝的駐邊將領,作戰勇猛,曾把前秦的先頭部隊打的抱頭鼠竄、狼狽不堪,不久之後他就被苻堅給抓獲了,想盡辦法讓他降秦。由於前秦皇帝苻堅對各個民族的大融合做得最為熟手,所以他對朱序溫柔以待,因此朱序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成為了北方的重要的財政大臣之一,然而他自始至終都沒有忘記東晉王朝,他在前秦皇帝苻堅與自己的南方故土的選擇中,選擇了背叛苻堅

聯繫“朱序事件”,從人數角度探討“淝水之戰”為何是以強勝弱?

▲“淝水之戰”形勢圖

這個人就成為了東晉王朝大勝的最關鍵的因素,這也是前秦皇帝苻堅在非常順利的統一過程中,有些麻痺大意了,對於想要容納的敵人來者不拒,並沒有進行仔細的辨別,期待在短時間內用高官厚祿來打動他,這就導致朱序這樣的一個暗藏在他集團內部的敵人,隨時能在他的背後捅一刀

前秦與東晉軍隊的鮮明對比

接下來我們再來分析當時雙方的軍隊組織框架。雖說《晉書》記載苻堅有20萬人的軍隊,但是這些人都是臨時從各個民族地區抽調禁軍部隊拼湊而成,是一支配合毫無默契的新軍部隊,同時各個民族抽調來的禁軍之間還存在各種摩擦,軍心不齊,他們甚至對於皇帝的弟弟苻融的統帥身份不認同。苻融是一個穩妥作戰、作戰有策略且稍富有軍事才能的人,但是他的年輕與軍事才能,不足以駕馭這些常年跟隨皇帝出生入死的禁軍。這些人啊,覺得這個年輕小夥缺少熱血,膽小怕事不敢衝鋒在前,他們滿腦子都是趕緊打一場勝仗,發一筆橫財,這就導致了部隊出現了更嚴重的分裂。

聯繫“朱序事件”,從人數角度探討“淝水之戰”為何是以強勝弱?

▲《晉書》清代刻本

在這一時期,東晉軍隊就顯現出嚴明的軍隊紀律,他們在戰場上,每個士兵在嘴裡咬一根木棍,不管是渡河還是就地紮營全部都是有條不紊,寂靜無聲的。在發起衝鋒的時候,前隊和後隊配合的親密無間。井然有序,撤退的時候前後隊迅速轉換,最短的時間內撤出戰場。

那麼一支混亂不堪的新軍如何能與訓練有方、紀律嚴明的北府軍相對抗呢?

聯繫“朱序事件”,從人數角度探討“淝水之戰”為何是以強勝弱?

▲古代戰爭場景劇照

不出所料,雙方開戰後,選擇故土的朱序就出來擾亂軍心,振臂高呼前軍戰敗大家趕緊後撤,因為軍隊的紀律鬆散,排列編制雜亂無序,再加上士兵皆不想打仗就直接逃跑,前面的人一跑,後面不知真相的人就認為前軍大敗,也就跟著逃跑。就這樣,

連綿百里的軍隊迅速分裂瓦解,前面的人慌慌張張的跑過來,後面的以及更後面的還沒有反應過來,本就四散逃跑的士兵開始相互踩踏,還沒正式開打,就自損幾萬人。或許他們起初只是想要稍微後撤,但是無紀律的軍隊加上將領不善的指揮,自然就喪失了作戰能力。90萬的拼湊的軍隊如同土雞瓦狗一般,在裝備精良、準備充分、沉著冷靜的8萬北府軍的進攻下頃刻間分崩離析。

結語

不得不說,作風優良、紀律嚴明,才是一支好的軍隊,一支好的軍隊既需要一個優秀的指揮官,也同樣需要排除別有用心者的干擾。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晉紀二十七》

《中國通史:魏晉南北朝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