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這是 達醫曉護的第2381篇文章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009年大學畢業,我留在了實習所在醫院—上海長海醫院的急診科從事護理工作。

入科後,為了更好地適應急診科患者病情變化快,“急、危、險、重”的特點,護理部和科室安排了我們從輸液室崗位做起。急診輸液室與其他科室相比,環境相對開放,人員流動性大。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服務需求的攀升,一心一意服務患者的同時,我仍然時常能感受到來自病患和家屬的“偏見”與“牴觸”,面對他們“你一個男孩子為什麼要做護士”的質疑的眼神和隨口的提問,我變得有些無所適從,找不到讓自己滿意的答案。

一、堅定初心,無悔選擇

2010年9月,上海《新民晚報》刊登了一篇題為“急診科的男護士”的文章,是的,那個“男護士”就是我。當其他家屬拿著報紙來詢問“你們這裡是不是有一位叫徐立的護士”時,我也疑惑彼徐立是不是此徐立,疑惑作者的初衷,疑惑作者描述的那個男護士是我嗎?細看內容才知道,作者曾是我接待護理過的一位患者,他從一開始對我的不信任,到後來將信將疑,再到最後指名要求我給他靜脈穿刺,態度發生了180°大轉彎——是我對工作專業認真負責的態度消除了他的顧慮,得到了他的認可。作者一系列的情感變化也深深地觸動了我。回顧參加工作這一年,我也冒出過跳槽的念頭,卻又總感覺和護理之間還有一些牽絆,還沒有緣盡。那一刻,我心中有一絲慶幸,慶幸自己沒有冒然離職;有一絲意料之外的欣喜,欣喜於作為男護士得到的理解和尊重:樸實本分的工作也能讓患者如沐春風。感謝這位患者的“豆腐塊”報道,不僅讓我洞悉了護理這份工作的平凡和不平凡,更讓我意識到“偏見”和“牴觸”並不是來自他人,而是源於自己內心的不認同。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更加積極主動了,常常利用業餘時間鑽研穿刺技術,對待患者的態度也更熱情、真摯。再後來很多患者點名找我靜脈穿刺,同事戲稱他們是我的“粉絲”,我的心裡無比滿足,我想,這就是一名護理人所獲得的最大認可吧。內心有個聲音在說:你的選擇是對的!是的,選擇護理,我將走出一條不同尋常的人生軌跡,這一信念,在我心裡逐漸形成,愈發堅定。

二、儲備知識,厚積薄發

2011年初我從急診輸液室調至搶救室。還記得第一次參與搶救時,我的雙手都是顫抖的。雖然同事們沒說什麼,我卻羞愧不已。面對急危重症患者,男護士並沒有性別優勢,要想做好護理工作,必須要以豐富的醫學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術、強大的心理素質來武裝自己。我花了3個月時間又拿起了危重護理學一書,同時反覆練習操作技能——從基礎護理操作到氣管插管、除顫等幾十項護理技術,一一練習並熟練掌握。護理絕不僅僅是打針發藥,更是科學和藝術的融合。業餘我還研究了禮儀知識,嘗試提高自己溝通技巧。經過半年時間的沉澱與積累,我成為了搶救的骨幹,能夠沉著冷靜地應對和處理各類突發事件。三年後被聘為急診科最年輕的值班長——晚夜間,獨擋整個急診科一面的護理值班長,對此聘任,我表示發自內心的感謝,因為這是對我紮根護理臨床最專業的認同與肯定。

三、教學科研,雙花齊放

作為臨床一線護士,護理教育是傳承和發展護理的基礎。2011年,我開始接管急診科教學工作。急診科作為全院實習學員的必轉科室,每年接收各類實習學員約350名,做好實習學員的教學管理一直是科室的重點和難點。在接管教學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堅持閱讀文獻,從文獻中尋找並最終建立了適合急診科的有效帶教方法。我又用了半年的時間實踐和梳理帶教過程,由此撰寫了我的第一篇護理論文,並發表在了國內的核心期刊上,同時獲得了海軍軍醫大學教學論文二等獎。初嘗護理科研成功的喜悅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努力。2012年我被聘為了海軍軍醫大學護理系的臨床兼職教師,2016年起負責科室外國留學生急診臨床帶教工作,2019年開始承擔海軍軍醫大學本科生的大班課教學任務。在完成臨床教學工作的同時,如何進行臨床教學革新,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只有不斷提升自己,豐富專科知識,才能更好的參與教學工作,因此我利用休息時間參加國際課程(BLS、ACLS、ITLS、NDLS、PHTLS等)的培訓,同時被選拔併成為AHA及PHTLS的導師,融合護理教材以及國際培訓課程,把最新、最權威的知識傳授給護生以及護理同行。

我一直認同一句話“沒有科研精神的護士是缺乏生命力的護士”。2015年,一次在給氣管插管患者行口腔護理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們當前的口腔護理操作方法存在非常高的非計劃性拔管的風險。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在不增加護理工作量的基礎上,降低這一風險。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花了半年的時間,歷經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和設計,終於在2016年我獲得了我的第一個實用新型專利。是的,凡事沒有捷徑,辦法總比困難多,用心和努力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裡,我不斷積累寫作經驗,並向護士長申請,在科室組建了以男護士為主體,以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為基礎的科研小組,大家分工合作,至今我們已發表各類核心期刊論文20餘篇,申請並獲得7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1項國家發明專利。

四、不辭勞苦,不辱使命

2018年對我來說又是異常珍貴、意義非凡的一年,我有幸參與執行“和平方舟”醫院船任務。我們歷經四季,穿越雷雨,兩跨太平洋,環繞加勒比海,歷時255天,為10個國家的民眾送去健康和溫暖,傳遞和諧與友誼。作為“和平方舟”上的一名男護士,我主要承擔海外公益巡診以及技能交流兩項任務。公益巡診途中我們經歷過3米的高浪,行走過最崎嶇的小路。我們到訪的國家國情相對複雜,巡診地區偏遠落後,社會動盪,安全問題突出,但這些並未阻擋我們勇往直前的腳步。作為巡診團隊中唯一的一名護士,不僅要能夠準確地分診,更要能快速識別危重患者。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長期的急診工作經驗讓我快速識別出了腦卒中患者,得以緊急聯繫並快速地轉運病患至當地醫療機構就診,患者最終得以成功救治。諸如此類的情況不勝枚舉,在各種不同又複雜的國情下,對異國人民的救治展現了我泱泱大國形象,我們的付出也受到了當地醫療部門和民眾的高度讚賞。同時我很榮幸作為中國海軍護士代表,為國外護理專家英文講解並演示急救技能和護理技能。除顫術的展示讓格林納達聖喬治大學護理學院的師生及其附屬醫院的護理同仁們看見了中國護士的嚴謹和專業。而窒息患者急救教學展示,讓厄瓜多爾的醫護人員和民眾驚奇地發現中國護理技術不僅具有實用性,更具有科學性。

2019年11月,我有幸站在中華護理學會第一屆男護士“優秀公益活動”評選決賽的舞臺上,那一刻我突然覺得我長大了。這個長大無關我的外表有多麼成熟,而是內心生出的足夠的自信。作為長海醫院的一名男護士,我一直在醫院及護理部各級領導的引領和培養下,不斷地學習成長。11年的臨床護理生涯讓我明白,平凡的護理崗位普通如苔蘚長出的綠意,開出的小花,然而如米粒般細小的花兒呀,它憑著堅強的活力,突破環境的重重窒礙,煥發出了青春的光采。就像我,肥沃的杏林苑裡,讓我看起來就如同苔花一樣渺小,但是今天自信的我,不正如盛開的牡丹一樣灼灼生輝嗎!

花朵芬芳,依靠的是一代又一代護理人汗水凝結、辛勤耕耘的土壤,我不敢獨享,更不敢暗自竊喜,我知道前面的路還很長,有你們,我的同行者們,一路相隨,我一定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徐立上海長海醫院急診科主管護師美國 AHA生命支援術導師美國NAEMT協會院前創傷生命支援術(PHTLS)導師發表核心期刊論文20餘篇參編著作4部實用新型專利7項,發明專利1項,第一申請人申請基金3項。

詩詠抗疫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願跨界,讓我們護理人的未來之路更加寬廣

空中救援、生命之翼

濃濃華西情,悠悠護理夢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部分圖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為化名,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