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青春期孩子的這些“祕密”,父母們再不用“被迫”放手了〜

自我認知的變化

青春期孩子自我認知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從客觀到主觀。

打個比方,一個兒童期的孩子和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去同一個地方旅行,回來後他們都要寫一篇遊記。

兒童期的孩子更傾向於描述在這個地方我看到了什麼,發生了什麼,描述的內容是客觀具體的。

但是青春期的孩子會描述這裡的景和人,引發了我怎樣的感受和想法。他們描述的內容是主觀思考。

雖然有些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對自己的認識仍然帶有很大的具體性,但這些內隱的變化,會一點一滴逐漸顯現出來。

自我認知的第二點變化,是從他評到自評。

在小學低年齡段,孩子們對自己的認識更多是來源於身邊的重要他人,比如,老師和父母給到他們的評價。

但是到了青春期,他們的內心世界越發的豐富,他們不再願意用別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他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來認識自己。比如:

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別人喜歡我嗎?

我希望如何在別人面前展示我自己?

知道青春期孩子的這些“秘密”,父母們再不用“被迫”放手了〜

小小的哲學家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哲學家。哲學家的主要特徵就是質疑意義和探索意義。

比如,為什麼要學習?

在不同的年齡段,孩子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不一樣的。

小學時他們可能是為了獲得老師的表揚;

初中生和高中生呢,回答最多的是為了考大學。

到了大學呢,他們的回答是為了更好的工作,為了賺錢。

那麼學習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對於我個人的影響是什麼?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在詢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問的不是對於別人的意義,而是為了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覺得為別人而活,為了贏得老師的讚揚,為了贏得同學的讚賞而學,是沒有意義的,他們開始追尋內在,學習對於自己的意義是什麼。

他們會覺得父母說的那些意義,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那些意義都是為了別人,並非是為了自己。

青春期的孩子,不但會問學習的意義是什麼,他們還會問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當他們有思考、有疑問,但是沒有答案的時候,就會產生疑問和困惑,這些疑問和困惑,就會影響他們做事的動力,影響她學習的情緒。

如果父母沒有理解他們的情緒和困惑,而是覺得你的那些困惑有什麼用啊,你不用想那麼多,就會加劇他們的苦惱和情緒。

這也是為什麼父母覺得青春期的孩子怎麼不願意和我們溝通了,因為他們曾經嘗試過,但是他們的苦惱和情緒卻沒有得到我們的認同,我們把他們的情緒和苦惱否定了,沒有與孩子展開充分的討論和交流。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探索這些意義,是他們的發展任務和成長需要。

知道青春期孩子的這些“秘密”,父母們再不用“被迫”放手了〜

對父母需求的變化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並不是不需要父母的支持,而是他們對父母的需求發生了變化。

父母沒有調整自己對於孩子支持的方式,才造成孩子的拒絕溝通以及和父母關係的疏遠。

童年期,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更多的是在情感上和生活上;

青春期,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則表現為希望從父母那裡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護。

成就感的需求突出

兒童期的孩子,更多是因為喜歡一件事情而去做,“結果”對於孩子的重要性沒有那麼明顯。

到了青春期,他們更在乎我做的好不好,如果能做好,他們就會更願意在這件事情上投入,形成正向的循環。

比如,你會看到學霸們越來越學霸,籃球打得好的孩子打得越來越好,喜歡玩網絡遊戲的人就越來越沉迷……

原因就是每個人都渴望自己在某一方面是優秀的,這樣才會有成就感。

由於青春期的孩子正處於中學階段,多數父母和老師仍然會把關注點放在對孩子成績上。

但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找到在學業上的成就感。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幫助青春期的孩子建立在某一領域的成就感,找到他們自己擅長和能夠做得好的事情。

瞭解了青春期會發生什麼,父母又該如何認識青春期呢?

儘管青春期的孩子在探詢意義,但他們其實並不確定當下的自己做的怎麼樣,也不知道未來的自己該去往哪裡。

如果父母放手不管,他們的疑問和困惑不能得到解答,就會影響他們做事的動力。

如果父母有問必答,事事指導,他們又不接受,認為那都是父母的一廂情願,開始拒絕與父母的溝通和交流。

所以我們在決定對青春期的孩子實施教育策略之前,需要正確的認識青春期幾個特點。

第一點,青春期的叛逆是在表達期待。

叛逆好像成了青春期的標籤,孩子的叛逆也容易激發父母的情緒。在這個時候,我們容易和孩子形成情緒上的對抗,而忽略去思考對於孩子的叛逆,什麼樣的教育措施是有效的。

當我們瞭解了青春期的變化以後,我們就能夠理解,當青春期的孩子說“不”的時候,他們的行為背後是在表達自己的訴求。

他們可能在訴說:我遇到了疑問和困惑。

他們可能在訴說:你給到我的回應沒有解答我的疑問和困惑,所以我不接受。

他們拒絕的是父母表示支持的方式,而並非父母本身。

第二,青春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契機。

當我們瞭解了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會產生諸多的疑問和困惑以後,我們就能夠明白青春期的孩子依然需要父母的支持,只是他們對父母的需求發生了變化。

所以在這個階段,他們產生的疑問和困惑恰好就是他們成長的時機。

他們與兒童時期的自己相比,有了更多的成長,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也提醒父母,需要改變陪伴孩子的方式,這也需要父母的學習和成長。

第三,青春期是看向未來的望遠鏡。

很多父母都能夠意識到青春期很關鍵,對於未來會產生重大的影響。那是什麼因素在決定著對於未來的影響呢?

我認為一個是對未來的期待,一個是對自己的信心。

一個人對未來有期待,就會有動力去努力,去探索;

一個人對自己有信心,就會在探索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氣餒,會想辦法克服。

所以我把青春期比喻為看向未來的望遠鏡。

在青春期,如果他們的質疑和思考不斷得到澄清和確認,那麼他們就會逐漸清晰未來的方向。

如果他們能夠找到自己在某一領域的成就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那麼他們就不會畏懼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下一篇文章中,我將會分享青春期的教育策略以及一些具體幫助青春期孩子成長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