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高校改名,廈門理工領銜最成功大學改名,東華大學最失意!

盤點高校改名,廈門理工領銜最成功大學改名,東華大學最失意!

東華大學的前身

盤點高校改名,廈門理工領銜最成功大學改名,東華大學最失意!

廈門理工學院的前身

我國高校改名,一般是由特色改綜合,由小改大,由中專改專科再改大學。有些學校是為了招生需要,像農林漁這樣的大學在招生時就很吃虧;有的是為了適應學校的發展,畢竟很多特色類學校經過發展或合併已經變成綜合性大學。

有些網友總提麻省理工學院說事,說學校要提高自身實力,這話沒錯。其實麻省理工學院只是翻譯的而已,麻省醫學、文學、理學等什麼學科都有,在中國就是一所大學。像民族、農林、地質等院校,校名已經給畢業生添了一層枷鎖,一個民族大學學計算機出來的,就業時總是會碰到“民族大學也搞計算機?”,行不行這樣的疑問。其實改名也是學校一種策略,總不能看著學校招不到好學生。學生都招不到談何提高教學質量。改名是把雙刃劍,改得好相互促進,改不好會失去原來特色。


改名後變得高大上的大學

  • 廈門理工學院

學校前身為1981年創辦的鷺江職業大學,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升本並更名為廈門理工學院;2007年5月,通過學士學位授權單位及專業評估。

“廈門+理工”,抹去了身上“職業”這個代表低層次學校的標籤,我覺得廈門理工學院是至今改名最成功的學校(貌似北京城市學院改名也很成功)。再有野心改成廈門理工大學,真是醜小鴨變白天鵝,多少年之後誰還追溯你是否是曾經鷺江職業大學。如果還是叫鷺江職業大學,你教學質量再提高,也不會有好學生報。

  • 北京城市學院

1984年,創建海淀走讀大學(北京城市大學前身);2003年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北京城市學院”;2011年,成為中國大陸第一批擁有碩士研究生院的民辦高校。

北京人經常調侃京城四大名校:清華北大,海跑聯大!只想問外地的學子家長,如果北京城市學院還叫海淀走讀大學,你們會高看一眼麼!

  • 吉林外國語大學

歷經吉林省華僑外國語專修學院,吉林華橋外語職業學院,吉林外國語大學。民辦。

一個民辦職業學院躍身一變,表面上跟北京外國語大學同等檔次了,這不叫成功不知道什麼叫成功。

  • 南京財經大學

又一個經改名來改運的大學,歷經南京糧食學校,南京糧食經濟學院,南京經濟學院。

名字聽上去跟中央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一個檔次,何況還是江南首府南京。

  • 華北理工大學

2015年2月13日河北聯合大學正式更名為華北理工大學。

不斷去掉“聯合”的民辦標籤,更是在教育部嚴禁取區域性名字後依然由河北變華北。

  • 塔里木大學

原名塔里木農墾大學。

在新疆就夠令人退避三舍了,還帶個“農墾”,學生得多麼絕望才報這個學校。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004年5月,南京氣象學院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氣象兩字確實侷限性太大。

  • 上海商學院

2005年9月,上海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升級為本科院校,並更名為上海商學院。

去掉“職業”就是成功了,何況還是“上海”+“商學院”。

  • 河南工業大學

2004年,由鄭州工程學院和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河南工業大學。鄭州工程學院歷經中央糧食幹部學校,鄭州糧食學院。

糧食相關的專業是該學校的特色,擁有全國最完整的糧油食品學科群和實力雄厚的超硬材料學科群。

南京財經學院是“糧食”變“財經”,這個是“糧食”變“工業”,誰更成功?

  • 北京科技大學

改名成功的典範,原北京鋼鐵學院,現在已經是工科有名的211院校。

  • 河南理工大學

歷經焦作礦業學院,焦作工學院。

能去掉“礦業”已經成功了。

  • 安徽理工大學

歷經淮南煤炭學校,淮南礦業學院,淮南工業學院。

一路升級!順!這歷史一追溯可真讓人揪心。

  • 安徽工業大學

歷經馬鞍山鋼鐵學院,華東冶金學院。

鋼鐵變科技或工業是鋼鐵學院升級的標準套路。

  • 金陵科技學院

原金陵職業大學、南京農業專科學校合併。

打破了我對歷史書中“金陵”的幻想。

  • 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礦業學院、山東煤炭教育學院合併。

“礦院”+“煤院”再加個中專咋就“科技”了呢?

  • 成都理工大學

歷經成都地質學院,成都理工學院。

先去掉冷門“地質”,升溫成“理工”,緊接著是“大學”!三級跳,也是功德圓滿!

  • 西南科技大學

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和西南工學院(前身:四川建材學校)合併。

只能說比華北工學院和中南工學院強多了,否則改西華大學之類的試試!

  • 黑龍江財經學院

2013年4月14日,經教育部教批准哈爾濱德強商務學院更名為黑龍江財經學院。民辦。

  • 黑龍江工商學院

黑龍江科技學院成棟學院轉設更名為黑龍江工商學院。民辦。

  • 鄭州科技學院

1988年設立鄭州中原職業大學,2001年叫鄭州科技職業學院,實施專科學歷教育。2008年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並改名鄭州科技學院。民辦院校。

  • 鄭州商學院

前身為河南財經學院成功學院,歷經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成功學院、鄭州成功財經學院,2018年11月更為現名。民辦。

  • 福州理工學院

福州理工學院前身為為2004年創建的福州海峽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批准在福州海峽職業技術學院的基礎上建立福州理工學院。民辦。

  • 廈門工學院

學院前身是創立於2009年的華僑大學廈門工學院,2015年經教育部批准轉設為廈門工學院。

  • 四川工商學院

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的獨立學院四川師範大學成都學院;2015年轉設為獨立設置民辦普通高校四川工商學院。

  • 海口經濟學院

是一所以經濟、管理類專業為主,文、理、工、藝術等並存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海南省第一所獨立設置的民辦本科高校。歷經海口職業大學、海口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等發展階段,於2008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本科院校,2012年5月通過學士學位授予權評審,成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 寧波財經學院

學校創辦於2001年,前身為寧波大紅鷹職業技術學院。2008年升格更名為寧波大紅鷹學院。2018年更名為寧波財經學院。民辦。

  • 廣州工商學院

前身為廣州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創建於1995年,2014年升格本科並更名為廣州工商學院。民辦

  • 廣東科技學院

2011年04月,東莞南博職業技術學院正式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並正式更名為廣東科技學院。成為廣東省內第三所民辦本科院校。

  • 閩南理工學院

2008年4月,教育部同意在泉州光電信息職業學院基礎上建立閩南理工學院。

  • 遼寧科技大學

歷經鞍山鋼鐵學院,鞍山科技大學,2006年更名為遼寧科技大學。由鞍山變遼寧,鋼鐵變科技,算是比較成功。

  • 遼寧科技學院

歷經本溪冶金專科學校,2004年改現名。

  •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廣播學院其實改不改名都是心目中的第一,但改名後效果會慢慢出現,畢竟以後其他傳媒學校再出名,也不能帶中國了。

  • 湖南科技學院

2004年7月,教育部同意零陵學院更名為湖南科技學院。

(各地的文理學院,科技學院,工業學院,理工工學院基本上都是地方師專升級學院再改名這個套路)

  • 武漢工商學院

歷經中南民族大學工商學院,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武漢工商學院。民辦。

  • 瀘州醫學院

原想改名成四川醫科大學,遭到四川大學的強烈反對,不得已改成西南醫科大學。

  • 泰山醫學院

也是一所被阻撓但改名更洋氣的大學,原想改名山東醫科大學,遭到山東大學反對,直接改名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 江西科技學院

前身是創建於1994年的江西省高級職業學校,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成為普通高職院校,改名為藍天職業技術學院。2005年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改名江西藍天學院。2012年更名為江西科技學院。

  • 中南大學

中南工業大學、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合併。

英文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縮寫是CSU 反恐大學!

  • 西南大學

西南師範大學、西南農業大學合併。

一合併兩個比較弱勢的詞語“師範”、“農業”就消失了!實在是夠“徹底”!

  • 湖南工業大學

其前身株洲工學院還是蠻出名的,它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家以包裝為辦學特色的高校。


改名後如民辦的大學

東華大學

東華大學帶頭把幾個“華”玩壞了,東華丟了中國紡織大學,南華丟了中南工學院,西華丟了四川工業學院。

南華大學

2000年3月27日由中南工學院和衡陽醫學院合併組建南華大學。

西華大學

西華大學始建於1960年,時名四川農業機械學院,1983年更名為四川工業學院。2003年,四川工業學院與成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西華大學。

中北大學

2004年6月,學校由華北工學院更名為中北大學。

西華師範大學

不知道為什麼好好的四川師範學院不要?

東華理工大學

2002年華東地質學院更名為東華理工學院,2007年更名為東華理工大學

魯東大學

2006年由煙臺師範學院改名魯東大學。

改名後已經不知道這所大學身在何方。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2004年7月13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華北航天工業學院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有點好奇河北的學校,好好的華北不要硬是改成北華,至今我都不知道北華指哪裡。

渤海大學

原名錦州師範學院

哈爾濱工程大學

原名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


改名後由大變小的大學

江西理工大學

2004年,南方冶金學院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江西理工大學。

學校和學生估計也是被“冶金”二字整怕了。

山東工商學院

2003年6月28日,學院由"中國煤炭經濟學院"正式更名為"山東工商學院"。坐落於山東煙臺,是山東特色名校工程重點建設的省屬財經類大學。

雖然有“煤炭”,但好歹也帶“中國”+“經濟”!

蘭州理工大學

前身為甘肅工業大學,沒看出改名有什麼區別,是因為甘肅太窮了麼?

北京交通大學

原名北方交通大學。改名真正原因估計一是北京,可以碰瓷上海和西安;二是北方工業大學太差了,怕學生把它們歸為一類。想起了四川聯合大學改成四川大學,原名難免讓學生聯想到北京聯合大學,至少北京高分學子不會去的。

江蘇科技大學

2004年學校由華東船舶工業學院更名為江蘇科技大學。

常州大學

1992年正式成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管理的部屬院校,並更名為江蘇石油化工學院。2000年起,學校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2年更名為江蘇工業學院。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常州大學

化工、石油相關的專業是常州大學的特色專業。

太原工業學院

歷經華北工學院專科學校,華北工學院分院,中北大學分校,2007年更名為"太原工業學院"。

比較有特色的專業:應用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北京協和醫學院

由於跟清華合作辦學由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不過現在兩校已經是貌合神離,浪費教育部衛生部的一片苦心。

嘉興學院

2000年3月由原浙江經濟高等專科學校和嘉興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嘉興學院。

南寧師範大學

原名廣西師範學院

安陽工學院

2004年5月,安陽大學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安陽工學院。

有點納悶,是不是專科院校的名字隨便取,本科要審核。所以安陽大學變成安陽工學院?類似還有長沙學院,成都學院等。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中國金融學院合併。只能怪貿大太輝煌,改革開放初期攜外貿東風分數線曾高居一線,如果合併時改名中國金融大學,估計現在在外省招生不會因知名度太低而常常被同城的中央財經大學壓住,畢竟“中央”兩個字足以讓地方認可。

盤點高校改名,廈門理工領銜最成功大學改名,東華大學最失意!


看了這麼多學校改名,感覺現在學院跟以前中專職高一個層次了,魚目混珠,難怪要拼命升大學。

中北大學、南華大學真是工學院的敗例,好好的華北工學院、中南工學院不要,取個民辦學校的名字。同樣的還有東華大學,那可是鼎鼎大名的中國紡織大學啊!

有網友總是拿文件說事,說不能改大區或帶中字頭的名字,但15年華北理工就改名成功,西南醫科大學改名成功。教育部剛發佈不能承辦異地校區文件,北師大馬上把珠海分校變成珠海校區。改名的事還是事在人為,當然核心還是要回歸到教育質量上。

盤點這些學校改名:以廈門理工、福建工學院為首的去掉“職業”標籤的最為成功,當然北京城市學院也不相上下;東華南華這幾個改名真可以湊成難兄難弟了,非常民辦。其他學校改名只能說是錦上添花或者稍有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