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步步為營,景帝大刀闊斧,什麼樣的生長環境造就了文景之治

漢文帝劉恆一生謹小慎微,如履薄冰,維繫著帝國的運轉,積蓄能量;漢景帝劉啟則瀟灑任性,敢作敢為,大漢國力在他治下逐漸攀上頂峰。史上雖將文景二帝並稱,但這一對父子卻有完全相反的兩種性格,這與他們從小的生長環境和接受的教育有莫大的關係。

公元前203年,劉恆降生,此時劉邦正處開創王朝的前夜,劉恆的降生並不會給劉邦帶來額外的喜悅,因為此時楚漢之爭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也許劉恆的誕生給劉邦帶來了好運,第二年劉邦便以一介布衣,開創了大漢王朝,劉恆自然也水漲船高,成為身份顯貴的皇子。

文帝步步為營,景帝大刀闊斧,什麼樣的生長環境造就了文景之治


公元前196年,劉恆被封為代王,遠離長安未央宮,遠赴山西就藩。劉恆是一位並不得寵的皇子,他不如劉盈生為嫡子,母后呂雉強勢;也不如劉如意,母子皆受寵。他的母親只是不受劉邦寵愛的薄姬,終年難得見上劉邦一面,劉恆自然不受重視。越在惡劣的環境下成長得就越迅速,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劉恆幼小時便知道謹言慎行,步步小心。劉恆的封地在當時的苦寒之地,就是自己王后的母家也並不顯貴。正是因此,才養成了劉代謹小慎微的性格,做事思考周全。在代地就藩期間,劉恆勤政愛民,深受代地人民愛戴,這也為他日後贏得皇位增加了一枚重要的。

公元前188年,劉恆得子劉啟。劉啟幼年成長於代王府,父慈母愛,原代王后和她的幾個兒子相繼病死,所以劉啟便成為了嫡長子,如果日子就這樣平淡,劉啟會在成年後繼承代王位。但命運就是如此奇妙,八年後劉啟的父親被漢代最大的一個彩蛋砸中,劉啟的命運也隨之改變。

公元前180年,呂雉身死,呂氏滅族。覬覦皇位的劉氏子孫與朝中重臣爭執不下,鷸蚌相爭,劉恆得利,入主長安,是為漢文帝。剛登上皇位的漢文帝劉恆外有藩王,內有重臣,劉恆不爭一時之氣,先是隱忍不發,然後拉打結合,才算坐穩了皇位。這得益於文帝幼時所受的教育,逆境使人成長,艱苦只是暫時的,光明的未來在向劉恆招手。

文帝步步為營,景帝大刀闊斧,什麼樣的生長環境造就了文景之治


與他的父親不同,劉啟從父親登基起就是皇位接班人的不二人選。母親竇氏為皇后,自己就是嫡長子,一切都名正言順。這也養成了劉啟自負任性又極為衝動的性格,我們常說環境造就人的性格,大抵就是如此。當太子時,與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下棋,輸了之後耍賴不成,竟用棋盤將劉賢拍死。這也是後來導致七王之亂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的父皇為其教育也是煞費苦心,遍尋名士,教授他文韜武略,親自點撥其治國之道,在近乎於溺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劉啟終究會為自己的率性而為付出代價。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劉恆駕崩。漢文帝在位23年,一生謹慎,與民休養生息,將田賦由十五稅一改為三十稅一,勤儉治國,上行下效。班固雲:“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至於孝文,加之以恭儉

”終其一朝,漢朝漸入佳境,是為文景之治之開端。

文帝步步為營,景帝大刀闊斧,什麼樣的生長環境造就了文景之治


劉恆是一位好皇帝,也是一位好父親。那他的兒子劉啟又會如何表現。

同年,劉啟即位,是為漢景帝。

與文帝一生謹慎不同,景帝雷厲風行,想做就做。減少刑罰,將苔刑(打屁股)由原來的500下改為100下,並規定改用統一板子,從此很少有人被打死。廢除了“磔刑”(凌遲),一律改為斬刑。景帝同時提拔人才,降低人才入仕的家世要求,使一些家世不顯的人才得以為官。輕徭薄稅,繼續與民休養生息。

文帝步步為營,景帝大刀闊斧,什麼樣的生長環境造就了文景之治


但景帝不像其父文帝,見證過殘酷的政治鬥爭,從小一帆風順的景帝極為自負,這也導致了後來的“七王之亂”。即位之後,藩王之勢,已尾大不掉。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於是景帝重用晁錯開始削藩。這正好給了吳王劉濞造反的理由:清君側,誅晁錯。景帝直接腰斬了自己的良師益友晁錯,誅其全家,不給七國名義上的理由。其狠辣讓人毛骨悚然,昨日還相談甚歡,今日便要借頭一用。不知道晁錯臨死前眼前有沒有閃過初見劉啟時青春的模樣,那時他們暢談國事,縱橫捭闔,真敵不過如今一紙文書。成長的一帆風順讓漢景帝劉啟遇事時亂了方寸,誅晁錯並沒有停下七王的步伐,直到周亞夫的出現,由此平定七國之亂。景帝趁機進一步削弱藩王勢力,才使中央實力遠遠超過各諸候國。“飛鳥盡,良弓藏”,後來以“反於地下”(死了之後在地下謀反)之名逼得周亞夫絕食吐血而亡。自古無情帝王家,景帝從小受到的帝王教育中就有萬物皆為我所用,萬物皆可殺這一條。

文帝步步為營,景帝大刀闊斧,什麼樣的生長環境造就了文景之治


景帝也不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當太子劉榮的母親年老色衰之後,他馬上廢掉劉榮,立劉徹為太子。劉榮最後未能免於一死,可見景帝並沒有給兒子做出應有的榜樣,所以後來漢武帝劉徹對太子劉據動手也就有跡可循了。

文帝步步為營,景帝大刀闊斧,什麼樣的生長環境造就了文景之治


公元前141年,漢景帝走完了他的一生。縱觀其一生,雖任性自負,卻是一位造福於民的好皇帝。“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風易俗,黎民醇厚”(班固)。

文景二帝在位四十年,以仁德治天下,以勤儉持天下,“是以相繼四十年,海內富庶,風俗醇厚,而西都之盛獨稱文景歟。”終成“文景之治”。


文帝步步為營,景帝大刀闊斧,什麼樣的生長環境造就了文景之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