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本来就是荒谬的,又何必拘泥于局内局外,所以我喜欢加缪

有个人早年离开自己的村子,外出谋生。过了二十五年,他发了财,带着妻儿回家乡。他母亲与他妹妹在村里开了家旅店。为了要让她们得到意外的惊喜,他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留在另一个地方,自己则住进他母亲的旅馆。进去时,他母亲没有认出他。他想开个大玩笑,就特意租了一个房间,并亮出自己的钱财。


夜里,他的母亲与妹妹为了谋财,用大锤砸死了他,把尸体扔进了河里。第二天早晨,他的妻子来了,懵然不知真情,通报了这位店客的姓名。母亲上吊自尽,妹妹投井而死。这则报道,我天天反复阅读,足足读了几千遍。一方面,这桩事不像是真的,另一方面,却又自然而然。不论怎样,我觉得这个店客有点咎由自取,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世界本来就是荒谬的,又何必拘泥于局内局外,所以我喜欢加缪

我用这段引用来开头,因为接下来说的话,简直证明了我的不专业性和不学无术,甚至是愧对那些大学里的讲师。

作为中文系的学生,习惯以专业术语来定论小说的性质,那是为了彰显我们的学识,和卖弄我们的专业性。我们专业的中文系,会告诉你《局外人》是批判现实主义、荒诞写实主义、存在虚无主义,说这么多你懂了吗?

而我现在却习惯以代入主义来阅读。我不想掩饰自己对“默尔索”这个人物的喜爱,哪怕他会暴露我的暗黑内在,而我本身就不是一个美好且纯洁的人,我喜欢自己的暗黑,那构成一个真实的我。

世界本来就是荒谬的,又何必拘泥于局内局外,所以我喜欢加缪

默尔索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一个三十来岁的未婚男人,在一家公司当职员,惟一的亲人——妈妈住在养老院。

某一天,养老院发来电报通知妈妈去世,他前去奔丧,却在守灵的时候抽烟、喝咖啡,跟人聊天、昏昏欲睡。他记不清妈妈临终时的具体岁数,拒绝了开棺看妈妈遗容的提议,葬礼的过程中没有哭,也没有在坟前默哀。葬礼结束后,为自己有条件上床睡上十二个钟头而感到喜悦。

后来一系列的事情,太复杂了,终归进了监狱,哪怕是他要被杀死。这就更有趣了。

世界本来就是荒谬的,又何必拘泥于局内局外,所以我喜欢加缪

临刑前的关押时间里,他屡次拒绝接见神父,拒绝临时归皈上帝。他觉得自己犯了罪自然要付出代价,但别人无权要求他更多的东西。“对于我真正感兴趣的事我也许没有绝对把握,但对于我不感兴趣的事情我是有绝对把握的。”神父找他谈的,正好是他不感兴趣的事情。

最后他坦然地走上了断头台。


世界本来就是荒谬的,又何必拘泥于局内局外,所以我喜欢加缪

默尔索便是加缪哲学思想具像化后最为显著的表现,但可惜的是,异客的异乡是个孤独的存在,更多的人更愿意闭着眼睛拥抱他人以取暖。

这也是得到人之自由的默尔索反过来被伦常绑住手脚的众人消灭肉体的原因所在。然而,这并不是悲剧,因为尚还有一丝领悟与触动的茫茫大众中的你,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下下一个逃离原乡,奔赴异乡的异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